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只有短短的15年,但是它确实是一个威震四海的大秦帝国,它的大不只是看得见的万里长城,也不只是如今我们看不见的阿房宫。秦始皇留给后人的不只是这些实物,而是流传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这些政治制度对后世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秦始皇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的故事(秦始皇统一了全国)(1)

首先是流传两千多年的“皇帝”这个称号,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独资”的大秦帝国,对最高统治者的名称也需要进一步确定,那么秦王嬴政召集群臣讨论,我嬴政该用一个怎样的名号?

显然“王”这个称号是不恰当了;群臣经过商议讨论之后,认为秦王功高五帝,堪比三皇,于是一致认同用三皇之首“泰皇”的称号。然而秦王嬴政听后并不满意,于是他决定将三皇五帝的“三”和“五”去掉,用皇帝这个称号最为恰当,于是这个“皇帝”的称号流传了两千多年。

称号确定下来了,制度也得确定下来,大一统后,秦始皇面临的是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然而在战国时期,各国占领的地盘在今天看来相当于一个省那么大小,各诸侯国地理条件不同风俗各异,秦始皇如何去构建自己的帝国呢?

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能够制约三公九卿的不是最高的法律,而是无所不统的皇帝;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所有的官吏必须由中央下发任命,这样的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皇帝的专制。然而战乱多年,民心的归附才是最重要也是最难解决的,秦始皇在这方面又做了三件事:

秦始皇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的故事(秦始皇统一了全国)(2)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车同轨:是统一车辆两个轮子之间的尺寸,目的是为了统一天下的道路,以便于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书同文:全国各地都要用当时最流行的小篆书写。由于各地地方的方言不同,有时候交流起来不方便,那么就可以写下来;行同伦:它是一种道德标准,也是对大秦帝国对朝廷的认同,朝廷的官员必须效忠于朝廷,人民必须听从官员。

秦始皇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的故事(秦始皇统一了全国)(3)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三句话却不是秦始皇发明的,也不是李斯给他出的主意,而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提出的。战国时期的孟子就提出“天下将定于一”,荀子也曾说过“四海之内若一家”。儒家学者都看到一个问题,也在呼唤一个理念——全国大一统,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统一全国的竟然是蛮荒之地的秦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