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企业家高峰论坛上,TCL掌门人李东生,问了通用的传奇CEO杰克韦尔奇一个问题,TCL集团在收购了全球最大的彩电巨头,法国的汤姆逊彩电业务后,亏损严重,那如何可以使汤姆逊彩电扭亏为盈呢?

tcl为何重组汤姆逊欧洲公司(TCL跨国并购却折戟汤姆逊)(1)

左一李东生 中间杰克韦尔奇

而这位通用大佬的回答实在是太扎心了,他说:“我当时就是因为彩电业务不赚钱,才把它卖给汤姆逊的,所以我也没有任何办法让你的这个业务再赚钱,只能祝你好运了。”不知道听到这话的李东生作何感受呢?

那当年TCL为什么要收购这个烫手的山芋汤姆逊彩电呢?

汤姆逊和高盛把1法郎的价格都卖不出去的彩电业务,做了一个怎样的局,引诱TCL上钩呢?

tcl为何重组汤姆逊欧洲公司(TCL跨国并购却折戟汤姆逊)(2)

TCL收购法国彩电巨头汤姆逊

那今天咱们来扒一扒,世纪之初,轰动世界的TCL收购汤姆逊彩电的并购案。

欢迎关注猫眼儿的频道,长按点赞是对猫眼儿最大的支持,谢谢。

一、通用把彩电业务处理给汤姆逊

这事儿还要从美国通用说起,1985年的时候,通用的杰克韦尔奇,在高盛的帮助下,仅仅用了36天,就收购了美国无线电公司RCA,这家公司可是世界上第一个生产出黑白电视机和彩色电视机的,其手上攥非常多的电视机专利技术。

tcl为何重组汤姆逊欧洲公司(TCL跨国并购却折戟汤姆逊)(3)

美国无线电公司

1987年,杰克韦尔奇在参观了日本的家电生产线后,已经知道了,美国的家电产业将不会有任何机会,在美国需要十几个工人完成的工序,在日本只需要两个人就可以完成,日本拥有更高的研发技术和生产效率,回到美国之后就立马着手要把电视机业务给卖掉。

1987年,杰克韦尔奇盯上了汤姆逊集团的医疗业务,在法国网球公开赛期间,邀请汤姆逊集团的董事长阿兰戈梅一起观看,席间作为商业界老油条的杰克韦尔奇就游说阿兰戈梅说,你们的彩电业务在欧洲还行,但放眼全球还是太小了,我把我的彩电业务给你,你就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企业,你把你不赚钱的医疗业务给我,还能甩掉包袱,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tcl为何重组汤姆逊欧洲公司(TCL跨国并购却折戟汤姆逊)(4)

通用CEO杰克韦尔奇

老狐狸出马,事半功倍,第二年双方就达成了协议,汤姆逊公司一跃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商,同时还拥有了美国无电公司的3.4万个专利权,这也成为了日后,高盛拿来勾引TCL的诱饵。

二、汤姆逊处理彩电业务的背景

而在1989年到1991年间,汤姆逊公司通过国际访客,埃尔夫石油公司总裁阿尔弗雷德希尔文,把军舰卖到了台湾,但是汤姆逊的董事长阿兰戈梅却觉得,在交易过程中,阿尔弗雷德希尔文并没有出力,所以拒绝支付1%交易额的回扣,这下把这个中间人给惹恼了。

tcl为何重组汤姆逊欧洲公司(TCL跨国并购却折戟汤姆逊)(5)

埃尔夫石油公司

这哥们也是大有来头,其是当年戴高乐亲自成立的法国国营石油公司,在政商两界那也是手眼通天的人物,于是阿尔弗雷德希尔文就把汤姆逊公司给告了,可是受理案件的法官是个愣头青,顺腾摸瓜的把两家公司给查了个底朝天。

埃尔夫石油公司涉及高管挪用资金,政府腐败达40余人,其中还包括前法国外交部长这种级别的,而汤姆逊也被爆出了军售舞弊案,震动整个法国政坛,两者两败俱伤,当年新政府上台后,执掌汤姆逊14年权杖的阿兰戈梅被免去了总裁职务。

tcl为何重组汤姆逊欧洲公司(TCL跨国并购却折戟汤姆逊)(6)

汤姆逊公司

总裁离职,外部又受到政商两界的排挤,因为军舰舞弊案,还面临着台湾方面400亿的索赔,汤姆逊集团开始急转直下,业务受到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家电业务,当时的法国政府甚至决定以1法郎的价格出售,但前提是必须承担下汤姆逊公司的所有债务。

