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迪士尼版电影《花木兰》已经上映,人气颇高但评价甚低。但如果我们一定要沙里淘金,未尝不能找到其与真实历史呼应的地方。大家想必对花木兰故事中具备“可汗”与“天子”双重身份的皇帝很有兴趣,本文就以迪士尼电影《花木兰》中的皇帝为引子,讲讲历史上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花木兰》电影中李连杰饰演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扮相很像傅满洲公元429年的北魏破柔然之战,正史对于这场战役有3个行军记载切合了《木兰辞》提及的地名。《魏书·世祖纪上》:“车驾东辕,至黑山” 。《魏书·列传第九十一》:“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渡燕然山” 。《北史·列传第八十六》:“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 。因此,一般认为《木兰辞》中的皇帝,就是兼具异族首领与中原帝皇双重身份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而迪士尼《花木兰》电影中提到柔然可汗与皇帝有杀父之仇。也正是在公元429年拓跋焘大破柔然后,柔然可汗郁久闾大檀因为惨败而急怒攻心病逝,这也对得上,因此《花木兰》电影中的柔然可汗,当是敕连可汗郁久闾吴提。按照网络上的说法,拓跋焘英明神武,百战百胜,统一北方,大破柔然,是北魏第一雄主。但在《花木兰》电影里他似乎并没有那样神武,修筑豪华的宫殿显示出其奢靡浪费,而柔然可汗吴提作为大反派,则用一部分兵力牵制住北魏主力之后,带着精锐小部队偷袭北魏皇宫,使得皇帝拓跋焘陷入险境,必须靠花木兰来救。
▲北魏地图
由于北魏在孝文帝迁都之前,都城很长一段时间位于平城,也就是当代的山西大同,柔然可汗从草原上偷袭北魏都城理论上是可行的。不过历史上当然没有柔然偷袭平城,但柔然可汗吴提确实数次令拓跋焘陷入险境。冷兵器研究所此前的文章《真太阳的后裔:花木兰的死敌柔然人到底有多强?》已经指出,柔然是拓跋焘最凶悍的对手。
▲柔然可汗吴提是一代名将,也是拓跋焘的劲敌太平真君四年(443),北魏四路出击,由拓跋焘亲自挂帅,在额根河(今鄂尔浑河)取得小胜。结果拓跋焘在回师时被包围,死者十分之六七,大败而还,大将奚拔、沓干都战死。镇北将军封沓战败后投降柔然。逃回平城之后,拓跋焘下令战死士兵的家属不得发丧哭号,否则就加以诛杀。太平真君五年(444),拓跋焘再伐吴提,又遭惨败,大将冯邈投降柔然。北魏国内动荡,地方强豪薛安都与族人薛永宗借机起兵叛魏。拓跋焘败还之后,于当年二月,将中山王拓跋辰等八员将领以北伐迟到的罪名,斩杀在平城以南,以推卸战败的责任。显然,拓跋焘并非什么百战百胜的战神。那么,面对对手刘义隆组建的北魏包围网(成员包括刘宋、柔然、胡夏、北凉、北燕等),拓跋焘又是如何获得胜利,统一北方,并将刘义隆的北伐打成元嘉草草,饮马瓜步的呢?
拓跋焘的用兵风格,被评价为“鸷勇骁强”,很多时候显得鲁莽,在庙算无遗策方面,是远不及乃祖拓跋珪,以及与拓跋珪同时代的慕容垂、刘裕这几位战神级人物的。在攻打胡夏统万城时,拓跋焘取胜之后,不听宗室拓跋齐的劝告,身先士卒杀进统万城城门,结果被夏人关闭了城门堵住后续部队,亲兵几乎全军覆没,只好与几位侧近化装成平民,抢了几件女人的衣服裙子连成绳子逃出城(这个过程中拓跋焘可能有女装行为)。攻灭胡夏的过程中,北魏历经数年,屡经苦战,只是由于宋文帝刘义隆刚刚继位忙着对付权臣,没能支援胡夏,才得以成功,其军事含金量远不如刘裕顶着北魏的援兵以一敌二,一年内攻灭后秦。不过拓跋焘果决的行动确实是其能在元嘉北伐开始前就夺下关中的关键,如果拖个几年,那就是面临胡夏和刘宋夹攻的局势了。
▲宋魏夏三国鼎立
当然,拓跋焘勇猛彪悍,武力值是很高的,在《花木兰》电影里,李连杰饰演的皇帝哐当一下就接住了大反派柔然可汗射来的弓箭,像扔飞镖一样扔给了刘亦菲饰演的花木兰,这也与历史上拓跋焘武功高强的特点吻合——只不过,皇帝这么猛,怎么还需要花木兰保护啊?
