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录制现场观众近日发的Repo,以及节目组导演的小作文不难看出,此次的访谈录制非常成功,一气呵成。主持人的提问春风和煦、云淡风轻,朗读者的回答不疾不徐、不矜不盈。最可贵之处在于王凯娓娓道来的成长故事里,始终有那么一道光照进来,给参与录制的观众和节目组老师们温暖又踏实的感觉。

———持续更新的分割线 ———

董卿:你跟这个,说到惊人地相似,的确让我想到就是,宋运辉在他的成长发展的道路上,也遇到了不少赏识他、提携他、帮助他的人。在你的人生道路上也是一样的。你刚才提到了第一个对你可能产生很大影响的是张新建导演。后来呢?

王凯:后来那应该就是侯总,侯鸿亮先生,就是《大江大河》的制片人。侯总!

董卿:他其实,他也是《知青》的……

王凯:制片人。

董卿:《知青》的制片人。

王凯:但是那会儿拍《知青》的时候,跟侯总见面次数特别少。也就见了那么一两次面吧。

董卿:但是后来你看,一发不可收拾啊。你在后来的最重要的一些戏,也是代表作,无论是《琅琊榜》、《伪装者》、《大江大河》都是他一手打造的。

王凯:还有《北平无战事》。

朗读者第三季第二期最后一位嘉宾(朗读者第三季王凯访谈)(1)

《北平无战事》方孟韦

董卿:《北平无战事》。有人统计过,说你们合作了11部作品。这真的是非常紧密的一种捆绑。他最看中的是你身上什么样的特质?

王凯: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信任吧,信任。嗯,因为侯总最早的时候,他是从山影出来的。最早就是拍《北平无战事》呀,《知青》呀,那会儿都是山影拍的。然后他后来自己出来之后,成立了正午阳光。然后,当时在山影的时候,其实还成立了经纪部,那会儿把我,应该是拍完《知青》之后,把我签过去啦。那时候,那会儿我在山影的经纪部。后来,侯总从山影离开,成立了正午阳光,我就跟他一起离开了,去了正午阳光。然后,应该是拍完什么戏之后啊,我想想。好像是拍完《欢乐颂》之后,侯总就解散了经纪部,我就独立出来了。包括后面的《大江大河》、《清平乐》,其实那个时候,我跟侯总已经没有那种合约的关系啦。所以就是这种合作关系的变化。我觉得从最早的时候,《北平无战事》给了我方孟韦那个角色,演刘烨的弟弟嘛。七大影帝,那么大的一个戏,其实那会儿,我没有什么作品。那会儿我顶多就是一个《知青》,他看过我演的《知青》。然后他能够给我这个角色,当时的那个状态,在那样一个戏上,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一个,那不叫信任,我觉得那就是一种提携。就是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去,去这个环境当中去锻炼自己,去磨练自己。到了后面的《伪装者》和《琅琊榜》,给我的这个戏份的角色,越来越重。就是你能明显地感觉到,侯总他是在有意地栽培你。戏份从不是很多,到慢慢的越来越多,然后就一部一部地在给你机会。所以我为什么说侯总是我继张新建导演之后的第二个贵人,他是真的在培养我。而且,给我足够的,对我足够的信任,给我足够的机会。让我一部一部在他的戏中慢慢的成长起来了。

董卿:他有跟你说过,他因为什么他要这么用心地去培养你?

王凯:没有聊过这个事情。可能就是,我从来没有说:侯总你为什么老用我呀(轻笑)我也不可能跟他去说这个。我们彼此之间就很少,也就是一种默契。就是这么久合作以来,他应该很了解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嗯,当然,我对侯总也是,也是百分之一百地信任。基本上就是,他说,凯凯,后面有个戏你来。OK那我就来。也不会去说任何,也不会去谈任何,甚至就是连剧本我都可以不看。只要您说让我来,我就一定去。所以我觉得,还是因为多年的合作,彼此的了解,彼此的信任,我觉得这应该是最大的,最大的契合点。

董卿:这个合作就是从《知青》开始的。

王凯:对。

董卿:我看到有一个评论写得很有意思,说齐勇的上山下乡,也是王凯的上山下乡。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王凯:我的上山下乡,什么意思呀?

