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首字母对应的句子(你的姓或名原来这么有趣)(1)

单位有个姓傅的,还有个姓付的,为了方便,大家经常把“傅”写“付”,有时心血来潮,又会把“付”写成“傅”,结果总有人不满意。傅说,世上没有“付”姓, “付”也不是“傅”的简化字。付说,“付”虽是个小姓,但和“傅”没半毛钱的关系,不要乱给改姓。

傅,到底怎么回事?和“付”有关系吗?

“傅”是形声字,《说文解字》释义是:“傅,相也。从人,尃聲。”本义是辅佐、辅助、帮助。 “付”是会意字,左面是“人”,右面是“寸”。“寸”本为手的象形。就字形来看,是“持物对人”,所以《说文》的解释是:“付,与也。”构成的词有托付、交付等。这么看来,“傅”和“付”真是风马牛不相及。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附录的《中国500常用姓氏》中称,将傅姓写成付姓是不规范的。类似的还有阎与闫,萧与肖,戴与代的混用,也都是不规范的。

傅,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五种意思:一是辅导,如教导;二是负责教导或传授技艺的人,如师傅;三是姓;四是附着、加上,如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焉?五是涂抹、搽,如傅粉。

说到傅,最直接的联想是师傅。师傅这一词来源于太师和太傅的合称。古代职官中有“三公”:太保、太师、太傅。 “三公”的职责是:“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这里的“傅”,其义就是辅导。后来,“师”和“傅”二字连用,成了一种称谓,指承担辅导责任的人。秦汉以后师傅专指帝王的老师,可谓“贵极人臣”。南宋开始,“师傅”的所指逐渐下移,开始用来称呼一般的授业者,做生意的、唱戏的、工匠、木匠,各行各业有徒弟就有师傅。现在工厂里对一些岁数大又没有职位的也都习惯性地称师傅。研究生毕业刚分到企业,有次听一女工喊杨师傅,环顾左右,半天才反应过来人家是叫我呢。

“傅”能组的成语不仅不多,还有点古奥难懂。傅粉何郎,是指东汉何晏面白,如同搽了粉一样,后泛指美男子;深文傅会,指牵强而苛细地援引法律条文陷人以罪;一傅众咻,指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箸土傅籍就更晦涩了,指定居而编入户籍,为正式居民。这些生僻词,也只有堪称“师傅”之人才能解了。

傅姓还是很普遍也很令人亲切的。古有傅说、傅毅、傅玄、今有傅作义、傅抱石、傅雷、傅斯年。不过,傅姓有傅姓的苦恼,在职场上,因谐音“副”,正职也被人叫成副职,令人不爽。

在岳南的《南渡北归》里写了这么一则趣谈,傅斯年在昆明联大任教时,担任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巧的是郑天挺任副所长。有人来访时,传达室人员总是先问:你找傅所长,还是郑所长?傅所长是正所长,郑所长是副所长。弄得来访的客人总被问得一头雾水。这个传达室人员绝对是个大师傅!

傅,为师,师傅总要给人传授点东西。付,为与,也是托付、给予人东西,从这点上看,傅与付,也不是完全没半毛钱的关系。不过,这关系,完全是我傅会上去的,千万别当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