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重视诗学,在《论语》中多处对弟子提到学诗的话头,展示了他对诗的理解和借重之意他的弟子子贡说,做人,贫穷了不能卑屈,富了不能骄纵孔子认为这还不够,应该是虽贫,也应该快乐,而富了,就应该恪守礼法子贡因而有了领悟,他说,《诗经·卫风·淇澳》篇中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比如用牛角或兽骨作器皿,切了还要加工磋细,作玉器,雕琢了,还要再加工磨光,就是你老夫子说的这个意思吧孔子对子贡借诗句表达的领悟给予了首肯,说,子贡啊,你有这样的悟性,就可以讨论关于诗的话题了所谓“告诸往而知来”,可以从表面的诗句,领会到它蕴含的深层意涵,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孔子关于诗的论述?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孔子关于诗的论述(孔子说诗)

孔子关于诗的论述

孔子重视诗学,在《论语》中多处对弟子提到学诗的话头,展示了他对诗的理解和借重之意。他的弟子子贡说,做人,贫穷了不能卑屈,富了不能骄纵。孔子认为这还不够,应该是虽贫,也应该快乐,而富了,就应该恪守礼法。子贡因而有了领悟,他说,《诗经·卫风·淇澳》篇中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比如用牛角或兽骨作器皿,切了还要加工磋细,作玉器,雕琢了,还要再加工磨光,就是你老夫子说的这个意思吧。孔子对子贡借诗句表达的领悟给予了首肯,说,子贡啊,你有这样的悟性,就可以讨论关于诗的话题了。所谓“告诸往而知来”,可以从表面的诗句,领会到它蕴含的深层意涵。

孔子用诗训教弟子,他认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的“思无邪”,引自《诗经·鲁颂》中的第一首诗《駉》,思无邪的思字,汉代郑玄、宋代的朱熹,都解释为思想。无邪,都解释为没有不正当的歪理。但宋代邢昺所著《论语正义》,内有包咸的注释,包咸把思字当作发语词,《駉》篇中,八个思字都是发语词。思无邪,就是无邪。至于无邪,近代有学者把邪字的读音,注释为yu上声,说是假代“圉”字。思无邪即思无圉。《駉》这首诗,写的是马群在原野上奔跑驾车。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品种,不同的体态。思无疆!思无期!思无斁(度)!思无圉!都是说没有羁绊、约束,一往无前,势不可当。

有了这些注释,我们再来理解诗的思无邪,是不是可以这样说:用诗句表达情感、思想,都是美的,不会有故意展示丑恶的。诗所涉及的取材范围,是无限宽广,无穷无尽,无所羁縻的。

那么,孔子的思无邪,是对“诗三百”的全面肯定吗?如果是,为什么孔子谈到礼乐,又指出“放郑声”“郑声淫”呢?查《诗经》里的《郑风》,写男女情爱,确实有点儿直率。如《将仲子》,姑娘告诫将要前来偷情的恋人:擅闯小区的圩子,攀折了杞柳树,怕被爹娘发觉。虽然很想你,被爹娘数论,也很可怕。跳我家墙头儿,碰折了桑树条子,怕被我哥哥知道,虽然很想你,哥哥骂起来,也很可怕。过我家园子,踩折了我家檀树苗,被人发现会指责,虽然很想你,被人指责也很可怕──郑玄就批评说,这是“淫奔者之辞”。

那么,这样的诗,还能说它思无邪吗?

还是朱熹能圆其说。他在孔子所说思无邪的句下,批道:“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性情之正而已。”

孔子问他的儿子孔鲤学未学诗,孔鲤回答未学。孔子告诫说“不学诗,无以言”。

无以言,什么意思?难道不学诗就不会说话了吗?我的理解,这个言字,应是指立言的言,亦即言论之言。“诗三百”的风雅颂赋比兴,把言论需要的形式和方法都包括了,你不学这些,还怎么立言呢?不学诗,无以言,是孔子对于诗的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

孔子与弟子仲由(字子路)谈到好学的问题时,对子路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朱熹说,兴,用以“感发志意”;观,用以“考见得失”;群,应当“和而不流”;怨,应当“怨而不怒”。说的是诗的作用和应有规范。但他没有把兴观群怨的概念通俗地告诉我们。

所谓兴,学诗者都知道古人下过定义:“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从古至今,这样的诗作很多。比如诗圣杜甫的《花鸭》:“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稻梁霑汝在,作意莫先鸣。”解诗者注释道,“惟独立,故群心妒”“公自喻,以直言受妒,出居于外,虽有一饱之适,犹以先鸣为戒”。这就是指着鸭子说人事,借题发挥了。

所谓观,就是诗人的观念、观点、人生观、世界观。比如曾国藩对他那个时代官场沉浮有这样的观点:“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屠羊说是《庄子》中谈到的人物,其不接受楚昭王的礼聘封赐,这样人物,倒被官做到大学士宰相之位的曾国藩羡慕了。再比如臧克家关于人的所处地位的观念:“万类人间重与轻,难凭高下作权衡,凌霄羽毛原无力,坠地金石自有声”,等等,都是诗的“可以观”。

所谓群,我的理解就是多数人的共识,就是广众的共同语言。诗人用诗表达人民群众想说的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类诗句正是代表了群言。今天,很多赞美抗击疫情涉险奋斗的人物的诗篇,说出了国人心声,也是诗“可以群”的范例。

所谓怨,是说诗的抒情功能。诗歌毕竟是情感的文字。《清稗类钞》讲了一个因夫婿嗜赌败家,直至赌押输掉其妻子,妻子含怨自尽的故事。那位妻子辞世之夜,写下八首怨诗,兹抄录于下,差可体味诗的“可以怨”:

《夜坐》:风雨侵入蔽短墙,单衣不耐五更凉。挥毫欲写中情事,提起心头已断肠。

《诉恨》:是谁设此迷魂局?笼络儿夫暮作朝。身倦囊空归寝后,梦中犹唤一声么。

《对檠》:风敲庭竹夜凄清,独对孤檠诉不平。绛蜡也知人永诀,替侬堕泪到天明。

《题巾》:漫云薄命属红颜,侬不红颜命亦艰。留下青绡巾一幅,迟君细认血斑斑。

《辞佛》:心香一柱袅清烟,稽首慈云大士前。倘得儿夫情性改,阿侬含笑到重泉。

《哭父》:不堪庭训溯当年,执卷闲哦《列女篇》。今日夜台逢老父,儿身洁似水中莲。

《痛子》:百结鹑衣冷不支,郎归休在五更时。风酸月苦空闺里,犹有床头四岁儿。

《投缳》:拂泪含悲暗启扉,依今视死已如归。可怜梁上呢喃燕,来日窗前各自飞。

这组诗的怨情,孔夫子若能读到,也会垂泪的吧?

题图摄影:李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