本来韩国的大财阀大宇集团很想接手,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大宇集团破产,1法郎出售的计划也宣告破产,无奈的法国政府,在1999年,让汤姆逊集团上市,以实现私有化,好让法国政府尽快的从汤姆逊的泥潭中脱身。

tcl为何重组汤姆逊欧洲公司(TCL跨国并购却折戟汤姆逊)(7)

韩国大宇集团

而汤姆逊的家电领域虽然销售额很高,但却已经出现了亏损的状态,所以法国政府和汤姆逊的管理层想的就是,如何甩掉这个包袱。

三、高盛为汤姆逊选择接盘侠

而这个时候高盛又再次出现在了法国政府面前。因为之前埃尔夫石油公司丑闻曝光之后,高盛就在背后出谋划策,把烫手的山芋经过包装之后,还卖出了一个让法国政府很满意的价格,那这次卖汤姆逊的家电业务,自然还是首选高盛了。

tcl为何重组汤姆逊欧洲公司(TCL跨国并购却折戟汤姆逊)(8)

高盛

在汤姆逊与高盛接触之后,高盛的肯尼斯立特,给其物色的买家是TCL,当汤姆逊看到这个名单的时候,也是非常惊讶,为什么不是实力更强的康佳,创维或者长虹?

而肯尼斯立特分析说,放眼全球,TCL都是最适合的接盘侠。

长虹是根正苗红的政府控股,你汤姆逊卖过军舰给台湾,人家恨你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接你的盘。

tcl为何重组汤姆逊欧洲公司(TCL跨国并购却折戟汤姆逊)(9)

长虹

再说康佳,从一诞生就拥有海外资本的背景,其股权结构又比较复杂,而创维,其掌门人黄宏生,是那种拥有极强控制欲的人,又是出了名的抠门,想卖个好价钱谈何容易,所以就剩下TCL了。

因为TCL虽然名义上是国有企业,但经过增资扩股之后,董事会13个人中,有四个独立董事,一个代表惠州市政府,两个代表战略投资者,其余六个席位全部都被管理层占据,所以说tcl妥妥的是一个管理层控制的公司,这种公司是趋利型的,所以更容易操作.

tcl为何重组汤姆逊欧洲公司(TCL跨国并购却折戟汤姆逊)(10)

而且其正在进行一个气势磅礴的“阿波罗计划”,就是让TCL国际化。单靠TCL自己打品牌知名度,一步一步实现国际化,是显然不太可能,高盛早已分析出,tcl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唯一走的途径就是并购。

高盛的专业令汤姆逊折服,随后好戏开锣了。

四、高盛为汤姆逊抬轿子

2002年11月20日,中国家电行业收到一份来自汤姆逊的通告,意思是中国的企业要想制造彩电,就必须要交一笔专利费,小于20英寸的电视每台收0.7美元,20英寸到25英寸的每台1美元,25英寸以上的每台1.2美元,收费暂时从出口机型开始,以后根据情况再把范围扩大到所有彩电上。

tcl为何重组汤姆逊欧洲公司(TCL跨国并购却折戟汤姆逊)(11)

汤姆逊收取专利费

此公告一出,举国哗然,媒体专家纷纷出来指责汤姆逊,这是在修建彩电马其诺防线,打压中国的彩电出口,汤姆逊在中国彻底火了,而高盛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还记得当初通用把电视业务置换给了汤姆逊吗,专利就在这里起了作用,为什么不一上来就针对所有彩电收保护费,而是只针对出口机型,其实汤姆逊的本意并不是想靠这个保护费来赚钱的,仅仅只是做给中国的家电企业看的,就是告诉这些国产品牌们,我汤姆逊是可以俯视你们的,我是你们高攀不起的。

这样其身家就跟着名气暴涨起来了。

五、TCL被逼入局

而正在这个时候德国百年老店施耐德濒临破产,可在tcl眼里这可是个宝,其在欧盟的年彩电销售量达到41万台,就这已经超过了欧盟给中国7家家电企业配额的总和了。所以当时TCL国际化是个很明智的选择。可在高盛看来,施耐德品牌仅仅局限于德国,英国和西班牙三个国家,就这tcl都上赶着去找人家,如果让他拿下汤姆逊,那还不乐疯了。

tcl为何重组汤姆逊欧洲公司(TCL跨国并购却折戟汤姆逊)(12)

施耐德

但是汤姆逊却从一开始就没去接触TCL,而是先去秘密地接触了长虹和康佳,具体谈了啥不知道,但外边的媒体早已吵得沸沸扬扬,说长虹和康佳正在与汤姆逊商谈合并事宜,这tcl一看,那个难受啊,如果这两家任何一家跟汤姆逊牵手,不管是中国第一还是世界第一,都跟自己不沾边了。

