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位于河南省中部,在上古称为“有熊”,轩辕黄帝在此建都帝喾时代,新郑为祝融氏之国新郑又名祝融之墟,也称有熊之墟,为楚国先民的最早起源地因此有中华第一古都之称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春秋战国时期,郑、韩两国先后在新郑建都539年之久,郑韩故城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中原腹地黄帝故里?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原腹地黄帝故里(这个城市不简单)

中原腹地黄帝故里

新郑位于河南省中部,在上古称为“有熊”,轩辕黄帝在此建都。帝喾时代,新郑为祝融氏之国。新郑又名祝融之墟,也称有熊之墟,为楚国先民的最早起源地。因此有中华第一古都之称。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春秋战国时期,郑、韩两国先后在新郑建都539年之久,郑韩故城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郑旅游资源丰富,山河俊美,文化厚重。境内还有黄帝故里、裴李岗遗址、郑国车马坑、郑韩故城、具茨山、郑风苑、黄帝古枣园等景点,有中国最美乡村--西泰山村等。

黄帝故里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该景区位于新郑市区轩辕路,汉代建祠,明朝隆庆四年(1570年)修葺,该景区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突出了寻根拜祖主题,从北至南依次为拜祖区、故里祠区、广场区三大区域。拜祖区有轩辕丘、黄帝纪念馆、黄帝像、中华文明圣火台、文化长廊、拜祖广场等景观;故里祠区有黄帝故里祠,祠中供奉有轩辕黄帝及黄帝妃嫘祖、嫫母塑像,祠前有轩辕桥、青石坊、指南车、日晷、汉阙;广场区设中华姓氏广场,其中有镌刻3000多个姓氏的中华姓氏墙和黄帝宝鼎坛等景观。黄帝故里景区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灵故乡、寻根拜祖的民族圣地。

始祖山

始祖山,原名叫具茨山,是中岳嵩山的余脉,为古有熊氏的发祥地,具茨山中发现有远古奇异的岩画、壮观的城堡、神秘的石棺墓葬。始祖山又称风后顶,据传此峰因黄帝臣风后封地而得名。始祖山景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黄帝文化遗迹遍布山野。是国家级森林公园。

欧阳修墓

欧阳修墓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2000年9月25日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园西依岗阜,东临谷溪,过去碑碣林立,古柏参天,成为清代新郑八大景之一“欧坟烟雨”,自然环境非常优美。

郑国车马坑

郑国车马坑景区位于郑韩故城东城区西南角即市区文化路南端,内有有春秋墓葬3000余座,大中型车马坑18座,其中6米以上的大型墓近180座,长宽均超过20米的特大型墓4座。

郑韩故城

郑韩故城位于今新郑市区周围,双洎河(古洧水)与黄水河(古溱水)交汇处。平面呈不规则三角形。城垣周长20公里,城内面积16平方公里,城墙用五花土分层夯筑而成,基宽40—60米,高15—18米。北墙外侧有数处马面建筑,是全国最早的新型城墙防御设施。1997年,中行郑国祭祀遗址发掘出土348件青铜礼乐器和45座殉马坑,震惊世人,荣获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郑韩故城的布局体现了当时东周列国都城的典型模式,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是当时天下名都;是世界上同一时期保存最完整、城墙最高、面积最大的古城。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二十世纪全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西泰山村

西泰山村位于新郑龙湖镇海拔在312米左右,属于丘陵地带,其泰水河环绕而流,沟壑间水潭溪瀑穿过,流水潺潺,更增添了景区的灵性,形成了依山傍水的美丽景象。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泰山村适宜林木生长,这里生长着上千种植物,森林覆盖率达到85%以上,更是有几株千年古槐一直生长着。 泰山村山与水的组合、石与林的映衬,自然造就这里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环境洁清,形成一座天然氧吧。国家旅游局授牌“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