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国风水故事(唤醒远古的风铃一一风水趣闻集)(1)

文/君子道杨善君

第三节 人杰地灵,风水宝地何处寻?

君诗曰:

中华三奇地,蕲州文星旺。

临川少年郎,人称第一乡。

宜兴出状元,财神坐中堂。

教授多如毛,院士十五双。

你说奇怪否,这是啥明堂?

一、《博士摇篮,文星之乡》一一蕲州镇

听民国风水故事(唤醒远古的风铃一一风水趣闻集)(2)

蕲州夕照

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一一蕲州镇。

五代北宋诗人一句“”从事蕲春兴自长,蕲人应识紫薇郎…”中以看出古楚时期的蕲州已是有名。

蕲州自古就有“麟阁江山”、“凤山晓钟”、“太清夜月”、“东湖春水”、“龟鹤梅花”、“北关雪映”等著名风水景观。同时也是明代一代医家李时珍的故乡。

蕲州镇的风水格局,位处鄂楚东陲,蕲春县南端,长江中下游北岸。有紫气东来旺,背靠大山稳,面临黄金水,文华世代长之大局。

大別山之龙脉蜿蜒盘旋,起伏跌宕,如巨龙腾舞一般,一路来到蕲州古镇,生动非常,活泼无比。曲奇逶迤浩荡的长江水,又如玉带缠绕般缓缓流过蕲州,一路向东,悠悠而去,呈山环水绕之势。巴水,湍河护持兜裹,成为典型的上吉风水“水抱格”。

听民国风水故事(唤醒远古的风铃一一风水趣闻集)(3)

蕲州一角

在蕲州的西北面有桐柏山和大巴山挡住西北之风,又形成上吉风水“环山格”。故此,蕲州古镇是一块真正意义上的“山环水抱”的风水宝地。

蕲州古镇内,有一条狭长的街道,长度500米左右,青石板铺就的小街,两旁的建筑古色古香,檐角飞凤,顶上琉璃、门前石狮,可让人感觉到蕲州的沧桑和古朴。

蕲州城虽小,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1400多年历史,看上去普普通通的街道,但有一个惊奇不已的名称“博士街”。

蕲州,一个值得骄傲的小镇;一条只有100余户人家、约500米长的狭小街道上,在20世纪中期后,一共走出了100多位博士、教授,其中近一半留洋海外取得发达国家的博士学位。很多人家的父子、父女、兄弟双双是博士或教授。最为耀眼的一个叫李宝珍的家,被称为“博士之家”:李宝珍自己是留美医学博士,而三个儿子也取得不同学科的博士,一个女儿也在科研単位任教授,一门五博士,父子双登科;就是在历史上也最算是罕有少见,后无来者;堪为称奇。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此话古人不欺也。

蕲州古镇,外来迁入人,同样可享受着蕲州风水的濨养,同样人才辈出。同济大学教授杨仕豪的旧居,在60年代出了4个大学生,后离开蕲州镇,房子卖给了王贵才,王贵才入住后还没来的及修缮整理,他两个儿子先后又考上重点大学,被一时传为蕲州美谈。这种实例在蕲州“博士街”有很多。所以,蕲州“博士街,文星之乡”的美名就这样不胫而走,传奇天下。

二、《少年才子都,临川称第一》一一临川县

听民国风水故事(唤醒远古的风铃一一风水趣闻集)(4)

临川山水

赣,赣抚平原至武夷山区过渡地带,临川

古诗云:“占断江右景,临川拟岘台”;临川,乃古邑文脉之地,古时有名的有梦湖之幻,东晋诗人谢灵运的隐所谷灵峰,道门兴盛,佛音悠扬。是著名的“少年才子都、文儒名邦”。

历史上曾涌现出王安石、汤显祖、晏殊、晏几道等名儒巨匠。

临川风水别具一格;西北有环形的山脉挡风,北面有九岭山、连云山、幕阜山结成层层护围,形成“山环水抱”的上佳风水格局。

在临川较远的南方,武夷山为朝,缓缓直行,形成来龙之气,源源生气不绝,汇川而聚,形成一个聚而不散,循环生息的大气场,使临川成为一块名符其实的堪舆宝地。

临川,属鄱阳湖水系抚河流域,以抚河为主干,大小河港纵横交错,水源丰富。主要河流有抚河,宜黄河、崇仁河、东乡河、梦港河等都汇入抚河,注入鄱阳湖。自古地书有云“山主人丁,水主财”之说:但在风水学中,水还代表文化,柔顺,俊杰。

