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茶文化有哪些(略知闽茶④福建茶简史)(1)

明清代、民国,福建“茶叶大省”地位奠定时期。

福建是中国的茶类原创生产工艺最多的省,福州曾经有“世界茶港”之誉。

(1)乌龙茶创制于武夷山。福建武夷山生产武夷茶的重要历史信息,可见于释超全(1627年-1715年)《武夷茶歌》中记载:“凡茶之产准地利,溪北地厚溪南次。平洲浅渚土膏轻,幽谷高崖烟雨腻。凡茶之候视天时,最喜天晴北风吹。苦遭阴雨风南来,色香顿减淡无味。近时制法重清漳,漳芽漳片标名异。如梅斯馥兰斯馨,大抵焙时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

(2)铁观音创制于安溪。据《安溪茶歌》记载:“安溪之山郁嵯峨,其阴长湿生丛茶……迩来武夷漳人制,紫白二毫粟粒芽……溪茶遂仿岩茶样,先炒后焙不争差。”明崇祯十三年(1640)前后,安溪茶农创造出“茶树整株压条繁殖法”。铁观音于清雍正年间(1725一1736)在安溪西坪发现。

(3)红茶创制于武夷山。武夷山桐木关正山小种发源地,也是红茶原创生产工艺的诞生地。《清代通史》:“明末崇祯十三年红茶始由荷兰转至英伦。”18世纪红茶需求量的急剧扩大,19世纪红茶迅猛发展,至1840年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开放五口通商,华茶出口急剧增加,终于在19世纪后期华茶出口达到鼎盛时期,也是红茶最辉煌的时期。自1890年起继工夫红茶之后直销欧美。

(4)近代白茶创制于福鼎。据清代周亮工《闽小记》及福建地方志编委会编撰的《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记载,清嘉庆初年(1796),福鼎人用菜茶芽为原料,创制白毫银针,简称小白。政和县于1889年开始用其产制银针。白毫银针在光绪十六年(1891)已有外销。1922年建阳水吉创制白牡丹。

(5)茉莉花茶的商品化生产始于福州。清咸丰年间(1851一1861)福州茉莉花茶成为贡茶。北京、天津茶厂在福州大量窨制茉莉花茶运销西北、东北、华北一带,已有许多大作坊生产茉莉花茶,并出现机械化生产。

(6)清咸丰十年(1860)福州港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港口。至光绪十二年(1886)始终占全国茶叶输出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中国茶叶外销的重要输出港和转运港,被誉为“世界茶港”。

茶宣/文

闽茶文化有哪些(略知闽茶④福建茶简史)(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