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达

一名听障人士的内心(咚咚咚听)(1)

六位听障学员跟着赵刚老师学习非洲鼓。

“咚咚,咚咚咚……”10月21日,市南区八大湖街道海延雅居小区的地下车库里,一阵阵带节奏的鼓声响起,一些爱好非洲鼓的中老年人正在这里进行排练。在这群人当中,有6位特别的身影,他们都是听障人士,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和学习的勇气,成功融入到了这支队伍当中,也让自己走进了音乐的世界。

一名听障人士的内心(咚咚咚听)(2)

听障学员跟随着音乐认真地敲击着节拍。

一名听障人士的内心(咚咚咚听)(3)

非洲鼓教学中,赵刚老师经常竖起大拇指为听障人士们加油。

海延雅居小区位于延吉路162号,市南区志愿服务联合会八大湖街道志愿服务分会设置在此。“我们有一支天海风云战鼓大队,平日里经常举行公益活动,丰富社区老年人的娱乐生活。”杨维珉会长说,如今队伍里发展出了深受大家喜爱的非洲鼓,专门有志愿者老师前来授课。今年队伍中又加入了一些勇于尝试的听障朋友们,每周一、三、五的上午,这些听障学员会兴致勃勃地背着鼓前来学习。为了在打鼓过程中尽可能不扰民,鼓队训练时都在小区地下车库进行。

一名听障人士的内心(咚咚咚听)(4)

八大湖街道办事处志愿服务分会杨维珉会长(左一)为鼓队进行动员,王建民老师(中)用手语给几位听障人士进行“翻译”。

一名听障人士的内心(咚咚咚听)(5)

为了尽量不影响小区居民,非洲鼓队选择在地下车库里进行排练。

王维东和丈夫姚中钢是一对已经退休的听障夫妻,在这里学习非洲鼓已经三个月了。对于有听力障碍的人来说,享受音乐是一件有些奢侈的事情。然而在王维东的心里,却始终藏着一个音乐之梦,小时候她曾经接触过钢琴,无奈学习钢琴对她来说太有难度,后来只能选择放弃。如今有机会接触以节奏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非洲鼓后,王维东和丈夫一起找到了享受音乐的快乐。在向记者表达自己内心喜悦的时候,王维东用手指向了自己的嘴,这在手语里是表达“馋”的意思,表示她已经对非洲鼓非常着迷,打鼓成了她退休生活中最快乐的组成部分。如今王维东已经熟练掌握了三首曲子,谈到未来的打算时,她抬起手向远处一挥,意思是希望能一直和老师学习下去。

一名听障人士的内心(咚咚咚听)(6)

王维东和丈夫姚中钢是一对听障夫妻,他们对非洲鼓的学习很感兴趣。

一名听障人士的内心(咚咚咚听)(7)

听障人士和大家一起学习非洲鼓。

像王维东这样对音乐有向往的听障人士,能够有机会接触到非洲鼓,青岛市首家手语工作室的创办人王建民老师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王建民从市中心聋校退休多年,如今依然活跃在为听障人士志愿服务的第一线上。在了解到八大湖街道志愿服务分会里有非洲鼓的公益教学后,他主动牵线介绍了多位有兴趣的听障人士来到这里学习。“在最初上课时,我主要帮助他们和授课老师进行沟通,及时传达老师的意思。”王建民说,许多参加培训的听障人对打鼓很感兴趣,但是由于沟通不便,在开始阶段需要他在中间做沟通的桥梁。在课堂上,一些听障人士一边看授课老师的手势,一边看一旁王建民的手语“翻译”。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之后,鼓队里的听障人士现在基本已经能够光凭老师的手势,就能读懂老师的意图。

一名听障人士的内心(咚咚咚听)(8)

赵刚老师起身带动学员们进入到音乐的节拍中。

一名听障人士的内心(咚咚咚听)(9)

几位听障学员认真学习老师的技术动作。

“听障人士虽然听不清楚,但是却能够通过看指挥来了解和掌握拍子。”志愿为大家进行非洲鼓教学的老师赵刚说,在平日训练中他会着重用手势来引导学员,听障学员的听力有高有低,让懂得快的人先学会,然后再让他们通过手语帮助其他同伴去快速理解。在这样“一帮一”的氛围下,通过三个月的训练,多位听障学员已经具备了登台表演的能力。赵刚老师表示,听障人士通过打鼓,把爱与美由音乐的形式表达了出来,这对其他学员来说都是一种鼓舞,大家在这里组成了一个共同的集体,他希望自己未来也能接触到手语的学习,以为这些听障人士的音乐梦提供更多的帮助与支持。

一名听障人士的内心(咚咚咚听)(10)

几位听障学员一起跟随老师去训练。

一名听障人士的内心(咚咚咚听)(11)

几位听障人士在一起交流非洲鼓。

听障人士需要社会的关爱,也需要热心的志愿者们提供专业的服务。在本月举行的青岛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志愿者誓师大会上,青岛王建民手语工作室的志愿者们也参与了大会。王建民老师表示,为听障人士提供无障碍服务是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青岛也在多所高校内组织开展了手语社团公益活动,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将为社会上的更多听障人士进行服务。

一名听障人士的内心(咚咚咚听)(12)

听障学员们和其他朋友们一起认真学习并享受非洲鼓。

一名听障人士的内心(咚咚咚听)(13)

听障学员王维东(中)非常感谢非洲鼓老师赵刚(右一)的耐心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