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我国的生肖文化中共有12个,而在这12生肖中,除了龙之外,其他的11个都是真实存在着的动物,可若是论起影响,其他11个加在一起,都不如龙的影响大,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一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且,龙经过时间的沉淀,逐渐成为了民族的象征,我们就自称是龙的传人,而形容中国也巨龙等等,

而如今,龙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的沉淀、发展,已经渗透到了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方面,艺术、建筑、文学、宗教、绘画、陶瓷等等,都展现着龙的文化,古代的皇帝,他们自称是真龙天子,而黄袍之上映刻着的,便是那只五爪金龙,故宫之中,金銮殿上的宝座便叫做龙椅。

在古代,若是想要称帝,营造气氛,必先会说在的身上看到了龙的影子,又或是出生之时,一条金龙飞上天空,预示着他将是世间的天子,人间的皇帝。龙文化最先起源于氏族部落之中,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解放,与私有制渐渐的占据社会的主体,龙文化也一飞冲天,龙的地位之高,影响之广,都是用言语难以形容的。

哪个专家说西方不喜欢龙的图腾(从图腾崇拜到王权至上)(1)

一·龙文化的起源

龙文化起源于远古黄帝时期,那个时候依旧是部落社会,在人类产生之初,只会追逐自然生长的蔬果与食物,而随着火的出现,人类开始有了智慧,开始有了需求,随着组织和协作能力的逐渐增强,人类开始狩猎,也开始了互相征伐,渐渐地等级制便产生了。

据记载,在远古时期,一开始并没有龙,各个部落都有各个部落的信仰,以及崇拜图腾,随着部落间的不断融合,不断分化,再到不断吞并,最后一个部落成为了天下之主,这个部落的首领便是轩辕黄帝,而他也将所有部落的图腾全部,放到一起,将它们融合,重新设计衍生出了龙这种图案图腾。

而龙的图腾文化也成为了中华文明的基石,拉开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序幕,在人类的印象中,九天之上有着诸多神明,地府之下有九幽,万物有灵的时代彻底降临在了人间,而龙也是这个时代一种思想意识的展现。

它可以翱翔于天空,也可以潜游于水底,更可以行走在陆地上,而龙是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的两脚、马的毛、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子,最终统一天下的轩辕黄帝,部落的图腾是蛇图腾,吞并了其他部落后,最终合成了这种新的生物------龙。

同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说龙的原型是蜥蜴,在我国古代民间,有关蜥蜴叫做龙子,石龙子等等,在我国古代典籍,《古今注》中提到“蝮蜓,一- 名龙子,一曰守宫。”《本草纲目》说“生山石间者曰石龙,即蜥蜴”。《淮南子精神训》则提到;“禹南省,方济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无色无主。禹乃......视龙犹蝈蜓,颜色不变”。从而认定龙的原型是蜥蜴,这两种说法在我国民间都各执一词。

哪个专家说西方不喜欢龙的图腾(从图腾崇拜到王权至上)(2)

二·龙文化的发展

1、具体形象到意识形态

那么,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瑞兽动物----,是怎样衍生出如今深入人心的龙文化呢?这个世界上有两种龙,一种,是以中国龙为主的东方龙,他们有着四爪,龙首蛇身,长有犄角,身躯细长,而另一种则是西方龙,它们生长翅膀,类似于我国古代的恐龙三角龙的形象,这就是东西文化的不同。

还有一种不同的是,西方的龙,大多数都是残暴的怪兽,而中国的龙是一种具象的神明,像之前所说的,它结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并且代表了天空中几种自然现象的融合,比如说它可以呼风唤雨,使得电闪雷鸣,又给龙增添了一种神秘性。

于是就这样,龙文化在一代代人的勾勒、揣摩之中,通过中华民族独特的创造力,对象化的方式,逐渐被显现出来,它不再是一种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瑞兽动物,更成为了一种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一种特有的凝聚力,形成了一种流传于人们脑海中经久不息的意识形态。

