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30 10:44 来源: 洛阳网-洛阳晚报

  开栏语:洛阳都市圈建设近日正式启动。全省上下将集中力量,团结一心,推动洛阳、平顶山、焦作、三门峡、济源五市一体化发展。

  这些区域同处河洛大地,自古山水相连、文脉相承。弘扬河洛文化,建设洛阳都市圈,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圈”里有哪些名胜古迹、历史典故?它们与洛阳有何关联?今起,我们漫步洛阳都市圈,寻古访幽,一探究竟。

  济源在洛阳的北边,与洛阳隔着黄河相望,一衣带水,很是亲近。前几天,济洛西高速通车,驾车从洛阳去济源,方便快捷。

  济源是济水的发源地,面积不大,典故传说不少。最为人熟知的,大概要数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愚公移山搬的是哪座山)(1)

冬日王屋山

  传说,愚公的老家就在济源。他要搬走的那两座大山,其中一座就是济源的王屋山。

  不愿搬家,偏要搬山

  王屋山是中国古代名山,地处河南省和山西省交界处,东依太行山,南临黄河,山势巍峨,林木繁茂。

  山下有个愚公村,是有名的网红打卡地。当地人说,愚公移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据古籍《列子》记载,很久以前,有太行、王屋两座山。愚公住在山下,大山挡住了家门,出行总得绕远路,极为不便。

  愚公动员家人一起努力,搬走大山。他领着子孙挖山凿石,再运到渤海边倒掉,拼尽全力,一年才能往返一次。

  有个聪明人笑话愚公太傻,这得多少年才能把山搬走?劝他别干蠢事。愚公不以为然:“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后来,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派了两个大力士,背走了两座大山。

  愚公之“愚”,是大智若愚。

  搬出大山固然比“搬山”方便,可是,若遇到困难就退缩,总有一日退无可退。

  迎难而上,脚踏实地地劳动,坚持不懈地与困难作斗争,相信人定能战胜困难,终可感天动地。

  这种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学习。

  道教圣地,神仙洞天

  王屋山气象不凡。

  相传,数千年前,黄帝在此山的山顶祭天,九天玄女和西王母被他感动,降下天书,帮助黄帝打败了蚩尤。

  历史上,有不少帝王追随黄帝的脚步,到王屋山祭天。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灵气十足的王屋山,自古被修道之人奉为圣地,位列道教十大洞天之首,人称“天下第一洞天”。

  据南朝《真诰》记载,古时,有四人在王屋山修行四十多年,一起炼丹。有两人吃了仙丹,死了。另两人不敢再吃,离山而归。下山后回头一看,却见死去的俩人死而复生,还在山上。二人惊愕不已,“遂就请道”,吃下仙丹妙药,活了数百岁。

愚公移山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愚公移山搬的是哪座山)(2)

王屋山药王殿

  唐代“药王”孙思邈潜心修道,晚年隐居于王屋山,采药行医,济世救人。

  唐玄宗执政时期,常在东都洛阳居住。他给了道长司马承祯一个特权,准其在东都附近的王屋山自选风水宝地,建观而居。

  在皇室的支持下,司马道长在王屋山山麓建起了气势恢宏的皇家道观——阳台宫(起初叫阳台观)。唐玄宗亲书匾额,还把妹妹玉真公主送到阳台宫拜师学道。

  王屋山阳台宫一夕成名,道风日盛。

  诗仙“打卡”,留下墨宝

  王屋山不但是道教圣地,也是旅游胜地。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韩愈等大文豪,都曾在此留下足迹。

  公元744年,李白行游洛阳城,与小兄弟杜甫一见如故。两人在洛阳天津桥(今洛阳桥附近)头的董家酒楼喝了一顿酒,然后拉上好哥们儿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宫。

  李白本想拜访老朋友司马承祯,怎奈道长已驾鹤西去。“诗仙”满怀怅然,挥笔写下传世墨宝《上阳台帖》——此乃唯一存世的李白书法真迹,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帖中有云:“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

  这相当于诗仙免费为王屋山做了个活广告。愿不愿去,您自己看。(记者 张丽娜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