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是奸雄形象 为什么说曹操是奸雄(1)

众所周知,曹操有个绰号——奸雄。他带着“奸雄”这个帽子差不多有了千年,可是,曹操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消灭群雄、一统北方、开创建安文学,在整个汉末、三国时代,他都是首屈一指的人物。

由此,很多人就说,曹操应该是三国第一英雄,而不是枭雄。“品三国”的易中天先生也说“曹操是可爱的奸雄”。

那么,曹操这顶“奸雄”帽子是否真的该摘掉呢?

大V给的名号

曹操为什么是奸雄形象 为什么说曹操是奸雄(2)

首先,我们看“奸雄”这个名号是怎么来的呢?

说起来这都是大V“惹的祸”:

东汉末年,刮起了一阵清流风,就是一帮名士“自诩清高不当官,针砭时弊论英雄”,这其中尤以许劭、许靖兄弟开办的月旦评名气最大。所谓月旦评,就是每月的初一,发表对当时人物的品评,所以叫“月旦评”,也叫“月旦品”。

需要注意的是,这“月旦评”可绝不是干喷口水,在当时,凡是被“月旦评”点赞过的,立马光环加身、身价倍增——“一经品题,便作佳士”,比如许劭推荐的樊子昭、和阳士、虞承贤、郭子瑜等都显名于世。

曹操为什么是奸雄形象 为什么说曹操是奸雄(3)

再换句话说,这“月旦评”就是东汉朝堂事实上的人力资源考察部。正因为此,当时的世人都以能被“月旦评”点名为荣——哪怕骂两句也行。“月旦评”就是当时的舆论风向标,它甚至比东汉朝堂更有权威性。

举个例子:一向骄横跋扈、眼高于顶的袁绍,老家恰好也在汝南,他每次经过平舆,都轻车简从,就是为了防止被许大V揪着小辫子怒骂。

这么重要的“月旦评”,人人都想蹭热度,曹操自然也不例外。尤其在曹操还是众人眼中的“小曹”的时候,渴望成功的他太需要大V的点赞了。

曹操为什么是奸雄形象 为什么说曹操是奸雄(4)

小曹就曾多次备厚礼,恭恭敬敬去拜访许劭,请求“月旦评”主持人点名评价。可许劭、许靖兄弟却对这个听都没听过的“小曹”表示一点都不感冒。这可就惹了小曹的小暴脾气:你不见我,我还不走了!碰巧一次,小曹就遇到了许劭出门,他立马拉住许劭:你给说两句,说两句再走嘛!许劭被缠得没脾气,只好说了两句: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后汉书·许劭列传》)!

只不过,在《三国志·武帝纪》这句话稍微变了一下:(许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这句话,就成了曹操“奸雄”名号的起源。

此外,《三国志》咱都知道是以魏为正统,陈寿敢这么写,起码说明“奸雄”这个绰号,不管是否贬义,曹家甚至曹操自己大概率也是承认的。

曹操为什么是奸雄形象 为什么说曹操是奸雄(5)

屡次屠城留下的“恶果”

当然,作为今人,我们都知道“奸雄”是包含贬义的,在各种戏文中,曹操也都以白面奸臣的形象示人。小时候,我们一看大白脸出现,内心就会止不住一阵紧张——这人出来准没好事。

说句公道话,很长一段时间,曹操在民间印象的确不大好,而这也是曹操自找的,因为他“喜欢”屠城。在汉末军阀里,他甚至可能是屠城最多的一个。

曹操为什么是奸雄形象 为什么说曹操是奸雄(6)

据不完全统计,曹操至少有五次大规模屠城:为报父仇,他曾在徐州大肆屠城,“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夏侯渊征韩遂,攻下兴国,也进行了屠城:“渊与诸将攻兴国,屠之。”,后来平定陇西宋建,又进行了一次屠城:“冬十月,屠枹罕,斩(宋)建”。曹操西征张鲁之后,氐王窦茂等一万多人,不投降曹操,曹操攻破之后,屠城:“氐王窦茂众万馀人,恃险不服,五月,公攻屠之。”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宛城守将侯音等反叛,曹仁屠宛城:“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