哪个专家说西方不喜欢龙的图腾(从图腾崇拜到王权至上)(3)

2、由心存敬畏到心生神往

而诸如西方龙一样,在龙文化刚刚起源之初,人们对于龙这种生物也是存在着深深的敬畏以及恐惧的,对龙文化避之不及,无论是历史文献,还是如今人们的态度行为,可以知道对于自然界中的爬行生物,诸如蛇,蜥蜴,蜥蜴甚至是鳄鱼,哪怕是最低层次的毛毛虫,人们在看到时都会深深地起到不舒服的感觉,认为他们太过可怕。

一部分女生甚至会尖叫,而这些,都是与龙息息相关的,再加上古代人们愚昧,科学不发达,认为电闪雷鸣等自然现象是因果报应的天气,从而对于这两种文化结合而成的龙文化产生着神秘恐惧的敬畏感。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龙的地位也直线的上升,龙从最初的大众阶级,慢慢的走向贵族阶级,再到后来,封建君主专制的特点,尤其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开辟封建制度,龙至高无上的地位,开始迅速的上涨。

在我国古代,皇帝就是世间的主宰,而象征皇帝的龙,自然也是人们心生向往的事物了。当龙特有的文化内涵形成之后,人们就彻底将它当成了一种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文化,它可以护一方百姓之周全,呼风唤雨,使得大旱变甘霖。

在民间更是升起了无数的龙文化、风俗,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达对于龙的喜爱、尊敬,比如说赛龙舟,跳龙门,等等现象,也是龙文化从令人恐怖、抗拒、望而生畏,变成了受人欢迎、心生向往的最大转变。

哪个专家说西方不喜欢龙的图腾(从图腾崇拜到王权至上)(4)

3、兼容万物的始祖形态

在我国古代知识,科技的不发达,使得人们封建迷信,十分愚昧,自从龙图腾出现之后,它就作为一个正统的形象展现在世人的眼前,之前说过,龙的形态包含了很多种动物的形态,所以,龙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十分符合并且包含了中国中庸的思想,万物为一体,万物之始足。

在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以及神话典故中,这个世间最开始并没有任何的动物,是龙的身体化身成了大千世界的各种动物,所以说,龙是万兽之始祖,即便是现代人所写的网络小说,那么龙一定是所有种族中十分强大的一个,没有任何人能够在龙的面前放肆,他们天生就是,上帝的宠儿,拥有着其他生物所不能拥有的东西。

而在原始社会的漫长发展中,即便是不信奉龙的部落,也不会讨厌龙,龙身上的一部分,有着他所信奉的动物特征,从而爱屋及乌,对于龙图腾,即便是不喜欢,那么至少不会抗拒,而经过几代人的发展,龙图腾成为了唯一的信仰图腾。

从而,人们对于龙图腾的崇拜也与之前所信仰的图腾产生了相同的的意识,成为了龙兼容万物的始祖载体表现。

哪个专家说西方不喜欢龙的图腾(从图腾崇拜到王权至上)(5)

三·龙文化在古代建筑中的演变及发展

之前我们说过,龙文化起源于上古时期的黄帝时代,同时也从公天下的部落之图腾代表变成了家天下的封建制皇权代表表,它贯穿了整个中华5000年的文化发展,而龙的形象,以及它在建筑中的演变,也并不是像我们如今看到的这样。

1、奴隶制社会公天下到封建制家天下的代表

龙的发展要追溯到上古时期,通过考古研究发现,在我国辽宁省高新市做出土的海龙堆原始村遗址中的红山文化,是我国最早的关于龙的记载,距今8000年左右,该村落的中心广场内就有“龙形堆塑”

从村落中的遗址来看,由大小相等的红褐色石块堆塑而成,龙全长近二十米,宽近两米。这条石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之后,在1987 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又在今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第 48 号墓中,发现墓主人左右两侧,有用蚌壳精心摆成的龙、虎图像。