▲电影中的花木兰接箭
对于拓跋焘的民政,《魏书》吹嘘得很厉害,但实际上稍稍想一想就知道拓跋焘时代老百姓过得不好,毕竟征战不休。事实上也确实起义不断,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薛永宗、薛安都起义。其中太平真君六年(445年)到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的关中盖吴起义声势浩大,一度给拓跋焘带来很大麻烦,史载“焘闻吴反,恶其名,累遣军击之,辄败。”“焘遣军屡败,乃自率大众攻之。”“焘攻吴大小数十战,不能克”。最后,拓跋焘不得不数州发兵,以绝对优势力量才打垮了盖吴,并用陆俟的计策,收买叛徒将其刺杀。显然,拓跋焘的战术能力完全说不上所向无敌,他又是如何成为力压刘宋的一代雄主呢?除了其行事果决、具备一定战略才能之外,拓跋焘主要胜过刘义隆的,是他压榨民力的运营能力。
拓跋焘是典型的马基雅维利型君主,为了高效的统治不择手段。表面上,拓跋焘崇尚儒学,推动汉化,来获取汉人大族支持其统治;但他又认为鲜卑人是高汉人一等的国人,并在北方门阀力量有不听使唤迹象时,诛杀自己的首席谋士崔浩,夷灭清河崔氏、范阳卢氏、河东柳氏以及太原郭氏等四大望族。拓跋焘心狠手辣,实行恐怖统治,战功赫赫的宗室高凉王拓跋那也被他无辜诛杀。然而拓跋焘有时又有劝课农桑,大增耕田,减轻赋税,抚恤孤老,体察民间疾苦的举动,令他得以胡萝卜和大棒并用,以控御人心。
▲唐国强饰演的拓跋焘
比起有贤君之称的刘宋文帝刘义隆,拓跋焘强在对于国家资源的掌控能力,能有效将民力压榨到临界点而仍然稳固控制国家机器,即便爆发起义和叛乱也能成功镇压(其治下百姓的生活水准则远不如刘义隆统治下的刘宋)。因此,虽然刘宋看起来当时仍有山东河南,人口国力似乎胜过北魏,但实际上北魏哪怕数面受敌,能实际动员的资源却要多于刘宋。当然,军人皇帝的震慑力本就不是深坐宫廷之内的君主可比。在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实行宗主督护制,人口大部分以部曲的形式依附于豪强大族,朝廷从豪强大族手上征收赋税物资,这本来会导致严重的隐匿,但事实上由于拓跋焘的可怕威慑力,导致高门士族无不战战兢兢,反而能够征收到非常可观的资源。
对于本族的鲜卑人,拓跋焘也竭力压榨,要求15-65岁的男丁闲时耕牧,民户要向朝廷缴纳“纶帛”作为贡赋,战时自带干粮和武器从军,打下了隋唐府兵制的雏形,也节省了军事成本。木兰辞中花木兰当户织布,自负武器战马,正是拓跋焘政策的体现。而著名的灭佛行动,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财政上的考量,令僧尼还俗增加劳动力,并夺取寺庙积累的大量财富。为了积累军费用于战争,拓跋焘想尽手段,包括多次发起反腐行动,大量处死贪官污吏(在宗主督护制下,官员是没有俸禄的,因为豪强子弟可以从部曲人口中获取一定收入作为养家所需,然而士族里边一样有清贫的,像渤海高氏的高允只有草屋几间,布被麻袍,厨房中只有一点盐菜,再没有俸禄就很难受了)。
拓跋焘为了报复刘宋的元嘉北伐而发起南征,闪击淮南,虽然在攻城战中碰了很多钉子,士马折损甚多,但刘宋的损失无疑是远大于北魏的。这并不是说拓跋焘杀光了淮南百姓(一两次侵略就造成这样的影响根本不可能,何况淮南多山泽利于人民躲避),而是拓跋焘破坏性的作战越发扰乱了刘宋的编户体系。
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掌握和管理一直是个大问题,南方平原破碎,多山林水泽,更利于人口隐匿。在拓跋焘南征后,淮南人民流散,认为朝廷无力保护自己,便纷纷遁入山岭水泊当中,逃避朝廷的管理,使得刘宋王朝的税基和兵源遭受重创。当然,在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又一个疑似穿越的皇帝!在千年前搞“包产到户”,竟还成功了》当中,我们已经说过,冯太后和孝文帝的三长制和均田制改革之前,北魏的人口管理是不完善的,宗主督护制这种依赖于豪强的制度,其执行力与君主的威慑力息息相关。因此拓跋焘去世之后,北魏的动员能力马上断崖式下跌,并在青州大战中败于孝武帝刘骏统治下的刘宋王朝。
总结起来,拓跋焘属于“学会了哥的运营,平A过去也能赢”的运营型选手,不过他的运营方式是展示其搜刮能力,虽然对豪强凌厉,普通百姓也受苦。拓跋焘在壮年被宦官所杀之后,北魏民政有很大改善,对于百姓算是一桩幸事。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统一北方,击破元嘉北伐的拓跋焘,虽然也有多次战败,但确实堪称一代雄主。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辰昕之尘,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