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手工豆豉(张玉琴母亲的豆豉)(1)

岐山 张玉琴

每到冬天,岐山安乐一带的人都要做豆豉。家家都要精心准备,我的母亲尤为忙碌。

豆豉曾被诸葛亮赞颂过,可谓千古流传。细细咀嚼,生发出千般滋味。我对母亲焐制的豆豉十分钟爱,至今清楚地记着母亲焐制豆豉的全过程。母亲将当年地里打的新豆子用烧硬柴棒煮上一锅,煮豆其间要不停翻动,将黄豆煮出的油花撇出来,装在碗里待用。过几个小时后,用手捏捏锅中的黄豆,能捏烂就说明黄豆己煮熟,这时用笊篱把锅中的豆子全部捞出,沥干水,装到一个干净的大竹笼中,进行下一道工序,焐制。把竹笼放到火炕中最热的部位,在上面盖上一床小棉被或捂上一个皮袄,在一定温度和密封条件下等待煮熟的黄豆自行发酵。

大约五天以后,掀开裹着棉被的一角,这时家里全都弥漫着臭豆豉味,母亲说:“闻着臭,吃着香。”打开一看,黄豆焐成黏糊糊的一团,夹起一粒,还拉出亮晶晶的长丝,母亲叫着我的名字高兴地说:“快看,焐成功了。”紧接着拌调料,把焐制的黄豆倒入大锅,开始加盐、姜末、糖、料酒、五香粉、辣椒面、豆面。再放进去先前撇出的豆油,进行充分搅拌,调料就匀称了。用手刺开,捏成疙瘩,哈哈,一道鲜美、可口的传统豆豉就这样诞生了。放阴凉处慢慢晾干即可。

记得我上中学时,每周回家一次,母亲总是要用空罐头瓶子装上豆豉让我带回学校,以便应急。打开瓶子,香味在宿舍里荡漾,女同学把我的豆豉瓶子围起来,你一筷子,她几口,一会儿工夫,一扫而光。吃得咂嘴匝舌,仍不肯罢休。好吃的美食,人人都喜欢,不光是上学时的同窗,大人照样稀罕。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每次来家里,总是要问母亲讨回几个豆豉。当她们拿着豆豉满心欢喜的离去时,脸都笑成了一朵花。

过春节时,母亲总要用臊子肉、蒜苗炒上一大盘子,端上餐桌,款待亲戚。嗨,你别说,这地地道道的西府臊子炒豆豉竟成为我母亲招待客人下酒、日常卷饼、吃米饭、夹馒头的最好菜肴。香喷喷,红艳艳,辣酥酥,色泽诱人看着都食欲大增,吃着更美。真是齿颊生香,余味无穷。

出门在外的我,一想起豆豉,就想到了母亲和他那口大锅,想到了故乡。又闻到了袅袅升起的炊烟中有一股母亲的豆豉香扑鼻而来,不由得眼睛湿润……悠悠岁月,愰若隔年。虽然再也吃不到母亲亲手做的豆豉,但那母爱的芳香却永远飘荡在记忆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