哪个专家说西方不喜欢龙的图腾(从图腾崇拜到王权至上)(6)

从上述资料的年代和出土地点来看,龙的形象和概念,早在八千年前已经形成。考古资料中出现的龙的形象,也被被接下来的夏商周(青铜时代)这三个家天下社会中,最早的奴隶制朝代所继承并采用。

在之后所出土的夏商周三个朝代遗址中的青铜器内,也发现了类似于龙的图案,然而,那个时期的龙,仅作为一种祭拜的图腾使用,并没没有发展到后来的地位,这为龙这一虚拟的形象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并焕发出与本时代特色相适应的勃勃生机。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发展,同时也是龙文化开始发展的起步阶段,这个时期的诸侯国,为了本国的强大,全都着手开始变法,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变法,各个国家都开始辉煌、强大了起来,生产力得到迅速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也就造成了经济的空前繁荣、文化的迅速发展,由此才有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盛景,社会开始了大融合的时期,每天都有着无数的诸侯国壮大,也有着无数的诸侯国被吞并消亡。

而之前,在商周时期,关于龙的刻画记,仅仅是存在青铜器上,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长江北岸挖掘的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整整出土了21件由龙凤合璧的图案,由此可见,在这个时期,龙文化已经开始得到了发展,并且不再局限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而是在墓室上,并且已经逐渐在往帝王专制代表的形态上面发展。

2、由家天下向皇权专制过渡

秦国的统一,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封建制社会的开始,因为秦朝的统一,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然而秦朝的暴政致使秦二而亡,中华大地再次陷入了纷乱割据的战乱时代,虽然战乱,可龙文化却并未停止它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龙的形体以及种类都在不断的变化中,这个时期的龙,在人们的认知里,是一个与天地沟通的中间媒介,它在人间倾听百姓的心声之后,传播给天上的神仙,在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出土彩绘帛画上,就有这样的记载。

这面帛画面呈“T”形,通长 205 厘米。根据墓室中遗册的记载可知,这幅帛画应称为“非衣”。自上而下可分为上天、人间和地下三个世界。人面蛇身的大神,左,右有日、月,日月就是上天的代表,日月的下面有飞起的龙。

哪个专家说西方不喜欢龙的图腾(从图腾崇拜到王权至上)(7)

中间便是人间,而人间有青红两龙穿过,龙头趋向天门,龙尾趋向地下。地下有一对红鳞大鱼,大鱼之下有赤身力士所托的天地。

汉初时期,占据主流影响的图案为龙虎斗图,同样是在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朱地彩绘棺,盖板上的图案就是汉代最为典型的龙虎斗形象,根据研究发现,图案上由两组龙虎斗,整个形象是激烈厮杀的情景,这跟整个汉代的时代特征有关,如果深究这种厮杀的图案,就会有阴阳交合的含义。该棺盖板的头部有纹饰,是双鹿仙山图案。左边的侧面为对称的双龙图案,还有虎、凤及仙人的图案。这些动物大部分是沟通天与地的使者。

由此可见,龙在汉朝时期已经逐渐有着帝王专属象征的趋势。汉朝灭亡后,三国归晋,然而晋朝这个朝代有着先天不足,统治阶级迅速腐朽,没过几年就进入了南北朝时期,而这个时期堪称是历史上最为动乱纷争的时代。

社会长期分裂极不稳定,导致龙文化的发展几乎停滞,而也正是这个时期佛教开始初步的传入中土地区,在龙文化几乎停滞发展的同时,佛教的传入,使得中国本土的艺术在其它方面得到一个兴盛的发展。隋朝的建立,使得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再次得到了统一,虽然隋二世而亡,可所做出的一系列举措,却让后世的唐朝受益无穷。

在隋朝时期,龙文化的发展已经接近于成熟,唐朝取代隋朝之后,继承了隋朝的一切,而在隋朝,接近于成熟的龙纹受到了唐朝的喜爱以及流行,加之唐朝的大一统性,使得民族融合开始发展,这个时期龙的特性是,全身头宽,角附近分岔鹿角。

