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谢陶 每经实习记者:石普宁 每经编辑:唐元

2021年,专业剧场演出成为演出行业的市场反弹主力。2022年6月6日,灯塔专业版发布《2021年中国演出行业数据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全国演出市场于2021年迎来反弹,票房同比增长83.11%。2021年7月上演的《捞金晚宴》,是《报告》中2021年话剧品类最高评分的剧目,在观众评分中,该话剧获得9.7分,位列第一。

喜剧演员都在干什么(不到10个月演了200场)(1)

《捞金晚宴》剧照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磕磕绊绊、因疫情和场景升级间断性闭馆,(《捞金晚宴》)不到10个月也演至200场了。”在今年5月的一条朋友圈当中,开心麻花西南公司(以下简称“西南公司”)总经理李燕曾如此表示。实际上,这也是进入2022年以来全国演出市场的一个缩影——今年清明节前夕,由于成都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全市的线下活动被大面积取消。

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演出市场再次受到巨大冲击。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月中旬至3月中旬期间演出取消或延期的场次超过4000场。相关文化企业的经营问题,再次引发关注,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纾困举措相继出台。

如此背景下,企业应当如何自救?

两次突围

2020年2月7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在《致全国演艺同仁倡议书》中指出:根据在会员范围内进行抽样调查的不完全统计中,2020年1-3月,全国已取消或延期的演出近2万场,直接票房损失已超过20亿元。而据财新周刊在同年3月的粗略估算,疫情至少造成国内线下演出市场300亿元损失。

面对线下演出的全面停摆,惶恐是开心麻花首先感受到的情绪。6月14日,李燕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当面采访时透露,作为一家集合了运营团队、制作团队、演员团队三合一的公司,开心麻花的主要业务都围绕线下展开——话剧需要在剧场里演出、筹备的电影需要在线下拍摄、制作好的电影需要在影院上映……

具体到2016年成立的西南公司,则是600座的剧场无法开业,演员没有演出,运营团队也无用武之地的状况,“(疫情)一下子就打破了生态,收入没有了,流水也就停止了。”

喜剧演员都在干什么(不到10个月演了200场)(2)

剧场照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出于自救的心态,西南公司先是选择转战线上,与本地一家媒体合作了一部线上短剧。不过,疫情后密集转战线上赛道,已经成为了众多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更何况,一些本就专注线上的公司早在疫情前便开始发力,一时间,整个线上赛道上演了一出“神仙打架”,“线上这个赛道很难,大家都去争,我们要突围而出就很难。”李燕说,“很多MCN公司都在思考如何变现、带货,更何况我们这种强线下产业的公司。”

在线上突围受阻,线下业务停滞的情况下,如何站稳脚跟,便成为了当务之急。

据李燕介绍,为了让演员们能够保证自己的状态,西南公司联合所在区的文体旅局,做了一些街头表演,也承接了一些街头义演的项目。其次,针对公司内部员工的专业度,西南公司举办了内部培训。最后就是压缩成本,最直观的体现便是薪资,“我们在那个时候没有辞退人。我薪资下调了应该有30%,其他员工也承诺,愿意和公司共同渡过难关”。

随着2020年5月到9月文化和旅游部连续发布的四版《剧院等演出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演出行业也逐渐迎来了阶段性的复工复产。

据央广网报道,李燕还能回忆起剧场正式恢复营业的场景:2020年6月25日,开心麻花环球汇剧场正式恢复营业,《婿事待发》连演3天,三成的上座人数却有比满座时还高的喝彩声,全场掌声欢呼声不断。

喜剧演员都在干什么(不到10个月演了200场)(3)

《婿事待发》剧照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除了恢复常规的演出以外,西南公司也同步开始了新的突围,这一次,选择的是沉浸式戏剧。

沉浸式戏剧又名浸入式戏剧。在特定的演剧空间里,观众可以主动探索剧情,跟随演员行走,拿起道具翻看,甚至可以引领演员和其他观众发展出新的剧情线索。国内沉浸式戏剧的开端,可以追溯到2016年在上海推出的《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这部戏还未开演,不到100小时之内,1万张预售票便全面售罄,截至2021年年底,《不眠之夜》演出超过1400场,观演人次逾44万,平均上座率达95%,总收入3.8亿元。

实际上,开心麻花在2019年便开始探索沉浸式戏剧,2020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没有落地。到了2021年,虽然感觉占地200多平米的场地并非“特别理想”,但西南公司还是决定在当年7月推出《捞金晚宴》,“我们感到,未来的市场会是沉浸式戏剧‘小而美’的产品的一个天下”。

这种判断,来源于对于Z世代消费需求的把握。据新浪新闻发布的《2021新青年洞察报告》,Z世代追求“沉浸化”“共情式”的娱乐体验,电影、展览、演出、剧本杀等是他们最喜欢的线下娱乐活动。

