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佳

上大学时,有位学长,是系学生会的,特中意格里高利.派克与赫本合作的《罗马假日》。每个学期,他总会为学弟学妹们普及此片,屡屡在系活动厅播映。

影片中,我们领略了赫本的青春、优雅,还有派克的帅气、俊朗,当然忘不了的还是他们的深厚友情……

赫本的高光时刻(赫本与派克献上一片心香)(1)

01

导演在筹拍《罗马假日》之际,心中的男主角定下加里.格兰特。但格兰特对于影片中的配角定位,很不感冒,心想:我都大明星了,何苦要为他人作嫁衣裳,于是拒绝出演。

这下,天上掉馅饼,就砸在了派克头上。多年后,派克调侃道:“我真理解不了他,为何要拒绝这么棒的剧本,反正我看到之后就跳上去了。”

其实,当初已负盛名的派克,对自己担任配角也是心有不忿,但转念一想,完全可以通过此片提升自己的银幕形象,那又何乐而不为?小case了。

影片的女主角,导演将橄榄枝递给了简.西蒙斯,退而求其次,伊丽莎白.泰勒也可。但两位顶尖女星真没看上安妮公主这个角色,一口回绝。无奈之下,导演决定公开选择女主角。

赫本比较佛系,对此次选角无可无不可,但在老妈的极力劝说下,还是前来试镜。意想不到,竟成就了一段最佳“演绎”。

那场戏,是公主身着睡衣在床上做仰卧起坐。赫本曾学过芭蕾多年,有着纤细的身材与良好的体态,只见她神态自如地拉伸身体,优雅地完成规定动作。

之后,换好服装的赫本,开始与导演聊天。谁知,一旁的摄影机,完全记录了这个场景。正因这段本色演出,导演发现,原来这个活泼可爱的小女生,正是他苦苦寻找的安妮公主。

赫本的高光时刻(赫本与派克献上一片心香)(2)

02

既然《罗马假日》定下了男女主角,从此派克与赫本有缘相见。

那时,赫本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模特,对于电影的认知,还停留在舞台剧的演出上。但赫本对派克,那是一见如故啊,早些年就是他的影迷了。对派克,赫本有着近乎狂热的崇拜。赫本不会忘记:当她第一次见到派克时,她甚至激动得都说不出话来。

那是当然,在好莱坞,派克早就有着“优质男神”的美誉,那可不是盖滴!实至名归。

在派克的眼中,赫本单纯、美丽且脆弱,在她闪烁着光芒的大眼睛后,蕴藏着不为人知的忧伤。望着一个安静而忧郁的女生,派克的心中充满了怜惜。

在《罗马假日》的拍摄过程中,派克就像一个沉稳大叔,一步步带着年轻的赫本入戏,成就了无数观众心目中的最佳爱情典范。

1954年,赫本凭借《罗马假日》一片,斩获第2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站在领奖台上的赫本激动万分,但她还是没有忘记告诉全世界:“这是派克送给我的礼物!”

的确,“真理之口”那场戏,是派克的即兴发挥。那时,他有个朋友,特喜欢把手藏在衣袖里,这给了派克很大的灵感。

于是,派克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导演。导演一听,这创意,没谁了,就这么演!不过,赫本那边先不要通气了。

这不,在现场,当派克惟妙惟肖地表现出被抓到手指后,赫本大吃一惊,其所有的反应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来的,纯粹的第一反应,完美无缺!

赫本的高光时刻(赫本与派克献上一片心香)(3)

03

赫本的第一任丈夫,大名梅尔.费勒,一个才华横溢的导演。费勒与派克相熟,就是派克为赫本选中的费勒,期待年轻的赫本有一个安定温暖的家。

1954年9日,在瑞士,赫本成为费勒的新娘。远在美国的派克,不远万里来参加婚礼,并为这对新人送上自己衷心的祝福。

赫本的高光时刻(赫本与派克献上一片心香)(4)

此时的派克,已为人夫,为人父。妻子赖斯,是著名的发型师。有次在好莱坞的聚会中,司仪将派克妻子介绍为“曾为著名女演员康纳尔斯的秘书”。哪知派克毫不犹豫地当场纠正:“不,不是秘书,是她的发型师,一个相当出色、专业的发型师!”

