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县,隶属于山东省地级聊城市。在地理位置上,茌平县境域地处北纬36°22′~36°45′和东经115°54′~116°24′之间。以县城为起点,茌平县东至齐河县界15公里,西至聊城市界31.50公里,西北至临清市界31.10公里,南至东阿县界21公里,北至高唐县界15公里。对于茌平县这一千年古县,名字非常容易被读错,“茌”这个字的正确读音为(chí ),通常用来表示茌姓。
一
首先,茌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为中国圆铃大枣之乡,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针对茌平县这一建制,开始于公元前221年,也即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后所设立。至于这一非常容易读错的地名,则是因为县境在茌山之平陆而得名。关于茌山的位置说法不一,据考证,茌山即是县城南40里处教场铺村西北的`大沙丘,当地群众称之为''金牛山''。此山高6米,东西250米,南北宽畅200米,总面积极5万平方米。到了汉朝时期,茌平县隶属于兖州东郡。
二
公元9年,改茌平县为功崇县,25年改功崇县为茌平县,属兖州。三国时为魏地,属冀州部平原郡。晋、南北朝治鼓城(今乐平铺镇土城村),属济州。后魏属济州平原郡,北齐并入聊城县。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阶段,今山东省茌平县一带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隋朝初期,恢复茌平县这一建制,彼时茌平县治兴利镇(今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镇杜郎口村),属贝州清河郡;不过,到了隋朝末期这一历史阶段,茌平县又并入聊城县。
三
最后,公元621年,唐朝从聊城县中恢复茌平县这一建制,属河北道博州博平郡,627年并入聊城县。公元1130年,再次设立茌平县,治今县城,属山东西路博州。元朝建立后,茌平县属东昌路总管府。明清这一历史阶段,茌平县隶属于山东省东昌府。1914年,茌平县属东临道。1925年,茌平县属东昌道。1928年,茌平县直属于山东省。1978年7月,茌平县属聊城地区,后属于山东省地级聊城市。如今,茌平县位于黄河下游鲁西平原,属黄河冲积平原,总人口约为55万人,在山东省的各个县中,这一人口数量排名中等。
文/情怀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