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之前的中国白酒地图系列的重庆篇里面,聊到过江小白。

江小白都是有故事的人(江小白变好喝了)(1)

江小白成立10年了,从一个活下去不容易的企业,到艰难的大红大紫全国皆知,一路走来话题性拉满,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就是备受指责江小白的口感太怪异了。

江小白都是有故事的人(江小白变好喝了)(2)

在白酒界似乎有一个暗戳戳不成文的政治正确,那就是一定要骂江小白不好,似乎只有这样说,你才是一个合格的老酒友。

但是这里面又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江小白被众人戳脊梁骨的时候,江小白的定位可是年轻人,那些没有饮用白酒习惯的年轻人。这帮年轻人很多都是步入成年后第一次饮用白酒或者有也是极少的饮用白酒的经验,这些年轻人能称得上是老酒友吗?很显然不是!

江小白都是有故事的人(江小白变好喝了)(3)

一款产品,买单的人还没有说它的不是,结果一群老资格却集体指责它的不是,这件事情就很怪异。

一个本来就不是定位给你用的产品,你却说它不够格,事出反常必有妖,人若反常必有刀!

江小白都是有故事的人(江小白变好喝了)(4)

妖在哪里?

在中国,尤其在白酒界,最讲资历,不仅造酒讲资历,历史名酒、文化名酒、国家级名酒、五十三优,各种抬头,各种名号,资历老就代表产品好,很显然对任何一个行业来说这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出酒讲究资历,喝酒更讲究资历了,老酒友的权威,老酒友喝过的酒比你这种小年轻喝过的奶茶都多,你们喝的老酒友看不上,这叫优越感,你们喝的酒不入老酒友的法眼,这叫权威!很显然,这也不是一件好事情!

江小白早期也就是他们自己说的第一代、第二代酒体,上市的时候确实因为小曲清香本身作为一种小门类白酒香型,凭借着铺天盖地的营销霎时间涌向全国,有人觉得怪、有人觉得坏,更有人觉得这啥,狗都不爱!

江小白都是有故事的人(江小白变好喝了)(5)

但是就是凭借着这股野蛮疯长的劲头,使得江小白获得了极高的话题感,存活了下来。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不要名气埋头苦干,搞科研搞技术自然要这股劲头,但是白酒圈却不相信这个,老祖宗早有先见之明,酒香也怕巷子深!一款白酒能成功最重要的是什么,答:名气。

话题性正好提升并且维持住了江小白的名气,江小白应该要感谢那些孜孜不倦到处骂它的‘老酒友’,正因为他们,江小白的热度才一直居高不下。

江小白都是有故事的人(江小白变好喝了)(6)

回到我们标题中所说的,江小白变好喝了?

这确实是真的!

江小白自称的第三代酒体悄悄地把江小白的酒精度数提高到了52°,采用单粮(高粱)酿造,追求纯味清香。

江小白第三代酒体上市之后,江小白的热度反而忽然下来了,以至于很多朋友在网络上发出了“江小白为什么变低调了?”的疑惑。

江小白都是有故事的人(江小白变好喝了)(7)

很显而易见,江小白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江小白了,追着黑江小白的‘老酒友’群体也已经不是原来的群体了。江小白第三代酒体已经不再满足,只是针对饮用白酒习惯不足的年轻人群体了。它要做的是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喝的白酒品牌,做一个所有人能接受的清香型白酒。

江小白都是有故事的人(江小白变好喝了)(8)

这也是小编在和朋友聚会时,再一次喝到江小白酒,竟有一种江小白什么时候悄悄变好喝了的感觉。连忙晚上没事翻看关于江小白的新闻,原来他们已经改进了自己的酿酒工艺推出了第三代酒体。而我眼前这些大学时候就跟风喝上江小白的年轻伙计们,经过了三五年喝酒的历练也蜕变成了‘老酒友’,他们不再跟风有了自己的选择。

栽树乘凉,不是一桩简简单单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