3、宋元明清皇权专有化的成熟

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而后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成为了汉人政权中一个较为统一的国家,到了宋朝时期,龙文化向着规范化、艺术化的方向发展,并且龙文化已经深入到了艺术领域。

北宋在军事上较为软弱,可在经济以及文化上却是堪称繁荣到顶峰的朝代,这个时期,宋代文物彩绘上龙的形象,着重侧重于性能,力量以及艺术效果,这个时期的龙已经不再注重于整体的形象,而是侧重描写它的动态。

比如说在云中飞翔,或者是在空中遨游戏水,而元朝统一后,虽然制定了一系列不平等的制度,可对于文化方面,却是全盘继承了起来,龙文化在这一时期,向艺术方面开始了迅速的发展,在这个时期,龙也不仅仅是皇权专有化的标志,更是一种艺术审美的发展与转变,使得人在尊敬龙的同时,对龙也多了一种喜爱。

到了明清时期,龙则是一种信仰的体现,朱元璋之所以将国号定为明朝,正是因为他信仰的一种宗教,叫做明教,所以明代龙的形象,主要是突出宗教含义,需要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从而龙的形象在这一时期是宏伟壮丽,规规矩矩的,而民间的艺术家们为了迎合统治者,突出龙的正面形象也将龙的形象再次创作。

到了清朝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对于人的思想也是限制的十分严重,阻碍了人的意识觉醒,为了维护自身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龙彻底归为了统治阶级所有,从而真龙天子这个名号其实是在清朝被提起次数最多的。

哪个专家说西方不喜欢龙的图腾(从图腾崇拜到王权至上)(8)

四·龙与中庸思想

就像前文中所提到,龙更体现了中华民族中包容万物、万物融合的中庸思想,没有哪个朝代能够永远的统治,无论是强盛的汉唐,又或是软弱的晋宋等等,他们的崛起,发展都是在某种特定的社会空间内所进行的。

然而,无论是哪个封建朝代,他们唯一的共性,就是宗法制以及君主专制,西周时期,宗法制确立之后,传长不传幼,立嫡不立庶的观念,就在王室中所产生,而血统、姻亲之别也在这个时期,开始了对中国3000余年的思想统治,一直到民国建立后才结束。

第二则是君主专制,自从秦始皇建立封建制度开始,历代君主无一不将加强中央集权,打造专制社会,作为自己毕生所奋斗的目标,总而言之在秦始皇开始,历朝历代统治者所需要打造的,便是一个人统治一群人的时代,而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也使得法律失去了真正的意义,践踏了人权、平等的理念,使得人凌驾于规则之上。

这种思想使得那个特定的社会时期内,中国一直是世界的主宰,然而,当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兴起之后,中国的社会却难以摆脱封建,以及小农社会为主体,自给自足钳制制之中,使得在那个世界各国争先恐后发展的时代里,中国原地踏步,甚至是倒退,最终造成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

哪个专家说西方不喜欢龙的图腾(从图腾崇拜到王权至上)(9)

小结

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更是,贯穿了华夏历史5000年的思想产物,它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图腾崇拜,逐渐演化为人们的思想、信仰、万物之源头,变成了私有制阶级贵族的象征,最后演变成封建帝王专制的产物。

时至今日,龙文化依旧吸引着现代人的探索,以及好奇。其实龙文化的产生并不是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它产生于公天下的确立,部落的统一,各族图腾的融合。

哪个专家说西方不喜欢龙的图腾(从图腾崇拜到王权至上)(10)

可以肯定的是,若是当初所兴起的不是龙图腾,而是其他的生物。那么,这种生物依旧会贯穿中国5000年的历史,这是历史的趋势,必然,而并非偶然,所以,龙文化是古代人民智慧精神的体现,是中国历史的缩影,是事物到意识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