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晓博 过去4年(2018-2021)里,哪些城市卖地收入最丰厚,成为中国土地市场的超级收割机?,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三四线城市土地供应?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四线城市土地供应(土地超级收割机)

三四线城市土地供应

原创 刘晓博

过去4年(2018-2021)里,哪些城市卖地收入最丰厚,成为中国土地市场的超级收割机?

哪些城市,在过去4年通过土拍给市场带来最大的供应量?

哪些城市土地供应量长期偏小,未来楼市可能供应短缺?

我们根据“中指研究院”公布的,过去4年中国土地供应量金额最大、面积最多的TOP50城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1、谁是土地市场的“超级收割机”

从上图可以看出,过去4年卖地收入超过1万亿的城市只有两个——杭州和上海。

杭州曾连续3年位居卖地收入第一,上海在2021年反超杭州拿下“新科状元”头衔。

这两个城市在土地市场不景气的2021年,都收获了超过3000亿的真金白银。

如果说杭州、上海位居第一层次,那么广州、北京、武汉、南京则处于第二层面,4年总卖地收入基本上在7000亿到8000亿的量级。

我们可以折算一下,8000亿到10000亿,可以修建多少公里的地铁。几年前,1公里地铁基本上造价在10亿元左右。最近几年成本显著上涨,按照1公里15亿计算,如果能卖地8000亿,则可以修建533公里的地铁。

为什么有些城市一般预算收入不算高(比如武汉、南京等),但地铁修建突飞猛进,跟卖地收入有密切的关系。

成都、苏州、天津、重庆处于第三层级,4年累计卖地在4000亿以上、5000亿以下。

佛山、宁波、郑州、西安、深圳、济南、青岛,这7个城市处于第四层级,4年累计卖地收入在2900亿到3900亿之间。

4年里,全部进入TOP50城市的一共有36个城市。这36个城市的4年累计卖地,最少也有1130亿元。

纵观这份36城4年卖地成绩单,我们有两个发现:

第一,能持续卖出土地的,基本上都是“有显著人口增量的高级别城市,及其都市圈核心城市”。

比如4大直辖市全部进入前十名,经济总量和人口比较多的省会城市也都进入了前36名,5个计划单列市只有大连没有在榜单上。

能进入前36名的普通地级市,也基本上都是核心都市圈成员(东莞、佛山、惠州、绍兴),省域副中心城市(徐州)、或者省内某个都市圈的牵头城市(珠海、温州)。

第二,能持续天量卖地的城市越来越少,即便是36个上榜城市差异也非常大。

中国地级市和以上级别的城市,有300多个。但4年累计卖地收入超千亿的,不过40个左右(本榜单有个别遗漏)。真正能通过土地收入“挣大钱”的城市(平均每年1000亿),也不过10个左右。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城镇化率逐步见顶,土地出让难度将越来越大。那些过去几年卖地比较多的城市,则需要消化存量,能否持续获得卖地高收入,将很难说。

2、人均卖地收入排行榜

用过去4年累计卖地收入,除以当地常住人口,可以得到人均卖地收入。

政府从土地上拿的钱,最终要由市民接盘。人均卖地收入越多,未来需要居民接盘的就越多。这将挤压当地居民的收入,提高居民杠杆率。

杭州过去4年人均卖地收入为9.1万元,在36个城市里高居第一,单独成为一个档次。

上图是杭州统计局公布的金融数据。截至2021年11月末,杭州居民住户贷款总额达到了22577亿元,同比大增13.6%;同期杭州住户存款余额为15558亿元,增长了9.5%。

用住户贷款余额除以住户存款余额,可以计算出杭州居民的贷存款杠杆率为145%,这是全国最高的。用住户存款余额减去住户贷款余额,可以算出杭州居民的“净存款”为-7019亿元。