六、李东生强行收购

于是躁动的李东生忍受不了了,决定自己也必须要去争取一下,这么大的事,肯定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于是花高价钱找来波士顿咨询机构,和摩根士丹利来做项目评估,但结果是波士顿机构提交的报告概括为四个字就是,风险太大,而摩根士丹利给的结果是中性的,成功率只有一半。

tcl为何重组汤姆逊欧洲公司(TCL跨国并购却折戟汤姆逊)(13)

李东生

面对着这样的结果,李东生失眠了,要知道,第三方的判断通常是中立的,而且其技术出身的高级副总裁的胡秋生也反对收购。

tcl为何重组汤姆逊欧洲公司(TCL跨国并购却折戟汤姆逊)(14)

胡秋生

因为他是技术出身,所以也更看重技术,汤姆逊的那些技术大部分都是显像管技术专利,而当下正在向平板电视方向发展,那岂不是这些技术已经有些过时了,那收购还有什么意义呢。而另一位负责集团运营的董事袁信成也是持反对意见,所以一个技术核心高管,一个运营核心高管都持反对意见,但最终在董事会上,李东生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强势决定tcl要想实现国际化,必须要收购汤姆逊的彩电业务。

七、高盛给tcl出的三招迷魂香

咨询机构都说收购风险很大,高管也在反对,那李东生为啥最后还要强行进行收购呢,这就要说高盛给下的三招迷魂香了。

tcl为何重组汤姆逊欧洲公司(TCL跨国并购却折戟汤姆逊)(15)

TCL携手汤姆逊

第一招就是专利

谈判的时候,汤姆逊慷慨地说把在欧洲和美洲的研发中心并入合资公司,双方合作后,产生的新专利都归合资公司所有,那言外之意就汤姆逊公司之前的3.4万件专利,tcl是用不了的,你要用,就要交钱,这可把胡秋生气坏了,但高盛方面解释说,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研发中心都给你了,你还怕研发不出新专利吗,而李东生居然信了。

第二招是贸易壁垒。

反倾销这个词大家应该经常在新闻上听到,简单地说就是咱们国家的人工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低,所以造出来的产品成本低,价格也低,在出口到欧美地区的时候,就会严重冲击当地的产品,欧美商品失去竞争力,就会有公司倒闭员工失业,所以他们就采取反倾销调查来提高中国商品的关税,以压缩中国商品的竞争力。

tcl为何重组汤姆逊欧洲公司(TCL跨国并购却折戟汤姆逊)(16)

刚好在2003年5月,美国也开始对中国彩电实施反倾销调查,不过这次的调查时间节点非常的诡异,这个时间跟汤姆逊在中国刷存在感的时间相吻合,而且汤姆逊是美国第一大彩电厂商。发起反倾销,最大的受益人就是汤姆逊。

当时的美国商务部长是埃文斯,这大哥因为小布什的竞选非常卖力,所以被从石油公司董事长的位子上直接提拔到商务部长,之前也没有从政经验,压根儿就不懂啥是反倾销。

tcl为何重组汤姆逊欧洲公司(TCL跨国并购却折戟汤姆逊)(17)

美国前商务部长埃文斯

但是他跟高盛却是老朋友了,所以埃文斯发起彩电反倾销的时间与汤姆逊在跟长虹,tcl,康佳们的秘密谈判时间是相吻合的,要说是巧合,你信吗?

那此时的高盛就跳出来说,即使美国有反倾销,你tcl也可以在国内便宜的生产零部件,然后运送到汤姆逊在墨西哥组装厂,然后出口到美国,不就规避了反倾销吗,到时候,你就是美国的霸主了,说的tcl的人也是蠢蠢欲动。

tcl为何重组汤姆逊欧洲公司(TCL跨国并购却折戟汤姆逊)(18)

美国对中国彩电行业反倾销调查

就在tcl跟汤姆逊签约后的半个月,美国对中国的彩色电视实施反倾销税,五年内,将税率提高到30%以上。李东生估计还在窃喜,自己捡了个大便宜,但殊不知以后却吃了个大亏。

第三招是品牌推广

高盛正是看准了tcl想要国际化的急切心理,然后从品牌的长期积累角度切入。海尔通过20年的积累,才在国际上闯出了一定的名声,你tcl要想通过自己的一点一滴的积累,把tcl国际化,太耗费时间了,你至少要在欧美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并且经过验证的销售网络,这可不是你有钱就能立马建立起来的,只要两家合作,tcl想要闯进欧美市场轻而易举。

tcl为何重组汤姆逊欧洲公司(TCL跨国并购却折戟汤姆逊)(19)

