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00后走向社会了。
每年的毕业典礼致辞,都涌现出一些“金句”。今年亦不例外。中国传媒大学2022届毕业典礼上,校长廖祥忠诵读苏轼《定风波》引起热议。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他告诉学生,“面对喧闹世界,要安顿身心徐徐前行;面对坎坷山路,要轻装上阵快意平生;面对易变世事,要聚散随缘达观自在”。
对于00后,人们有想象,有期待。致辞者多是行业的佼佼者,经历过大风大浪,希望给年轻的学子们提供可行的忠告。
他们有的思索疫情带给人的影响,有的思考人如何在意见泛滥中保持独立判断,有的思考感性的消失……
这些寄语,许多直面当下的社会议题,也有许多关注向内心灵的探索。它们不仅仅是下一代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面临的变化和挑战。归根结底,是人在一个加剧变化的时代中,如何自处,以及如何与世界共处。
01
网络时代
网络信息,是这个时代无法避开的命题。它带来了沟通与理解,也带来了对立与争执;它带来了多元与丰富,也带来了圈层与孤独。
它到底打破了信息鸿沟,还是加剧了信息鸿沟?在网络时代,如何保持理性的判断?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周飞舟说,“各种意见就像泛滥的洪水,刺激着我们的情感,冲击着我们的观念,我们经常被不由自主地裹挟在其中,变成意见洪水中的一部分,又成为裹挟别人的力量。”
如何在意见洪水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判断?周飞舟认为,“一条意见哪怕再激烈、再极端,只要把它放回到发表的人身上的时候,你就可以平静地对待它了。所以,认清意见背后的人,能够使我们更加恰当而有分寸地对待意见,对待各种所谓的话术和PUA,这几乎已经成了在网络时代安身立命的必备前提。”
“判断一件事情的是非对错,理性的逻辑不一定可靠,感性的共情也不一定可靠,随波逐流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的是社会学关于人的智慧,在真实的社会实践中,帮助我们变成意见泛滥的洪流中屹立不倒的中流砥柱。”
中南大学法学院院长许中缘提醒,任何一种“知”,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一种“不知”。当把有局限的“知者”与“片面性”的 “知”,作为一种确信,那就是非常典型的“幼稚”,本质是一种“不智”。尽管现在进入“智慧信息”的时代,但网络只能提供我们一种信息。对抗这种信息捆绑,需要的是智慧,分辨这变幻莫测的虚拟世界。
02
打败焦虑
焦虑往往源于不确定性。在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焦虑也是普遍的。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在《不确定性中的选择》中提到,“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日新月异,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终身学习的需求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安黎哲在致辞中说,“作为数字时代原住民的你们能深刻体会到,大数据、云计算还在红海争夺,人工智能、元宇宙早已加快上马。”
“这个时代淘汰你,连声招呼都不打。人衰退的标志不在白发皱纹,而是停止了学习进取,没有了激情理想。”
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几乎成为共识。
打败焦虑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拥抱不确定性,专注当下。
专注当下,在互联网时代下越来越难。从来没有一个时代的人像现在这样,面临如此多诱惑。工业化生产的短视频、无关紧要的新闻消耗了人们大部分精力,反而忽视了自律才能抵达的快乐。
行动力越差的人越容易焦虑。如果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焦虑就会被打败。
03
理性与感性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的演讲题为《在理性的路上记住感性》。
对工具理性的无限推崇让他担忧。他说:
“我深切地感受到,人们在理性的路上已经走得太远太远。人们沉迷于让自己显得更为成熟的理性之中,却忘记了‘人在变成理性生灵之前,先是感性生灵’,忘记了自然生灵在理性道路上所依赖的正是感性、感受、感情的发挥。这普遍表现为,人们对世间苦难的无感和对人类遭遇的冷漠。”
“正是由于理性的思维,人们在见到同类受难时,常常暗自心想:‘反正我是安全的’;在见到街头暴行时,只是捂住自己的耳朵、闭上自己的眼睛,只需稍微为自己辩解一下,便阻止了自己的怜悯心和感受力。”
他想提醒大家,在理性的路上一定要记住感性。尤其是,一定要保持感受他人感受的能力。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在致辞中说,人一生中需要很多很多的知识、素质、能力,但是,只有拥有了唯真向善的美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的那些知识、素质和能力,才会结出正向的果实。
每年的毕业致辞,不管离开学校多久,听者都会为之感动,为之奋起。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人生中途。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依然记得这些毕业寄语。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柴归
*文章为主编有态度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0731-85571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