杭州的常住人口为1194万人,杭州平均每个居民在银行的净存款为“-5.88”万元。这在全国各城市里,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卖地多、住房供应量大、成交量大、居民杠杆率高,这就是当今杭州楼市的基本面。虽然杭州经济非常活跃,人口增量也不错,但卖地这样多、政府集中从土地上获取这么多收入,未来对经济的影响将如何,有待进一步观察。

南京的情况跟杭州有点类似,人均卖地收入4年累计7.37万元,位居全国(内地)第二名。南京的住户杠杆率也比较高,下面是截至2021年11月末的数据。

我们可以计算出,南京的住户杠杆率(贷款/存款)143%,跟杭州的145%极为接近。

南京居民的总净存款为“-4636”亿元,人均净存款为“-4.98”万元。也是属于非常敢负债的城市。

武汉和珠海,处于人均卖地收入的第三档次,都超过了5万元。

常州、厦门、广州、佛山、上海、宁波、绍兴这7个城市,人均卖地收入超过了4万元,处于第四档次。

人均卖地收入比较少的城市,是重庆、潍坊、石家庄、徐州、南宁、惠州、深圳、东莞。

人均卖地比较少的城市分为两组,一组是经济相对不太发达的地区,另外一组是深圳东莞惠州(深圳都市圈)。

东莞的情况跟深圳类似,也是土地面积狭小,新增住宅用地比较少,主要是通过城市更新来增加供应量。

重庆历史上卖地非常多,当前楼市仍然在消化历史上的天量供应,所以最近4年卖地相对少一些。

3、谁的新增供应量最大

过去4年,哪些城市的土拍给楼市带来了更多的“新增面积”?

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出,武汉、天津、青岛、西安、上海、重庆等城市名列前茅。

武汉四年总供应量达到了8200多平方米,天津为7887万平方米,青岛为7094万平方米。

供应量最大的前三个城市里,目前有两个——天津和青岛,楼市持续低迷。

重庆的供应量虽然有所减少,但由于人口基数大、管辖面积大、人口多,所以仍然名列前十。

过去4年供应量最少的,不出意料仍然是深圳。

深圳倒数第一、厦门倒数第二、福州倒数第三。这三个城市未来楼市面临的去化压力比较少。其中深圳由于人口太多,未来上涨压力不容忽视。

4、谁的人均供应量最大

用4年总供应量除以常住人口,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哪些城市供应量是真的小,哪些城市是真的多。

于是有了下面这个表格,人均供应量从小到大排行。这是未来楼市上涨压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深圳过去4年人均供应量(通过土拍,不含旧城改造)只有0.66平方米,是全国供应量最少的,而且属于极度少的级别。

深圳楼市未来会发生什么,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压制深圳楼市的上涨动力,只能不断加强行政手段的调控,深圳限购、限贷、限价、限售将会长期存在,而且会是全国最严的。

房地产税试点,估计也会优先考虑深圳。但深圳消化房地产税试点的能力,显然是最强的,因为供应量少、人口多、居民自有住房率偏低。

展望未来,让深圳扩容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中国经济是政府主导型的,扩容远比都市圈更有效率,可以少走弯路。

北京过去4年人均供应量只有0.97平方米,未来楼市上涨压力也会比较大。估计未来4年,北京卖地收入会超过杭州和上海。北京跟深圳不同,不是没有土地,而是最近几年没有怎么卖而已。

福州、温州、重庆、东莞、厦门、广州等城市的人均土地供应量,也比较低。

人均供应量偏高的城市是:珠海、青岛、长春、贵阳、常州、武汉、济南、南京、南通、天津等城市。

珠海相对特殊一点,是养老城市、旅游城市,人口基数少,这个城市的新房本来一半以上都是外地人来买的。

按照珠海新盘过半卖给外地人来折算,珠海人均供应量应该除以2,大概跟郑州的水平相当。

有限购措施,外地人本来就买的比较少的城市,如果供应量偏大,将来会比较麻烦,未来需要放松限购才能完成去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