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纪念和缅怀革命先烈,我们不仅应当了解湘江战役的过程,还要了解湘江战役的历史意义对于湘江战役历史意义的分析,我们可以从湘江战役本身来分析,还可以从湘江战役对后来中央红军长征的影响来分析,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湘江战役的结果和意义?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湘江战役的结果和意义(湘江战役8:湘江战役的历史意义)

湘江战役的结果和意义

深切纪念和缅怀革命先烈,我们不仅应当了解湘江战役的过程,还要了解湘江战役的历史意义。对于湘江战役历史意义的分析,我们可以从湘江战役本身来分析,还可以从湘江战役对后来中央红军长征的影响来分析。

(1)突破第四道封锁线,保存了有生力量。蒋介石急调26个整师共三十万人在湘江沿岸布防,企图消灭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而中央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布置的第四道封锁线,这宣告了蒋介石计划的破产。另外,尽管红军付出极大的代价才突破第四道封锁线,但是保存了有生力量,使得革命火种生生不息。

(2)改变军事行动路线。中央红军在湘江战役中损失惨重,其原因有很多,但李德、博古的错误路线是其中比较关键的;1934年12月2日,中央红军在西延地域(今广西桂林资源县)休整,此时,李德、博古仍然坚持沿红六军团的路线,拟从大埠头(长征时为西延区公所驻地,今资源县)出湖南城步相机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等红军到达湖南通道县时,蒋介石又集结了15个师20万兵力,以碉堡为依托,摆成口袋阵等红军去钻;如果红军真的继续沿着红六军团的路线前进,那么红军可能又一次要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幸好,1934年12月12日召开的通道会议决定,更改中央红军的行军路线,改向贵州进军。

(3)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杨成武在书籍《红军长征过广西》的序言里说:“红军长征途经广西的光辉战斗历程,是遵义会议召开的酝酿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周恩来在《1943年11月27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中称:“过湘江后,毛主席提出要讨论失败问题,从老山界一直争论到黎平......”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中称:“部队中明显滋长了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这种情绪,随着我军的失利,日益显著,湘江战役,达到了顶点。”湘江战役让广大指战员都认识到李德、博古的错误领导和错误路线,让广大指战员在要求改变博古、李德的领导形成共识。

(4)改变“大搬家”式转移。在导致中央红军在湘江战役中损失惨重的原因中,辎重问题导致行动缓慢是又一个比较关键的。辎重问题一直是红军长征前期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在翻越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山时就暴露了出来,丢掉一些笨重较大的机器;在湘江战役中只是更加明显地暴露了出来。关于“大搬家”式转移问题,在1934年12月18日召开的黎平会议才决定撤销负责搬运辎重的教导师,扔掉剩下400余件物件;完全改变“大搬家”式转移,是在遵义会议上。

附:

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系列主要参考文献

  1. 何成学:《红军长征与红军长征过广西的相关问题研究》,载于《桂海论丛》,22016年第6期,第20-30页。
  2. 李德锐:《湘江之战失败与遵义会议召开》,载于《求索》,2005年第9期,第198-199页。
  3. 石仲泉著:《长征行》(增订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4. 石仲泉:《湘江战役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载于《上海党史与党建》,2015年第2期,第9-11页。
  5. 谭肇毅:《湘江战役红军思想政治工作》,载于《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1期,第25-29页。
  6. 孙伟,汤七云:《湘江战役的损失人数探析》,载于《党史文苑》,2020年第9期,第62-64页。
  7. 王福琨,李志刚主编:《红军长征 血战湘江》,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8.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史研究室编著:《长征路上--中国工农红军过广西图文集》,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9.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组织编写:《红色铁流:红军长征全录》,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
  10.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编审委员会编:《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人物志》,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
  11.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综述·大事记 表册》,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6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