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腾讯正在独播金马最佳动画长片《大世界》。作为一部动画电影,除了电影画面要足够生动、逼真、耐看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点,那就是电影声音了。

我们都知道,动画是一帧一帧画出来的,本身并没有声音,在影片完全呈现在人们面前之前,我们也无从知道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那么,一定会有人问:既然动画本身没有声音,那《大世界》的声音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而且,那么真实、自然、流畅,觉得那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声音。

既然,你那么好奇,那就跟随知名录音指导李丹枫,一起走进《大世界》电影声音背后的故事吧。

动画版工地故事(动画大世界有声对你说)(1)

《大世界》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它的声音设计和制作与以往李丹枫老师参与制作的电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李丹枫:《大世界》作为一部风格性很强的动画电影,其实跟我们看到的很多其他动画电影都不一样,所以在声音设计制作过程中,跟导演沟通得最多的,其实,是故事和风格的东西,另一个就是从丰富性和真实性来考虑的。

比如,在声音、音效的设计上,最简单的一个出拳,我们希望做出干脆利落的感觉。那么,拳头碰撞的质感,要怎么做呢?我们会录很多音效,比如打在肉上,或者,打在身体上比较硬的部位的声音,其次会做一些低音的处理,并加上很多层的音效。然而,最后观众听到的声音是没有过程的,从出拳到倒下,不会有任何拖泥带水的摔倒的过程,强调了有效性和准确性,这也是我们追求的一种风格。

有一个场景:杀手被小张捅了一刀,杀手去打小张的时候,随着他拳头的力度不停增加,会慢慢出现一些高频的鼻梁骨断裂的声音。所以,在实际情况下,我们还是追求一种简约的、直接的、准确的风格,但其中的复杂性并没有减弱。

动画版工地故事(动画大世界有声对你说)(2)

《大世界》整体的环境还原度非常高,除了画面细节非常棒以外,又是怎样让声音还原到真实环境中去的呢?

李丹枫:其实,动画类故事影片比较强调的是环境部分的音效和音乐氛围。而《大世界》的导演刘健,他追求的也是一个相对写实,但在写实中又有些戏剧性的东西。所以,在整个环境声音设计上,我们还是想让音效有更强的丰富性,能够包围整个故事。然而,从真实性来看,南京的氛围对整个声音设计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过程,是我在跟刘健导演聊过之后,请南京的录音老师在那边录了一些涉及空间的环境音,我们收到环境音后再进行整理。

而在后期部分,更多的是去感受一个真实空间的场景到底是什么样,包括把录到的特别有趣的,或者说,对丰富环境有帮助的声音,我们都大量运用在了影片的环境声音设计里。

比如,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个在网吧的镜头。当时,网吧的喇叭里正在报道足球队的比赛状况,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设计。这样设计,会使观众感受到南京这座城市空间的实时性和真实感,会让观众觉得这个空间离我们特别近,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在影片中,这种设计非常多。

动画版工地故事(动画大世界有声对你说)(3)

很多观众看完《大世界》后对人物配音的评价褒贬不一,为什么不请专业的配音演员呢?

李丹枫:语言配音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部分,这个跟电影的风格有关。因为,整个配音是要让人有种特别脱离现实的感受,不爱这种感觉的人会觉得很生涩。但是,当进入到那个情境里以后,你会发现其实里面的人物说话不是特别自然,更像是说书,或者像说相声一样的那种感受。最开始,导演请了南京的一些艺术家们来配音,结束后,我听到的时候也有一个过程,因为这跟我经常听到的一些电影配音或者动画的配音非常不一样,既不像很多动画片那样可爱、和蔼,也不是很像普通电影里的配音那么真实。但是,这种介于真实和不真实之间的抽象的表述方式,给整体的电影气质增加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点。

其实,我跟导演沟通过,是不是需要再去配一种我们相对比较习惯听到的配音,或者把配音调成常见的电影配音的形式。经过推敲,我们还是觉得太过真实的配音不适合《大世界》这个电影。因为,导演刘健的画风和想要的整体感觉,就像他自己说的“要摇滚,而不是民谣或者流行乐”,所以,配音还是需要有一个相对强烈的风格性的。我们并不想要这些人物真实,而是想让他们更有特点,更有风格。他们说出来的语音需要有特色,这样会给人物加分,给影片的风格加分。

最有趣的一点是,跟导演刘健聊的时候,他说有很多做配音的朋友,他们现实生活中说话实际上就是影片中这样的,会两三个字两三个字往外蹦,是幽默的,可是放在电影里却会让人觉得不够自然。大家也可以去观察一下,生活中身边是不是会有这样说话的人?

