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关于秦国商鞅变法的故事,如有趣大家可以一起往下看:

战国时期,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落后于中原的各大国,所以呢,秦国新继位的新君,秦孝公打算进行改革,之后就重用了商鞅封为左庶长,全权负责改革事宜。

商鞅为了能顺利推行变法,就想出这个一个方法,他命人在城南门竖根木头,然后下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城北门,就赏十两银子(大概相当于现在的3500人民币)。给果聚集的人越来越多,都没有相信这是真的,大家心想着,不就是搬根木头呢?给这么多钱?是真的还是假的呀?也有人说,他虽然是左庶长,但是他说的话,算数吗?反正呢,大家都没人相信他的话。后来商鞅看着都没人上来,直接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按现在人民币算也快小2万了。

就在这会呢,从人群中走出来一个人说:"要不我试试",然后他搬起木头就往北门走,到北门后,商鞅命人把五十两银子,全给那个人了,一分不少。这一下子,把大家都给惊着了,后来整个秦国老百姓都知道这件事情了,大家也相信商鞅这个人,有权力,说话算数。商鞅用这样一个小方法,确立了言必信、行必果的形象。当然,这也就为后期的重大变革的推行,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秦国战场上是怎么算战功的(就给五十两赏金)(1)

商鞅变革当中有几个很重要的法令:

1、 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

2、 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

3、 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

4、 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

因为这些不同于其它国家的法令,使老百姓都看到了希望,即使无权无势,只要通过自

已的努力,都可以打下一片自己的天空,使家人幸福起来。也因为他的变革大大的调动了老百姓的积极性,所以后来秦国越来越强大。

不过商鞅,最后的命运并不好,秦孝公去世后,他四处逃亡,走投无路,终被秦惠王捉住,受了车裂之刑。也许是秦惠王忌惮他的功劳,也许是他的改革伤了太多人的利益,我们不得而知。历来的改革者,虽然少有好结果,但是却不能阻止,他们创新的步伐。

注:图片源于网络

秦国战场上是怎么算战功的(就给五十两赏金)(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