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运会在北京和张家口两地联合举办,北京因此成为世界上首个举办了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城市,自1924年第一届冬奥会在法国的夏蒙尼举办以来,24届冬奥会全部由北半球的国家和城市来承办,而历史更为悠久的夏季奥运会已经在南半球举办过三次了,那为什么冬奥会从未在南半球举办过呢?

为什么冬奥会举办地都在北半球 冬奥会只在北半球举办(1)

原因一,自然环境。相对于夏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冬季奥运会的项目大致可以分为室内项目和户外项目。室内项目集中在滑冰、冰球、冰壶等大项上,只要有相关赛事场馆的修建运营经验,都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在这里我们要了解的是户外项目主要是滑雪、冬季两项等等,而这些项目都需要户外的雪道场地,其中影响雪道质量的主要有这样几个因素,雪量、气温和地形。随着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滑雪运动最标志性的景观就是雪,越来越多的由自然降雪变成了人工造雪。自1980年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首次采用人工造雪以来,越来越多的冬奥会都在使用人工造雪,所以冬奥会滑雪项目场地一般都会修建小型蓄水池作为人工造雪的用水储备。在韩国举行的2018年平昌冬奥会人工造雪用量达到了总使用雪量的90%,雪量的多少在冬奥会里已经成为比较可控的因素了。关于气温则有一个误区,对于户外滑雪来说,温度太高当然不行,但温度太低也不行。实际上,户外滑雪项目适宜的温度在零摄氏度左右。冬奥会申办地有一个硬性的温度要求,那就是在二月份的气温,要在零下17摄氏度到十摄氏度之间。这个月份的要求也完全是在针对北半球地区,因为温度过低不利于运动员的水平发挥。因此,中国传统冬季运动项目最强的东北地区基本是不可能作为冬奥会承办地的。2002年哈尔滨申报2010年冬奥会第二轮落选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二月份的气温过低。作为极其热爱冰雪运动的东北人来说,不能够举办一届冬奥会其实有些令人遗憾,另外要求最严苛的可能是地形,最理想的场地建设就是依照山势坡度修建滑雪场,但是高山滑雪项目所要求的高度和落差就很难通过人工来实现。高山滑雪要求到场地海拔在一千米以上,并且在一定距离内满足垂直落差800米,因此几乎所有的冬奥会承办城市附近都有着海拔较高的山地地形,例如意大利都灵附近有阿尔卑斯山脉,加拿大温哥华附近有太平洋海岸山脉,俄罗斯索契附近有大高加索山脉。我们把影响渠道质量的几点因素综合起来就是,最好冬季有充足的降雪,如果不够也可以人工造雪,赛事期间的温度维持在零摄氏度上下,承办地附近有足够海拔落差的山地。综合了这些条件的限制,南半球符合的国家和城市已经非常有限了,大致限定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和阿根廷这几个国家。

为什么冬奥会举办地都在北半球 冬奥会只在北半球举办(2)

原因二,经济实力,跨过自然条件限制之后,就到了谈钱的时候了,说到这里,我不得不给我们国家说牛!不仅仅是经济实力,听我仔细说完。你就知道为什么牛了!因为举办奥运会这种世界级别的体育赛事无疑是一项十分烧钱的活动。在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之前,几乎每届奥运会都处于赔钱的状态。即使之后的奥运会都进行了商业化运营,但高成本的大型赛事带来的风险也是很难预估的,像原定2020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遇到到了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的状况。另外除了举办过程中新建场馆、改善基础设施等开支,相比夏季奥运会的赛事场馆,冬奥会的赛场建设维护费用更是高得惊人,除了少数有冰雪运动传统的国家之外,赛后这些场馆的使用率非常的低。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结束之后,如何重复利用这些场馆更是成了当地政府苦恼的问题。并且从2004年雅典举办奥运会开始,最近的这几次奥运会都是在巨亏,只有我们08年举办奥运会,在投入了很多基建之后还有盈利,所以如果举办国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是无法支撑冬奥会这种级别开支的赛事的。说到这里你就知道为什么我说我们国家牛了吧!因为不仅有实力举办,还更有实力赚钱!相信这次冬奥会一样不会亏,不信咱们走着瞧!

为什么冬奥会举办地都在北半球 冬奥会只在北半球举办(3)

原因三,体育氛围。在前面的节目当中,我们提到了自然和经济是不可改变的两个硬性条件,另外一个软性条件也非常重要,如果举办国所在的民众对所举办的运动项目并不在意的话,那么办赛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反过来说,如果举办国对体育项目的热情很高,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无视这些硬性条件,成为重要的加分项。比如足球,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巴西人对足球的热情举世闻名,在举办世界级体育大赛频率较低的南半球,世界杯的举办频次却出奇的高。南非、巴西、阿根廷、智利、乌拉圭都曾举办过世界杯,南美洲几乎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南半球的足球天空,这与他们高超的足球水平以及狂热的足球氛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冬奥会的运动项目在南半球开展的群众基础着实有些一般,虽说有些地区的冬季项目很不错,是世界知名的滑雪圣地,例如澳大利亚的佩里舍滑雪场,智利的内瓦多滑雪场,阿根廷的卡特德拉尔滑雪场、新西兰德华Kappa滑雪场。但是这些地方更多的是作为北半球冰雪爱好者的反季节滑雪场地。南半球这些国家在冬奥会项目上的成绩都非常的一般。南半球的首枚冬奥金牌直到2002年才由澳大利亚的传奇短道速滑选手斯蒂夫.布拉德贝里以极为戏剧性的方式获得,这个戏剧性就是一千米男子速滑决赛里前四名选手发生了碰撞,导致排在第五的布拉德贝里轻松夺金,而新西兰直到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的时候,才在28年之后再次夺得冬奥会奖牌。

为什么冬奥会举办地都在北半球 冬奥会只在北半球举办(4)

原因四,赛事冲突。举办世界级别的体育大赛,商业价值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一般来说,能够与奥运会媲美的同等级别的大赛,基本上就只剩下世界杯了。因此,夏季奥运会和世界杯会间隔两年举行,冬季奥运会和世界杯同年。但因为世界杯举办的时间大多是在夏季,因此虽说和冬奥会是同一年,但还是完美地错开了。即使南半球举办世界杯,例如2010年南非、2014年巴西世界杯,举办的时间仍在六到七月份,是偏热带草原气候,气温不至于太冷,还是属于北半球的夏季。但如果在南半球举办冬奥会,剩余纬度多在南纬30至60度之间,还要考虑是否有陆地。如果真的是在六到十月期间举办的话,很可能与当年的世界杯举办时间撞车。这种同时举办的大赛对赛事的收视率和商业价值影响巨大,仅仅考虑收视率,即便包括夏季奥运会在内,也没有哪一个体育赛事会想要和世界杯掰一下手腕。可见,受到这么多现实因素的影响,冬奥会在南半球举办实在有些困难。当代奥运会的发展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当初奥运之父顾拜旦的想象,如今的奥运会还兼具国家形象宣传、推动经济起飞、体育项目发展等多种功能,理想观念当中的体育平等观念在事实上会受到诸多限制。南北半球的人口、经济、体育实力等差距影响着冬奥会在南半球举办的可能性。最后,我也想问大家,你认为南半球未来举办冬奥会还有可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