在后期制作中,我们对每句台词和每个场景的空间,做了一些非常细的调整,包括音色、声音频率的处理,因为我们还是想把它做成一部语言上有冲击力的类型片。

所以,我们权衡之后觉得这样的表现方式,从声音角度的感受来说,相对真实又有一点抽离感,反而对于配合电影风格上更加有意义。或许,这并不一定能让大家都喜欢,或者容易接受,但,这就是我们要的风格。

动画版工地故事(动画大世界有声对你说)(4)

影片中有一段《我爱香格里拉》的“杀马特”MV让观众觉得特别过瘾,MV还入围了第54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这一段音乐的声音设计是怎么考虑的呢?

李丹枫:这段插曲是在所有镜头完成后特别加入的,既用于调节紧张的氛围,也用于增强电影的荒诞幽默感。《我爱香格里拉》这个MV描述了乌托邦式的世外桃源,是一个无所谓逻辑的空间,传达出“大世界”中小人物荒诞而不切实际的梦想。

从主题来看,MV描绘出小人物生存现状与理想对比。MV中的杀马特情侣是台球摊混混,为了得到100万巨款计划深夜抢劫。然而看似贪婪的两人抢钱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周游世界”,再定居香格里拉“种菜、养猪”。杀马特情侣面对百万巨款时,似乎依然保持原有的思维方式,选择生活在小世界里,令人感慨。。

整个MV运用了波普艺术和老胶片质感的画面,并且杀马特情侣给人的感觉并不是特别高大上,周游世界去香格里拉,依然是养猪种菜。所以,在声音设计上加入了一些相对粗糙的声音质感,就像在大马路上拿一个破喇叭和话筒唱歌的感觉,配合节奏加入了一些鸡叫、牛羊,神州火箭的点火声和电报声,会透着一股土劲儿。但是,这些音效又会让整首歌在表现力和节奏感上更有趣,有比较强的黑色幽默感,所以我们想做的是比较老旧,有点土气但是又挺逗的质感。

这首MV能入围金马其实我挺高兴的,说明大家还是看到我们在做什么,把这首歌放在电影里的感觉的处理还是有效果的,大家还是会觉得有趣的。

动画版工地故事(动画大世界有声对你说)(5)

大家可能对声音设计还是比较陌生,能不能跟大家聊一聊,为了让《大世界》风格更强烈,声音的设计制作在细节上都做了哪些处理?

李丹枫:除了在配音的音色和表演外,从混音上,我们还是追求相对真实的。而在音效的冲击力上,比如一些动效,我会有意地混得比正常电影要更慢一些,这样让声音的表现力更强,更适合电影比较强烈的画风。

在动效和音效上,一定要有质感。我们会针对每一场戏去分析,什么样的场景,什么样的空间。比如脚步声,是穿什么样的鞋子和衣服,踩在什么样的地板上,音效的质感是怎样的。其实,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正常的电影动效和音效去做处理的,没有说完全做成一个动画片。

然后,我们会去想象如何能在整体环境上追求真实性和丰富性,比如运用广播小喇叭等营造一个真实的环境。杀手在车里听川普的讲话,在网吧里听到女生在看韩剧的声音,小张女朋友的妈妈在家听的广播,讲的是老年风湿等,这些都特别有南京味。我们会去收集南京话、南京广播电台的内容,从很多的素材里挑选出来。这样我们可以在一个个细节上去配合电影里南京的氛围,也更好的配合一个一个戏剧性情节的发展。

比如,刘叔和阿德在车里面对话的那一场戏。他们聊着天,说退休之后不干黑社会的话题时,车内的广播播出的内容是“什么是善良和人性”,而画家还被刘叔和阿德绑架在车的后备箱里。这一段就比较有意思,是一个很巧妙的设计,通过强烈的表现力,讲了这么一段荒诞黑色的,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

在电影里, 对几辆车的设计也是一样的,每一辆车发动机的声音、点火的声音、开关门的声音,都是根据每一个人的性格来做出设计的,每一辆车其实都不一样,它们都有自己的个性,跟人物是有关的。

其实,我们做《大世界》的初衷,并没有想要做成一部动画片,我们想做一个风格性强的类型片,那对声音创作来说是有好处的,但,同时也是非常有挑战的。因为是动画故事,声音的发挥空间比较大,不会被演员同期声的表演束缚。而且在整个声音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跟导演刘健的剪辑也会有很多互动,比如想要做成什么感觉和样子的时候,会相应改动影片的画面感和剪辑节奏等,所以,灵活性和发挥空间会更大。当然难度和挑战也会更大,所有的东西都需要我们来想象和营造。这次合作,非常感谢导演刘健对声音设计的重视。

动画版工地故事(动画大世界有声对你说)(6)

动画影片《大世界》取材于现实生活,犀利地描绘了不同阶层的社会群体以及丰富多彩、极致现实的成人世界。片中还讨论了许多现实生活中讨论度极高的话题如整容、催婚、房产、创业等,相信会给许多成年人以及即将步入成人社会的观众带来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