董卿:就是应该是吃了很多苦吧。上山下乡,就是那个年代的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不仅是身体的改造,也是灵魂的改造,对不对?

王凯:仿佛就是我自己经历了那个。

董卿:对,就是对你来讲,就是今天的王凯的上山下乡。

朗读者第三季第二期最后一位嘉宾(朗读者第三季王凯访谈)(2)

《知青》齐勇

王凯:还真是。这应该是我拍的所有戏当中,最苦的一部戏。我们从零上四十度,拍到零下四十度,我们拍了七个月。七个月,这个戏,在黑河。好像用导演的话说,除了没有经历地震,其他所有的自然灾害都经历了,戏里面啊,戏里面。什么泥石流啊,洪水啊,什么严寒酷暑啊等等这些。背麦芒满身被扎的呀,然后,我们还要学那个用镰刀,还要学那个大耙子,就是做那个农活,那个都得学。我们也学了好多东西。然后,我们拍戏的那个环境特别艰苦,基本到中午都没有放饭的时间。因为可能下午三点半天就全黑了,拍不了了。然后,只能中午给你发牛奶,发一个香肠,发一个面包,但是你所有东西全都是硬邦邦的。因为零下二三十度。所以,我们在拍《知青》的时候,应该是,我说这一辈子可能,也不能说这一辈子,我觉得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一部戏能有《知青》那么的艰苦。但是,也没有哪一部戏,能有《知青》感情那么的深厚。因为只有在越困苦条件下的一种革命友情,是越珍视的。

董卿:越难忘的。

王凯:也是越难忘的。

董卿:而且对于你来讲,《知青》毕竟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对于你很重要的机会。

王凯:对。

董卿:所以你是不是整个人的状态也是非常投入的。

王凯:是。其实《知青》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些演员是坚持不下来走了。但是,我是觉得,我是这么一个人,只要是我觉得这个机会给我了,我就必须咬着牙我也要把它完成。再苦再难。

董卿:最咬牙的是什么样的戏,你还记得吗?

王凯:最咬牙的。

董卿:最,觉得最苦的戏。

王凯:说《知青》里吗?我们有一场戏,是那个装那个瓷葫芦。电线杆以前那种,杆子和杆子之间,它不是上面有白色的那个瓷葫芦那个东西。那是场夜戏,然后我们三个男生,一人一个杆,然后腰上缠着那个绿色的那个军带,就那个军装,军包的那种带儿,因为很粗嘛。然后脚上穿那个鞋,是带那个弯钩的,上面带齿,你看那是木头桩子嘛,这就好钩在那个木头桩子上。然后腰上有那个绳子,这样三个支点的力度,可以让你往上走。我们就是这样的一身装备。然后呢,因为我们平时拍戏的时候,其实都是那种大棉手套,就是四个手指一个,大拇指一个那种,还挺保暖的。但是我们那场戏是要干活,没法戴这个手套。我们只能戴那个工作的线手套。我当时还特意戴了,戴了四付,每一付里面还贴了暖宝宝。因为我太知道了,就是当时好像是零下,零下几十度,零下四十度。当天晚上零下四十度。导演有一个那个温度计,它是零下三十度的温度计,爆了。然后又去买了个新的,零下五十多的温度计,过来一测,零下四十度。那是还没有起风的状态。一点儿风都没有,零下四十度。当时应该是下午四点半,拍夜戏嘛,不是三点半天就黑了。他要营造那个暴风雪的感觉,怎么营造呢?他就是把那个鼓风机呀,对着我们。然后后面一堆一堆的雪,把鼓风机啊打开之后,把那个雪吸过来,打到我们身上去。你要知道不起风零下四十度,拿个鼓风机对着你吹,那得零下六七十度得有了吧,我都觉得。我们戴的那个手套,我戴了四付都没用,冻得我真的是差点我就扶不住,就坚持不住,我都快掉下来了。因为你的手指没有感觉了。

朗读者第三季第二期最后一位嘉宾(朗读者第三季王凯访谈)(3)

