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字形可从“用”字见之。《说文·三下·用部》:“
,可施行也。从卜从中,卫宏说“
,古文用。”从“用”字可以推测“中”的字形应是
或
,与
形相近,象以韦编的策书。所以前人早已提出“中”字的本义是书册:
江永《周礼疑义举要》:“凡官府簿书谓之中。故诸官言‘治中’、‘受中’。小司寇断庶民狱讼之中,皆谓簿书,犹今之案卷也。此中之本义。故掌文书者谓之史,其字从又从中。”
章太炎先生广征文献,证实了江永之说:“治中”。见《周礼》:
《周礼·春官·天府》:“乡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郑众注:“治中谓其治职簿书之要。”《经典释文》:“治职簿书之要者,谓各有职掌皆司有文书案簿书功状之要,故据而告王也。”
这就是说,乡州都鄙的机要文书案卷要送给天府收存,以告于王而考察群吏之治。《荀子》也说过“天府之治中”,其《大略篇》说:“先王之道则尧舜已;六贰之博则天府已。”“博”就是“簿”,六是六官,贰是副本。他的意思是说,效法先王,只法尧舜即可;考稽六官副本的簿书,只看天府的治中即可。汉代官职中还有治中大夫,其职守是掌管内府的政治文册,后来官名改为主簿。所以“中”即文册。
“登中”。见《周礼》:
《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三刺断庶民狱讼之中。岁终,则会群士计狱、毙、讼登中于天府。”
“狱”是打官司。《诗经·召南·行露》:“何以速我狱”,毛传:“速,召;狱,埆也。”卢植说:“埆,相质觳争讼者。”所以“狱”是核实道理之名。《周札正义》说:“讼谓以财货相告者,狱谓相告以罪名。”所谓的“狱、毙、讼登中于天府”,就是说把狱、毙、讼三者的案件登在天府的登记册上。“中”即册。
“升中”。见《礼记》:
《礼记·礼器》:“因名山升中于天。”
这是说古代在大山上举行禋祀。这种祭祀的主祭人是部落的大首领,祭祀的方法是在高山上烧柴,柴上置玉帛,以假烟气上升而达其诚。“中”是祭天的文册。
“鬼中”。见《国语》:
《国语·楚语》:“余左执鬼中,右执殇宫。”韦昭注:“中,身也。《礼记》日:‘其中退然’,夭死曰殇。殇宫,殇之居也。执谓把其录籍,制服其身,知其居处,若今世云能使殇矣。”
其实“中”即韦氏所说的“录籍”,即后世所谓录鬼簿。“中”字不应训“身”。
“执中”。见《论语》:
《论语·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厥中。”
“执中”就是执图籍。
以上文献用语,皆可证“中”即簿书。汉以来称书一帙为一通,“通” 即“中”。“史”是记事之官,从又持中,即手执简簿。
《说文》“中”训“内”,指藏之于府的重要图书,所以刘向《战国策·叙录》说:“所校中战国策书。”又说:“中书余卷。”可知保存重要图书的地方也叫“中”。“中”即为纳藏之文书,音义与“韬”、“弢”通。“韬”是剑套,“弢”是弓矢套。《庄子》说有“金版六弢”,今本作“六韬",相传是吕望所著。“六弢(韬)”即六种书,盖中秘书谓之韬,亦谓之中。引申凡是用囊、袋、帙、套装起来的都叫“韬”。
何以“中”字现在不训书册之义?这个问题章太炎先生的解释最为得当。他认为:《匡谬正俗》引古艳歌说:“兰草自生香,生于大道旁,十月钩帘起,并在束薪中。”“中”读知当反(音zhàng),当“中央”讲。可见汉魏时“中”已读“唐”韵字。后世“中”为“簿书”之义保持了这个读音,呼为“帐”(后来又分化出“账”字)。而汉代不称“帐”而称“计”:《汉书·朱买臣传》的“上计吏”即给皇帝报帐的官吏。又《汉书·武帝纪》:“受计于甘泉。”颜师古注:“若今之诸州计帐。”而“中”转为“帐”始见《隋书》:
《隋书·百官志·后齐尚书诸曹》:“殿中掌百官留守名帐,仓部掌诸仓帐出入等事,左户掌天下计帐、户籍等事,金部掌权衡量度、内外诸库藏文帐等事。”
此“帐”字始见。后来有“账”字,乃“帐”的后出字。
但语音的变化不是突然形成的。考古代已有“中”读“唐”韵的因素。《礼记·乡饮酒义》:“中者臧也。”这是声训。《素问·阴阴类论》:“五中所主。王冰解“五中”为“五臧”。“臧”即“藏”,“藏”有“内”的意思,所以腹臟的“藏”即“中”字之变。因此,佛家的内部书籍叫“藏”,“三藏”即三种藏书,故有“释臧”、“道臧”之名。《诗经》“抑鬯弓忌”,以“鬯”为“韔”的借字。《毛传》说:“鬯弓,弢弓。”“弢”、“韬”与“韔”也是同源字。
“中”训“内”,“内”即“入”字,所以有“射中”、“中的"之义,也就是箭入于内。《礼记·射义》:“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中伤”、“中用”的“中”都是“射中”的“中”引申。
“中”的常用义为“中央”、“中间”,正是“内”义的引申,又孳乳为“衷”。《左传·昭公六年》:“楚辟我衷。”“衷”即“中”。《说文·八上·衣部》:“衷,里亵衣也。”即衬里的内衣。
文章来源:陆宗达、王宁 《古汉语词义答问》
作者简介
陆宗达(1905~1988),字颖明,浙江省慈溪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系。1926年起,追随国学大师黄季刚先生,学习文字、声韵、训诂等传统语言文字学。曾任教于北京大学预科、辅仁大学、中国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著有《训诂简论》《说文解字通论》《训诂方法论》等。
王宁,1936年生,浙江海宁人,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著有《说文解字与汉字学》《训诂学原理》《训诂与训诂学》《汉字构形学导论》等,主编《汉字汉语基础》《汉字学概要》《古代汉语》等。
特别鸣谢
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
敦和基金会
章黄国学
有深度的大众国学
有趣味的青春国学
有担当的时代国学
北京师范大学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
微信号:zhanghuangguoxue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发请注出处
公众号主编:孟琢 谢琰 董京尘
责任编辑:邓若雪
专栏画家:黄亭颖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