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字的本义溯源(越原始越深刻)(1)

考古研究发现,从旧石器晚期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制造复合工具,其中石矛是出现较早的武器。如果将石制的尖状器装置在木棍上,即可制成刺击用的矛或投掷用的标枪。但是,有些石矛首与矛形石簇很难分辨,因为安长柄以刺者为矛,安半长之柄以投者为标枪,安短柄以射击者则为箭。然而,历史的遗迹则表明,自远古以迄商周,标枪确为我国劳动人民狩猎的劳动工具和作战的远射兵器之一。(《中国古代的标枪》,王开文)

在春秋战国的青铜器刻画上就有投掷标枪的形象出现。在瑞士苏黎世的里特贝格博物馆所藏春秋时代的青铜器上就刻有一幅图画:绘制了一艘古代战舰上,上层甲板的武士皆是一手持长矛,一手持标枪,标枪相对于长矛较短。足可见两者的区别。

论汉字的本义溯源(越原始越深刻)(2)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铜矢较多,但是基本上都是一个款式,即“带刺倒须式”,如图,中有脊而脊下接茎,按上长柄为矛,按上短柄则为标枪,被用来充当远程投射武器。再往前追溯,半坡遗址就已经出土了这样的铜矢了。

论汉字的本义溯源(越原始越深刻)(3)

半坡遗址出土的铜矢


(124)代

论汉字的本义溯源(越原始越深刻)(4)


字形演变:

论汉字的本义溯源(越原始越深刻)(5)


本义溯源:

代,从人从弋。有必要先考究一下“”字。有的解释说“弋”是木桩,有的说是带有绳子用来射鸟的箭(一直很疑惑,不绑绳子还怕射不准呢,轻盈的箭矢绑上绳子,还能飞高射准吗?),也有说其是“戈”的省略写法,其实这些都不确切。“弋”其实是古代的标枪。在标枪的下端加一短横,表示单手握持或投掷。“弋”与“易”同一音系,都有从此处到彼处的意象。

古时候,制作标枪不易,在捕猎过程中投掷出去后必须捡回再投。因此,“弋”还隐含着表示“一次又一次”的意思,如“巡弋(来来回回在水域巡逻)”。

论汉字的本义溯源(越原始越深刻)(6)

从人从弋的“”借着“弋”表示一次又一次的意思,引申为“人际关系(辈分)的一次次迁移”,再引申为“(新老)交替”。“代”与“待”同一音系。

论汉字的本义溯源(越原始越深刻)(7)

石鼓文、小篆,直至后来的隶书和楷书,皆承续了从人从弋的字形:

论汉字的本义溯源(越原始越深刻)(8)

石鼓文“代”

论汉字的本义溯源(越原始越深刻)(9)

小篆“代”

论汉字的本义溯源(越原始越深刻)(10)

隶书“代”

论汉字的本义溯源(越原始越深刻)(11)

楷书“代”

由上分析可知,“”的本义:人的辈分一次次迁移。引申为“(新老)交替”“替换”之义


衍生含义:

论汉字的本义溯源(越原始越深刻)(12)


名篇欣赏: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注解】:

1、代谢:交替,轮换。

2、胜迹:指羊祜堕泪碑。堕泪碑,现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为纪念曹魏末年西晋初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羊祜的碑石,原名为晋征南大将军羊公祜之碑,简称羊公碑。在羊祜死后,每逢时节,周围的百姓都会祭拜他,睹碑生情,莫不流泪,羊祜的继任者、西晋名臣杜预因此把它称作堕泪碑。

3、鱼梁:鱼梁洲,其地也在襄阳。

【白话文】:

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

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

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

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

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

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

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论汉字的本义溯源(越原始越深刻)(13)

羊公碑


其他汉字解释:

来 、 去 、 青 、 生 、 望 、 海 、 天 、 性 、 命 、 真 、 勇 、 阳 、 喜 、 田 、 食 、 善 、 静 ......

论汉字的本义溯源(越原始越深刻)(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