《知青》齐勇装瓷葫芦

董卿:你当时人是在电线杆子上。

王凯:对挂着的,还要说台词。那风吹的我们眼睛都睁不开,嘴都是瓢的。因为你身体的那种生理反应,你完全没法控制。好不容易演完了,然后下来了。下来了之后,天哪,当时手套一摘,我十个手指已经全白了,就是不回血了。然后所有的工作人员说,快快快快,快进那个帐篷里暖和暖和。还好当时有个当地的老乡,东北老乡在。说千万别让他进去,进去手就毁啦。他说,你如果突然一下进那个暖和的环境,手指突然一下回血就废了。他说那怎么办?你现在帐篷外边,让大家帮你搓手,用咯吱窝帮你暖手,你差不多有点感觉了,再进到帐篷里边,也别进到,别离那个炭火太近,一点一点,一点一点加温,最后那个,我天哪,最后那个十个手指彻底回血的那一瞬间,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十指连心的疼。就感觉那个时候,是拿那个门在夹你的手指,就那种疼。我当时真是不争气的哭啦。就是那回血把我疼哭啦。那一下,太难受了。后来,我那个手指,十个手指这个指尖啊,没触觉,有一个月都没有触觉。

董卿:你因为拍戏苦而掉眼泪,就那么一次吗?

王凯:还真就那么一次(掌声)。这还只是其中的一个呢,还有好多好多这样很艰苦的戏,这只是其中一个。就是刚才我说的那场戏下来,还接着有一场呢。还接着有一场是什么呢,我感冒了,晕啦我戏里说我晕啦。晕啦,你知道吗,我躺在别人怀里。他可以说话可以动,他还可以(打嘟噜)甩甩嘴什么的,我在那儿演晕了,都不能动你知道吗。就是那个大冰茬子就嚓嚓。然后那个执行导演就在旁边很紧张地看着我的脸,他特别怕我的脸被冻伤,因为我不能动啊。他就眼看着那个雪吹到我脸上,化,化,完了之后就掉在这个下边,还没掉下来结成冰碴,我脸上下面结了一圈冰碴子。然后导演一说“咔”。我腾一下子跳起来就赶紧抖我的脸,我感觉我当时我的嘴唇,一下子就肿起来了,像两根香肠一样。

董卿:真的肿了吗?

王凯:肿啦,冻得(掌声)两场,连着两场,就那天,同一天完成的。

董卿:你又哭了?

王凯:我没哭,这一次我在现场骂人了。我也不知道是骂谁,反正我就是在那儿“这TM是拍戏吗,这TM是拍戏吗”你知道我得发泄。

董卿:这是要命那。

王凯:我得发泄出来。然后,发泄完了之后,我就跑导演那儿,我说导演不好意思啊,我说我不是在针对任何人。他说,我太理解你了(全场笑声,掌声)这应该是让我最,最难忘的戏了。

董卿:这是一种历练嘛。因为你喜欢啊,所以你要尝一尝为它付出的代价。

王凯:我觉得也挺好,可能以后再也不可能碰上这样的戏了。

董卿:千万别说naver ,naver say nanver

王凯:噢,naver say nanver,是吗(大笑)

董卿:但是我觉得,对于很多演员来讲,身体上的一些煎熬啊,身体上的,可能还是,还是可以克服的,对吗

王凯:是可以克服的。

董卿:比较痛苦的是心理上的一些煎熬,比如说,受到质疑,受到怀疑。《琅琊榜》在选你演靖王的时候,也是有不同的声音。

王凯:是的。

董卿:他们,经历过《知青》了,他们为什么还是觉得你不行呢?

王凯:可能觉得我太瘦了,她们想象中的靖王,应该是那种……

董卿:强壮一些。

王凯:威武一点的,强壮一点的。但是我当时是用了,我当时是在拍《黄克功案件》,拍个电影。然后拿了这个本子,用四天的时间,诶,正好那四天我没戏,我就在宾馆,在酒店,睁眼就看,一直看到我睡觉,中间除了上厕所、吃饭,因为实在是太好看了。

朗读者第三季第二期最后一位嘉宾(朗读者第三季王凯访谈)(4)

《黄克功案件》黄克功

董卿:你看的是小说,还是?