但再好的婚姻,也会在岁月的侵蚀中,渐渐改变颜色。

派克,已是三个男孩的老爸。但他与妻子赖斯,已走到婚姻的边缘,分居也有一年。从1942到1955,13年的共同回忆,还是败给了一地鸡毛。最终,两人分手。

赫本不放心在美国的派克,经常寄去一些美丽别致的明信片,虽是一些只言片语,但真诚的心,超越千山万水,直抵派克心田。

好在《罗马假日》真是一部神奇之作,派克在巴黎宣传此片时,邂逅了秀丽的女记者维罗尼科。

派克,特爱一次次回忆两人的相识——

我问她:“你知道,花了那么长时间你才决定同我吃饭,为什么要那么久呢?你有另外的男友还是有许多工作要做?或者说,你只是不喜欢演员?”

只见维罗尼科浅笑一下,答:“我就是准备来告诉你这个,真的,那天我有一个采访。”

我坚定地对她说:“你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亲爱的。”

从此,维罗尼科成为派克的第二任妻子,两人相依相伴近半个世纪。

维罗尼科对派克与前妻的三个儿子:乔纳森、斯蒂芬与盖尔瑞视同己出,她用自己的赤诚与温暖感动着三个小帅哥。之后,维罗尼科也有了自己的一儿一女。七口之家,情意浓浓。

赫本的高光时刻(赫本与派克献上一片心香)(5)

04

起初,赫本与夫君费勒情投意合,两人育有一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赫本在屏幕上大放异彩,而费勒却止步不前。女强男弱的论调,一直萦绕在两人耳边。

为了保护自己的婚姻,赫本甚至向导演提出:“没有费勒参加的电影,我不演。”可婚姻终究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它需要两个人的密切配合,才能坚定地走下去。

1968年,赫本与费勒结束了14年的牵手。当派克打来电话,伤心的赫本禁不住哭诉道:“请你相信我,我绝对把婚姻、家庭生活放在第一位,而事业放在第二位。我很想白头偕老,但太难了,尤其在这个圈子里,婚姻是真难维持啊!”

1969年,赫本与医生多蒂一见钟情。1970年,两人结婚。次年,儿子路卡出生。但这桩婚姻,在多蒂桃色新闻的轰炸下,再次触礁。

赫本的高光时刻(赫本与派克献上一片心香)(6)

女人的幸福,都是写在脸上的。此时的赫本,眼睛里的光都被生活的巨浪一次次湮没。

1974年,派克的长子乔纳森自杀。已是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他,年仅30岁。白发人送黑发人,派克几乎天天黯然垂泪,从不肯走出家门一步,固执地将自己锁在静默、忧伤的时空里。

赫本从瑞士赶来,同是天涯沦落人,她的真情与诚挚,将派克冰冷的心融化了。心门打开,四目相对,惺惺相惜,只待时间来修补伤痕。

1980年,在电影《皆大欢喜》的拍摄中,赫本与演员罗伯特.沃德斯相遇。自此,赫本找到了她的真命天子,邂逅了她的灵魂伴侣。正是罗伯特的一路守候,陪伴着赫本趟过岁月的河,直到她1993年1月20日辞世。

而派克,用一首泰戈尔的诗《永不止息的爱》,献上自己的一片心香,诠释了这份珍贵的友情:仿佛我已以无穷的方式爱你无数次……

2003年6月12日,派克走完人生的旅程。在离去的瞬间,他都没忘把自己的手交到妻子手中,感谢多年来彼此间的相濡以沫。

在派克生前,他曾感慨:“我只是每天去工作、出名50年了,长远地看,留下的并不是名声,而是工作,特别是家庭。名声最后总会淡化,消失得无影无踪,留下的是我拍过的不多的几部好片子,还有我的家庭,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赫本的高光时刻(赫本与派克献上一片心香)(7)

钱锺书先生,在他的小说《围城》中提及:相似的人总是会相遇。你是什么样的人,早已隐藏在你举手投足之中,这种天然的气质吸引着你的同类,因为人格上的契合带来快意心安。

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亲密,也没有无来由的聚首。无论是恋爱还是交友,你在旁人身上总会发现属于自己的一部分,那其实是内心潜藏的自己。

因为《罗马假日》的涟漪,荡漾着赫本与派克多年的友情,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对此,您有何高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