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61年也就是宋高宗绍兴31年,金国第四代皇帝海陵王完颜亮率领大军南下攻宋,他此行的目的便是一举消灭南宋实现全国统一。面对已经跨过淮河正准备渡过长江的金军,守边宋军纷纷不战而逃,南宋上下一片惶恐,此时一位看似“文弱”的书生来到了交战的前线,他是谁?他究竟能不能挡住金国的虎狼之师,这些问题嘿小鼬都会在今天的故事中为各位伙伴一一道来。
北宋徽宗大观4年(公元1110),位于隆州仁寿藕塘湾(今四川眉山仁寿县藕塘镇)的一户书香世家迎来了一个新的生命,这家的男主人虞祺给这个孩子取名允文,希望他将来可以光大门楣。寄托了家人殷切期望的虞允文也没有让人失望,《宋史》中记载,孩童时期的虞允文就已经成了“六岁诵九经,七岁能属文”的天才儿童。
后来金人南侵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虽然在南方重新建立了南宋,但是由于南宋政权一味向金人乞和,再加之那时朝政昏暗,忠贞之士屡遭排挤,生性仁孝的虞允文便选择在家侍奉父母,没有参加科举求取功名,直到宋高宗绍兴24年公元1154年,已经44岁的虞允文参加科考取得进士及第的成绩。虞允文随后被派往自己的家乡四川任职,从此便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他先后担任彭州(今四川彭州市)通判、黎州(今四川汉源)和渠州(今四川渠县)代理长官,不过由于当时掌握朝政大权的奸臣秦桧一直排斥蜀中才俊,因此虞允文也没有得到太多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
这种情况一直等到秦桧死后才有所改变,绍兴25年虞允文得到了中书舍人赵逵的举荐,获得了面见宋高宗赵构的机会,宋高宗在对话中向询问虞允文究竟如何才能够治国安邦,虞允文胸有成竹地答道:“人君必畏天。必安民,必法祖宗。又论士风之弊。以文章进必抑其轻浮。以言语进必国黜其巧伪,以政事进必去其苛刻,庶可任重致远。”虞允文的这一番见解让宋高宗颇为赞叹,决定任命他为礼部郎官,后来又升任中书舍人参与国家政事。
对于宋金两国的局势,虞允文和当世很多有识之士都认为,现在的和平只是暂时的,金国必会再次攻宋,一定要早做准备以防不测。只可惜宋高宗偏信主和派“金人恭顺和好”的说法,不做抗金的准备。
时间来到了宋高宗绍兴31年(公元1161年),此时宋金的两国已经有20年时间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事。可是心心念念想要灭宋一统山河的金国皇帝完颜亮却打破了这份脆弱的和平。当年9月,完颜亮倾全国之力率领号称百万的金军兵分4路南下,希望可以一举灭宋。其中完颜亮自领中军主力三十万人准备由淮西一带渡过淮河长江直捣南宋都城临安,另外的3路分别进攻襄阳和大散关,以及通过海路攻击临安。
面对来势汹汹的金兵,南宋朝廷一片慌乱,当时负责两淮军事的最高指挥官便是担任江淮制置使的名将刘锜,他亲自领兵在淮东抵抗金军,同时派遣当时担任建康府都统制的王权负责淮西防务。只可惜刘锜所托非人,王权乃是一个贪生怕死之徒,一听金军已经到来,便不战而退导致庐州(今安徽合肥)、和州(今安徽和县)接连丢失。这就让金军可以顺利渡过淮河长驱直入。
前线兵败的消息传到临安,宋高宗在盛怒之外甚至做好了再次出逃海上的准备,为了扭转败局,宋高宗在主战派官员的建议下走马换将,派遣大将李显忠代替王权,同时命令宰相叶义文和中书舍人虞允文赶赴前线犒军。
没想到叶义文也是一个胆小之人,不敢亲上前线,虞允文只好孤身一人前往当时宋军的驻扎地采石(今安徽当涂县西北长江东岸),由于当时王权已经逃回了建康(今南京),前来接替他的李显忠还没有抵达,所以当虞允文到达采石前线时,见到的是一支没有主帅的宋军。面对数十万金军,只有1.8万人的宋军斗志消沉,虞允文自己也深知“坐待显忠,贻误国事”,此战若败,南宋也将万劫不复。于是他当机立断召开阵前军事会议,他对前来参会的各将领说:“金帛、诰命皆在此,待有功。”身处前线的这些宋军将士看到有人愿意出来主持大局,便也表示“今既有主,请死战。”可是就在这时却有人对虞允文说,他的主要工作是来犒军,如果擅自指挥军队作战,很容易给人留下把柄。虞允文则表示“危及社稷,吾将安避。”
随后虞允文便来到江边实地勘察地形,他觉得虽然是敌众我寡,但是金军对于地形的了解远不如宋军,同时不善水战,若能歼敌于水上必能战胜金军。于是他在陆地上布置一路步骑兵,隐蔽在江边滩头高地,用来阻击登岸的敌人。同时将水军分队行驶,在大江东西两岸各置一队,安排精兵的主力船队则在江心中行驶,另外还安排了一队人马隐藏山后的小港之内作为机动。
十一月初九,完颜亮亲自指挥数百艘金国战船渡江,不一会就有不少金兵渡过了长江,但是都被虞允文事先安排好的宋军所斩杀。在长江之上宋军的战船也向金军冲了过去,宋军战船虽小但是十分坚固,不一会就将金军战船冲了个七零八落,宋金双方缠斗在了一起,不过金军毕竟在人数装备上有着很大的优势,渐渐地占据了上风,就在此时一批从光州(河南潢川)撤下来的宋军经过采石,虞允文立即组织他们从山后到江边不停地擂鼓摇旗,金军听到后误以为是宋朝的援军到来顿时乱作一团,完颜亮无奈也只能下令撤退,虞允文抓住战机下令万箭齐发,金军损失惨重,此战光是被宋军斩杀四千多人俘虏五百多人。
虞允文深知完颜亮第二天肯定会卷土重来,当天夜里他就命人将战船分为两队,一队开到上游,一队留在渡口。第二天果然不出虞允文所料金军再次渡江,结果被宋军前后夹击,300多艘金国战船,全部被宋军所烧毁。完颜亮眼看采石无法渡江,只得带着剩余人马前往瓜州(今扬州),南宋军队在虞允文这个书生的带领下以少胜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采石之战”。随后虞允文又领兵万余人,防御京口(今镇江),让完颜亮一筹莫展无法渡江,后来完颜亮死于金军内部的变乱,此次的宋金战争也就暂时停了下来。
以少胜多的虞允文因功在绍兴32年被封为川陕宣谕使,宋孝宗乾道元年,他又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乾道三年任四川宣抚使。乾道八年官拜左丞相兼枢密使。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64岁的虞允文病逝,宋孝宗追赠他为太傅,赐谥号忠肃。虞允文这位能文能武的南宋名臣,无论是出镇四川还是回朝担任宰辅,都有着非常优异的政绩,他的为官20年几乎都是在为驱除金兵恢复中原而努力,这些努力也被后世所铭记和传颂。
《宋史》中评价虞允文“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动有则度,人望而知为任重之器。早以文学致身台阁,晚际时艰,出入将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无二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