王凯:剧本。当时四十集的剧本。我好像就花了四天的时间,一口气看完了。我当时就跟侯总说,我就喜欢靖王,我说我就喜欢他。(掌声)你知道为什么,我说这个角色让我感动。其实说实话,靖王这个角色 当时也有好多人在争取,因为我在正午阳光嘛,我还签在正午阳光嘛。所以,也算是公司帮我争取到了这个角色。

董卿:侯总怎么说呢?

王凯:啊?

董卿:你说我就想演这个角色,他怎么说呢?

王凯:他怎么说的,他怎么说的,他好像说的是,我知道你的想法了(董卿大笑)你等消息吧。

董卿:好官方的回答。

王凯:他有些东西可能不太能跟我说,不过当时不太好说,事后我才能知道,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其他的经纪公司,也在每天往公司跑,争取这个角色。所以,当时可能也有,其实说实话,侯总也有各方面的压力呀。我还是一个,怎么说呢,一个新人呢,那会儿。

董卿:那他们觉得你不适合,就是因为你太瘦了?

王凯:不是,网上的那些网友们,可能觉得,一,名不见经传的一个演员。二,从外形来说,也不符合她们那个小说、心目中那个角色的形象。反正方方面面吧,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然后我当时看了,因为毕竟没有经历过这种,其实心里有点挺难过的。我就觉得还没看呢,你就觉得我不行,盒盒盒。我说好啊,既然你们这么想的话,那我就一定要让你们看看(掌声)其实有的时候,这种压力会转换成一种更强大的动力。我又是那种性格,我不服输的那种性格,你越是觉得你不知道我会不会,或者你小看了我,那么我一定会让你,这个事干完了之后,我一定会让你高看我一眼。(掌声)

董卿:怎么去证明自己呢?

王凯:踏实干活。把你接到的角色,用百分之百的努力把他演好。

董卿:你后来是怎么样百分百去演靖王的?

王凯:我觉得每天,好像我进到剧组之后,我觉得我仿佛每天就好像跟,跟这个靖王是一起在活着。

董卿:你就是他。

王凯:那种感觉,对。包括《琅琊榜》杀青的时候,我也发了个微博,我说和萧景琰相伴的这几个月时间,我都已经分不清,到底是我走进了他,还是他走进了我。啊,真的是这种感觉。(掌声)就是你太喜欢这个角色,而且我觉得萧景琰的性格,其实我也有他这个性格的一面,就是认死理,而且执着,而且说白了,不随大流。我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心里认定就是这样,他就是这样的。我不随大流。所以,他有很多人性的闪光点是我喜欢的。虽然大家说他傻,说他轴,但是我不觉得(掌声)

朗读者第三季第二期最后一位嘉宾(朗读者第三季王凯访谈)(5)

《琅琊榜》萧景琰

董卿:我以前一直以为是我的主观感受,但是今天跟你聊了之后发现,不是我的主观感受。因为在所有我看过的你的戏当中,无论是宋运辉,还是明诚,还是,我一直觉得你和萧景琰的吻合度是最高的。就那种,就像你说的,你就是他,他就是你,你没有特别用力的一定要去达到某一个状态,你自然的就在那个里面。

王凯:因为我觉得这个角色,我不用去够他,因为他离我很近。

董卿:对。

王凯:所以我不用使劲儿。你往往就是像陈家明这种角色,就是我得使劲儿,他离我太远了,对(掌声,王凯笑了)

董卿:喝点水吧。

王凯:好,谢谢!

董卿:凉吧,那个茶。

王凯:没事。

董卿:没有你的茶好,是吧。记得你嗜茶。你一喝,这是女生的茶,不是男生的茶。

王凯:怪不得这么香。

董卿:哈哈。

王凯:怪不得那么香。

董卿:啊,聊得挺好的。但是其实它是古装戏呀,要说古装戏其实距离我们的时间比较久远了嘛。

王凯:你是说《琅琊榜》吗?它本身是一个虚构的小说。

董卿:对呀,而是你却丝毫不费力地感受到那个人物。

王凯:因为当这个人物和你很近的时候,你不用太费劲。因为你太能够理解他了。你能够理解角色的时候,是最难能可贵的。所以很多一些台词啊,行动啊,你完全可以理解。

下期待续


下期预告

1、关于演戏,不要因为挑战而挑战。

2、关于流量、用15年交给父亲的答卷、提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