临川有一特殊之地,名叫“上顿渡”,是众水汇聚之处;从中华风水文化的角度讲,“上顿渡”的大地磁场非常稳定,生机盎然。南面赣江、崇江、抚河如扇形曲折流向临川,在临川北顿合而汇,再流入长江和鄱阳湖,形成风水学中难得的“聚水格”。

听民国风水故事(唤醒远古的风铃一一风水趣闻集)(5)

临川美景

有考记载,自1982年以来,临川先后有80多名未满15岁少年才子,先后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其它高等学府破格录取为少年大学生。这还是2010年前的统计。由此,临川的文化脉运,人才辈出,与临川的山川地理环境有着深刻影响。

临川,有号称中华“少年才子都”的称号也名符其实,从此“赣扬天下”。

三、《学者多如毛,教授遍地走》一一宜兴市

听民国风水故事(唤醒远古的风铃一一风水趣闻集)(6)

宜兴风情

荆邑,吴地,宜兴。

提到宜兴,大多人会想到紫砂壶有名。但茶仙卢仝,千古传诵的名句“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说明宜兴的茶也是天下一宝。

而名宜兴最具美誉的还是“学者之家,教授之县,院士之乡”这三大美称。

有考记载,在古代宜兴共出进士548人,其中状元4人、榜眼5人、探花1人,任宰相(或相当职务)的10人。

宜兴近代学者不计其数,大学校长近百名,教授近万名、中国院士有30之数。

宜兴以盛产陶器闻名,更以盛产名人而著称,素有中国才子之乡的美誉。如顶尖的美术大师徐悲鸿、吴冠中、尹瘦石等,又如周培源、唐敖庆等30位院士,还从这里走出来的共和国先辈潘汉年、蒋南翔、邵奇惠、王作安等高级领导。还有号称当代的“财神爷”周小川也是宜兴的。

宜兴不但人杰,地也灵;有国家AAAA级风景区8个:善卷洞、宜兴竹海、龙背山森林、团氿风景区、陶祖圣境、张公洞、云湖风景区。还获得“2021中国智慧城市”称号。

由此可说,宜兴的风水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天眷其顾,明合天地之局,暗合阴阳之道。

听民国风水故事(唤醒远古的风铃一一风水趣闻集)(7)

宜兴风景一角

宜兴属于天目山余脉,拥有苏南最高的三座山峰。宜兴境内河流纵横,从风水角度讲,宜兴处在长江大水系中游弯弯曲曲的大环抱中。山环水抱,有情相顾;所以,整体的大气场非常生动滋润。同时,千水万湖流向太湖的必经之地,处于临近的 终点站,属“金水到塘”之象。在它的西、北方形成“众星捧月”的扇面形水系,有长漕河、滆湖、长荡湖、人工水库等,这些水系都源于长江,再向东方靠拢汇合,流经宜兴,注入太湖,使宜兴整体形格具备 了“水抱”之大局。

风水学认为“山主贵,水主财 ” 。 宜兴的风水总格局,并不是只依水而兴发,山脉之气,功不可没。

宜兴的山系脉气承自天目山,自广德绵延盘旋而来,在宜兴慢转缓息剥换,留下龙梢气息,再向西,经溧阳、镇江,直下南京紫金山而结帝穴。来龙没有在此久留,故宜兴只有帝息,并无精血,不出帝王始然。

听民国风水故事(唤醒远古的风铃一一风水趣闻集)(8)

夜幕下的宜兴

然而钟灵毓秀的龙息气场,注定会人才辈出,风流横溢,物华天宝,从龙而伺,使宜兴百业兴旺,文脉悠长,实属地灵人杰,扬名千秋。

(以上三地,本人于2010先后到此游考,虽未做精准考究,但基本吻合现实。此为故事叙,如不妥,可留言斧证,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