李燕告诉记者,传统话剧的舞台设置,让观众与演员之间始终会有一个距离,演出期间也鲜有互动。Z世代更加希望的是有参与感,她以《捞金晚宴》为例:“我们所有的观众,他不是来看戏的观众,而是来参加这场宴会的,他们是带有身份的,比如说可能你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个局长,或者某大户人家的公子哥。”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满足年轻人“不喜油腻”的特点,《捞金晚宴》的配套餐食,提供的是轻食。

除了《捞金晚宴》,西南公司的《喜剧夜现场》也主打沉浸互动,李燕告诉记者,这种采用短打喜剧形式的演出,“特别适合现在年轻人,尤其是IT企业员工的碎片化消费,一个段子七八分钟,迟到来看晚了,你也不必惆怅。”

据李燕透露,开心麻花引进的《疯狂理发店》也即将在上海之后,于成都落地,地点和《喜剧夜现场》类似,同样在南门,“我们觉得适合在高新区整体偏年轻群体这样的一个地方”。

喜剧演员都在干什么(不到10个月演了200场)(4)

《喜剧夜现场》剧照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运营之道

对于任何一家市场化的企业,把握消费者的需求至关重要。数据会说话,通过对销售情况进行复盘,消费者的喜好也能摸出一些门道。李燕告诉记者,虽然售票的平台不一,但通过技术都能够实现数据打通,经过一段时间沉淀后的数据,便成为了公司决策的重要参考。例如,西南公司的剧场项目的年龄群要偏高一点,主打的也是传统的戏剧;新空间的项目则偏年轻化一点,主打的也是上述的沉浸互动式的戏剧。

了解了需求之后,还需要具有“市场生命力”的产品。以《捞金晚宴》为例,其推出是西南公司对于源自总部创意的再开发。据李燕介绍,更早之前,北京总部的一位员工通过与大家集资的方式,开了一家餐厅,“大家觉得餐馆里没有表演内容是不对的,就说要做一个节目。然后我当时一看,觉得特别适合成都。”

喜剧演员都在干什么(不到10个月演了200场)(5)

《捞金晚宴》剧照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当然,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面对市场的瞬息万变,除了产品内容的高质量,创新也是保证竞争力的一大手段。对于戏剧来说,传统的市场化产品主要形式即为标准剧场演出。

李燕表示,随着时代的变化,特别是科技的发展,赋予了戏剧更多的“玩法”:“现在是沉浸式,未来又可以加入VR”。而这些不同的“玩法”,本质上还是在贴近Z世代的消费习惯,“年轻人会比较喜欢游戏,游戏加入到戏剧当中,会让大家觉得更好玩。这种产品国内有些团队已经在尝试,我们也在做。我们擅长编故事、表演、运营,游戏这个板块则会结合成都的头部密室联合打造,把双方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与让人发笑带来的轻松不同,创作喜剧,实际上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喜剧始终是这个市场上好像不被主流认可的一种表演形式,做传统戏剧的人会觉得我们不是真正的戏剧,太闹了,”李燕说,“其实作为一个有喜剧基因的公司,我们觉得喜剧是蛮难的,像创作一个小品,要给到不断的笑点,这些都是需要承前启后的,创作者要功力比较强大才能做出来。”

扎根本土

作为开心麻花的分部,西南公司除了演出总部推出的剧目以外,自身也有原创。对于全国通行的剧目,西南公司在排练时,会有意地加入成都元素,“让当地的观众在消费的时候有亲近感,没有距离感”。

这种有意结合本土元素的做法,在西南公司的原创剧目中体现得更加明显。不管是《捞金晚宴》中对老成都劝业场的场景复原,还是《宽窄人家》中“张哥,你还在办贷款哇”等成都本地人熟悉的“梗”,都是有意而为之。

喜剧演员都在干什么(不到10个月演了200场)(6)

《宽窄人家》剧照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出乎意料的是,这些带有本地色彩的元素,往往也能打动外地观众。西南公司曾做过一次统计,除开四川省内观众以外,有大约100个城市的人曾来观看过《捞金晚宴》,其中,北京、上海、西安、昆明、拉萨等城市名列前茅,对此,李燕颇有感触:“比较欣慰的是,《捞金晚宴》接续了本土年轻人比较喜欢的一种消费娱乐,同时也成为了文旅人群的消费选择。至少大家来成都的时候,会觉得有这个产品,还带有餐食”。

尝到了本土元素的“甜头”之后,西南公司还有更大的“野心”。据李燕透露,目前西南公司正在紧密筹备一部以成都非遗文化为内核的剧目,演绎形式则结合了成渝地区代表性的说唱,“用时尚的表演,表达传统的东西”。

李燕告诉记者,这是一部承载厚望的产品,西南公司希望这部剧不仅能够让走进来的人了解到成都的文化,还期望未来能够带着这部剧目走出去,成为成都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 “城市滋养了我们,这是对城市的一个回馈”。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