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今江苏浙江一带)。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入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出身于吴郡四大家族之一,属于吴郡坐地炮子,东吴大帝孙权一辈子都在思考制衡四大家族。

夷陵之战陆逊发兵救谁(武庙七十二将之陆逊)(1)

陆逊

出将入相陆伯言

出将入相,意思简单明了,出去打仗就是将帅,在朝执政就是宰相。历史上能获得这个称号的无一不是大才,列举几位,姜尚,诸葛亮,曹操,徐达,李靖,于谦。陆逊被孙权拜为大都督,又在前任丞相顾雍去世后被任命为丞相。

夷陵之战陆逊发兵救谁(武庙七十二将之陆逊)(2)

陆逊

大都督的秘密

说起东吴,就不得不提大都督的诅咒,江东周郎周公瑾,联刘抗曹鲁子敬,刮目相看吕子明,出将入相陆伯言,前三位都死在任上,最后一位郁郁而终,没有一位能够获得善终。吕蒙临死前对孙权举荐,说陆逊这小子我看行,各方面都行,能接我班,你就用他没毛病。东吴大都督虽然掌管水军,但是他们却擅长玩火,周瑜赤壁一把大火葬送曹操百万雄兵,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间接导致了蜀汉的灭亡。

夷陵之战陆逊发兵救谁(武庙七十二将之陆逊)(3)

陆逊

火烧连营,夷陵破蜀

陆逊职业生涯中非常著名的一场战役,在吕蒙白衣渡江斩杀关羽之后,黄初二年(221年)刘备不顾阻拦举倾国之兵为弟报仇决意伐吴,在准备伐吴过程中张飞被害,杀死张飞的范疆,张达随后投奔孙权,刘备痛失双臂怒不可遏,更加坚定了他伐吴的信念,面对孙权的请和,刘备置若罔闻。当时的东吴人心惶惶,陆逊临危受命。在影视作品中,带投大哥张昭不负众望依旧主降。(这里要说一说其实张昭代表的是江东本土士族的世家思想,这些坐地炮子根深蒂固,对他们而言谁当老大无所谓,本族人士早就渗透到各个层面,反而打仗引起的损失更大,得不偿失。所以主降)

夷陵之战陆逊发兵救谁(武庙七十二将之陆逊)(4)

陆逊

黄初三年(222年)正月封锁长江两岸,进至夷陵一带,坐镇猇亭督师。蜀汉军从巫峡至夷陵沿路扎下了几十个大营,马良和五溪蛮王沙摩柯虎视眈眈,威胁吴军侧翼。蜀军越打越猛,连战告捷,而陆逊采用的策略是蜀军风头正劲,不可正面交锋,无论蜀军如何叫阵,陆逊都不为所动,手下不少东吴将领感到不满,甚至跑到孙权哪里告状,大概意思就是陆逊没有本事,打都不敢打等等。两军相持半年之久。当时正值盛夏酷暑难耐,蜀军无法急战速胜,兵将懈怠。蜀汉水军又奉命转移驻扎陆地,失去水陆两军相互策应的主动权。蜀军深入敌国腹地,延绵数百里山川连营结寨,因战线过长,运转补给发生困难。此时陆逊感觉战机到了,发起反攻,命令水军封锁长江,继而火烧连营数百里,蜀军土崩瓦解,被歼数万,刘备兵败逃亡至白帝城,吴军大胜。

夷陵之战陆逊发兵救谁(武庙七十二将之陆逊)(5)

陆逊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徐盛,潘璋,宋谦等诸将认为这个时候应该乘胜追击,一举灭蜀。陆逊,骆统等人认为,此时曹魏集团二代目曹丕虽然明面上谁也不帮,但是如果我们远道去打灭蜀,这dm一定会来打我们,况且百足大虫死而不僵,灭蜀也绝非易事。时年秋季刘备在白帝城给陆逊写信,“小陆啊,我听说曹丕那小子已经派人在江陵了,准备打你,我现在呢也准备再次全军出击,不知道你能不能顶住?”陆逊回信写到,“刘大爷你现在旧伤未愈恐怕不能再领兵了吧,你再带人了砸场子,别怪我翻脸,让你一个人也回不去。这时候我们更加应该好好处才对。” 此时大魏吴王听说刘备还要领兵来,多少就有点害怕了,急忙派遣使臣带着瓜果梨桃去白帝城请和。

夷陵之战陆逊发兵救谁(武庙七十二将之陆逊)(6)

陆逊

陆逊真称得上是不卑不亢,男儿本色,你追我家打我,我没记仇,你败了我不追你家去,是给你面子,你要是还来打我,那就是不给我面子,那我就不惯着你了。

谦而不卑,退而不畏。篇幅有限,下期各位是想了解陆逊儿子陆抗的故事,(陆抗也在武庙七十二将之中哦)还是其他人的故事请留言在评论区。

桃园一拜,此生无憾。

#历史#​#三国演义#​#三国#​#陆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