此外,曹操在击败袁绍之后,还对袁绍的八万降兵进行了大屠杀。他的这种残暴举动,也导致冀州军民同仇敌忾,誓要和曹操死磕到底,很多州县降而复叛,本来日薄西山的袁谭、袁熙、袁尚等袁二代们,又回光返照硬挺了5年之久。

汉末、三国的大战,中国人口从高峰期的六千万跌落到七百万,真正的“十室九空”!这种人间惨剧,曹操等“英雄”们的屠城,绝对“居功至伟”!

曹操为什么是奸雄形象 为什么说曹操是奸雄(7)

“仁君”刘备的反衬

当然,汉末、三国时代,曹操绝不是屠城的个例,孙权、董卓、李傕、马超等人也都进行过残暴的屠城,但是,在这个乱世毕竟有人是例外!

这些年,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翻案事件,比如很多人说刘大耳朵很虚伪——似乎他虚伪的仁德,远不如曹操真实的奸诈。但是,事实恐怕未必如此!

“枭雄”刘备,的确曾经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袁绍、吕布、刘表,而他跟过的每一个老板最后的下场都不好,他刘备好像就是个超级倒霉蛋,或者说他跳来跳去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大自己,这种行径似乎与吸血鬼无疑。

曹操为什么是奸雄形象 为什么说曹操是奸雄(8)

此外,他曾多次抛妻弃子,甚至连携民渡江也带着一丝阴谋味道:以百姓为盾牌,迟缓曹军的追击。

上述种种,这不就是典型的小人形象吗?

而且,刘备对四川人民也不算很好,他曾在攻下成都之后,大肆劫掠,甚至发行过“大泉”对蜀地百姓进行过经济掠夺。

从为人处世这个角度来说,刘大耳朵确实虚伪。如果是我们身边人,我们也不会喜欢和这样的人交往。

曹操为什么是奸雄形象 为什么说曹操是奸雄(9)

但是,无论怎样,《后汉书》《三国志》都没有刘备屠城的记录,这也是事实!尤其以魏为正统的《三国志》,也没有刘备滥杀的黑料。

我们作为普通人,是选择曹操这样“残暴的奸雄”,还是选择刘备这样“虚伪的枭雄”呢?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有了刘备这种“正面典型”的反衬,曹操的残暴自然不言而喻,这也是他“奸雄”帽子戴得无比稳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后世对关羽的推崇

在诸多因素中,后世对关羽的推崇,也是曹操被黑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曹操为什么是奸雄形象 为什么说曹操是奸雄(10)

原本关羽不过是汉寿亭侯、襄阳太守、前将军,后来刘禅又追谥其为壮缪侯,也就是个侯爵。可是从宋代到清代,关羽的封号就不断推高,一路从“忠惠公”到“义勇武安王”,再到“协天大帝”,又到“关圣大帝”,最终成为和“文圣”孔子并列的“武圣”。

关羽行情的一路走高,作为对手反派的曹魏自然只能走向反面。曹操的“奸雄”名号,逐渐等同于“奸贼”。

另一个大V的加持

导致曹操“奸雄”命运最致命的原因,则是多年后的另一个大V——罗贯中。他所撰写的《三国演义》,其正统定位与《三国志》正好相反:刘备的蜀汉是正统,曹魏是篡权集团。而曹操又是曹魏集团的关键奠基人,那罗贯中对曹家自然是各种“下黑手”。把曹操“名为汉像实为汉贼”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曹操为什么是奸雄形象 为什么说曹操是奸雄(11)

《三国演义》有多成功,曹操就被骂得有多黑!

总结

综合上述各种因素,曹操“奸雄”的名号其实并不亏。尤其他大规模的滥杀行为,曹操想洗白,并不容易!

参考文献:《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

作者:本文特邀作者 千秋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