TCL的广告牌

当波士顿咨询机构的香港副董事长看到这些的时候,只能叹息,一个个的,都有很大的风险啊。

八、TCL与汤姆逊合并

2003年11月4日,tcl宣布与法国汤姆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成立tcl汤姆逊合资公司,tcl和汤姆逊分别占股67%和33%,新闻发布会的阵仗很大,国内外的知名财经媒体,甚至广东省省长都抽空来出席了发布会,当tcl正在开香槟庆祝的时候。

tcl为何重组汤姆逊欧洲公司(TCL跨国并购却折戟汤姆逊)(20)

TCL与汤姆逊签约仪式

再来看看法国,也就是当地时间3号,汤姆逊宣布将和中国的tcl组建家电合资公司后,汤姆逊的股价当天暴涨,而其大股东法国政府趁机将手中剩下的18.5%的股份,陆续的全部抛出,收回9.5亿欧元现金,真的是有人高高兴兴接亲,也有人高高兴兴的送亲啊。

收购完成后,至少从数据上看,tcl一跃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彩色电视生产企业,近2000万台 的年销量比第二名的长虹还要多上500万台。

tcl为何重组汤姆逊欧洲公司(TCL跨国并购却折戟汤姆逊)(21)

2004年,李东生跟随国家领导人到法国访问,李东生与汤姆逊正式签约的时候,旁边就站在两国的国家领导人,可以说,这一刻绝对是tcl的高光时刻。回来后,李东生甚至放出了18个月,将让合资公司盈利的豪言壮语。

但之后的事实却将梦想击得粉碎。

九、TCL被算计了

当初说好的研发中心,并不全是研发人员,其中有一部分都是一些普通工人,因为欧洲的工会非常的强势,并购的情况下如果裁员,需要支付巨额的赔偿金,所以干脆把各种人都打包进合资公司了,这也导致了后期TCL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tcl为何重组汤姆逊欧洲公司(TCL跨国并购却折戟汤姆逊)(22)

TCL研发中心

国内生产零部件,到墨西哥组装,再卖到欧美,但是反倾销的禁令却是,对中国的品牌实施反倾销,不管在哪里组装,只要是中国的品牌就会实施反倾销税,简单的说,tcl还是进不了欧美,更谈不上利用汤姆逊的销售网络了,所以你就会发现,最后的结果只是TCL卖力的生产彩色电视机,然后贴上汤姆逊和RCA的牌子卖去欧美市场,这样的国际化是不是有些讽刺呢。

还有更讽刺的是,当11月4号,双方正式签约的18天后,汤姆逊分两次收购了华侨城转让的康佳股份,收购完成后,汤姆逊持有7.98%的康佳股份,成为了康佳的大股东。而康佳正是tcl在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这不是妥妥的脚踏两只船嘛,这么一波骚操作,搞得李东生是哑口无言,目瞪口呆。

tcl为何重组汤姆逊欧洲公司(TCL跨国并购却折戟汤姆逊)(23)

但即使是有诸多猫腻,终归是完成了收购,但收购完之后,才是tcl真正的噩梦开始。

十、TCL噩梦开始

2002年RCA品牌在北美的市场占有率是12%,但合并5个月后,市场占有率直接跌到了7.8%,然后欧美市场开始了无休止的亏钱,2006年10月,tcl决定关闭欧洲的工厂,变现欧洲的资产和库存,只保留贴牌业务。并且把零售商规模从3000个削减到50个,以减少营销费用,可见这三年来,tcl吃了多大的暗亏。一直到2007年,李东生拉来了在飞利浦任职了28年的梁耀荣,才使得tcl合资公司步入正轨。

tcl为何重组汤姆逊欧洲公司(TCL跨国并购却折戟汤姆逊)(24)

梁耀荣

TCL以为捡了个大便宜,却不想是接盘了被人精心策划所甩出的包袱。

商场如战场,在美丽的诱惑下暗藏重重杀机。反思下这场并购,在汤姆逊急于出售的情况下,却并没有把关键的专利和销售渠道拿到手,反而处处被人算计,商场本来就是尔虞我诈,高盛作为卖方军师,使用各种手段引买家入局,而买家却不顾各种不利因素,搬出种种国际化的好处来说服和蒙蔽自己,其实已经高下立判。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虽然TCL当初在收购上吃了暗亏,但这也算是经历过了,给后来者以警示,以后在国际并购中才能把上过的当,给规避掉,只有你参与过了,你才能切身体会到国际并购中的种种问题,你看现在的TCL,就吸取了当年的经验,现在嫣然成了中国家电业的并购大王了,所以祸福相依啊。

都看完了就顺便点个赞呗,感谢关注猫眼儿的频道,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