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有段民谣,老少皆会唱。“天哪天,莫起风,二十四里接祖宗;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剁年肉;二十七,做粑吃;二十八杀鸡又杀鸭;二十九,样样有;三十夜,讲好话;初一初二不挨骂;初三初四嗙当一下。”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油十麦”民谣里罗列了宿松过年的许多习俗。

有句俗话“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年一度的春节,随着腊八的到来,年味渐浓,人们在心里、语言、行动中都慢慢显露出来。出门在外的人会数着回家的日子;在家的老老少少开始张罗年事。各种习俗、活动次地进行。

宿松民谣二郎河(宿松过年民谣与习俗)(1)

腊月初八: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打扬尘这是宿松习俗。腊八粥一般都是由——籼米、糯米、绿豆、安豆等粮食作物,枣、栗、莲、葡萄等辅助零食熬、煮而成粥。此起源于佛教,传说这天是释迦牟尼成道日。寺院熬粥供佛,后民间相沿成俗。

这天也是民间掸尘的日子,俗称“扬尘日”。一年的劳作,厅堂、房间、厨房免不了蜘蛛结网,空气灰尘沉积其上造成室内、室外不雅观而需打帚除去。过年了,要内外清(这天如果特殊原因错过,也可延到十八或二十三)准备迎接过新年。

宿松民谣二郎河(宿松过年民谣与习俗)(2)

腊月二十三:二十三送司命。司命职责就是管理烟火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送司命是宿松习俗,把司命送走,好接祖宗回家过年,富户人家就不多说了;对于过去穷苦人家,送司命更有说法。司命乃一家之主,这夜,全家吃过晚饭,女主人就要把灶台洗刷得干干净净,大有“日可放千斤、夜不存四两”之说,谓之对司命的尊敬,再没有钱买祭品也要有一颗虔诚之心。《破窑赋》云:“一绺青水一路烟,我送司命上青天。玉帝略知凡间事,梦中可怜真可怜。”第二年吕蒙正赴考,果真考取了状元且做了官。堂屋上祖宗牌位“天地君亲师位”两边对联,东上首“九天东厨司命”配西下垂“某某堂上祖宗”。厨房里司命牌位“九天东厨司命位”两边对联为:“上天奏吉祥,下界降平安”就是这个道理。送司命一般用一刀黄表、四根佛香、供品随各家而定。点黄表焚佛香,插香炉,虔诚合掌许愿踮拜,口言:“司命爷爷啊!您是居家一家之主。今日送你上天过大年。你要’上天言好事,人间降吉祥’”等祷告语。送司命要在晚饭后送。这一天或之前祭拜祖宗或神灵之祭品——香、纸、炮、烛一定要样样办周全。

打表纸钱。纸乃蔡伦发明之物,为人类文化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表纸为其兄蔡莫因学艺不精,制造出许多销不掉的粗糙纸来,是慧娘聪明才智,夫妻共演一出“双黄”而引来灵验而百姓相信一抢而空就形成了表纸。表纸钱打法有讲究。也就是家主为祖宗临时组建的造币公司。买来表纸一般是13—15—17单张数(单数为吉数)为一刀纸。一刀纸,对开、对对开;再四对开而成纸币形,然后用钱印(铁钱凿为单印、木钱凿为五连印)、锤子打制,五行七矩三十五明印就大功告成。表纸要中午打,跪着打谓之大敬,下午打要点燃一根香谓之欠妥之意。

腊月二十四:二十四里接祖宗。人们有喜事,一般都会想到祖宗,所以过年了,一定要把离开我们将近一年的祖宗接回家一同热闹过年,谓之不忘祖。现在简化、省事,一般人家天杀黑放完炮就表示祖宗接到了家。成府人家要摆上香案,备好福事,堂外拜接、堂内跪拜、堂上供奉。讲究人家隆重把祖宗接到家,每天早上必上香祭奠,换新鲜供品。有好吃、新奇东西,必先让祖宗先“吃”过,家人才可用。在此之前有附近庙宇送年香、增加庙里收入之习。送的年香一般有区别与普通的年香。通常四根能换来五元、十元,甚至百元的敬贡和回报。接祖宗,四根香,一打表纸。点香、烧纸,跪接、跪拜祖宗到家,三根香直插香炉、一根香外插谢天地。这两天有网络“小年快乐”、“小年到,迎新年”铺天盖地。宿松一些不知其故的也随声附和,殊不知我们宿松有我们宿松的“特殊小年”!根据《县志》记载“宿松小年”和民间老一辈附议:“宿松过小年的日子一直是正月初七”。

腊月二十五:二十五打豆腐。豆腐是年货的最常见食品。黄豆是农村家家那时都种的农作物,也是农村过年最好、最实惠的年事。豆腐既可现吃现煮,又可切成小切霉菌成腐乳留年外慢慢享用。“卤水点豆浆,一物降一物”就出处于此。豆腐打得好、打得多,预兆来年年丰年顺。这一天,偶尔能听到黄梅戏《王小六打豆腐》的声音,那是另一番津津有味。

宿松民谣二郎河(宿松过年民谣与习俗)(3)

腊月二十六:二十六剁年肉。肉是过年家家必备年事,剁多剁少就看贫富程度。“看个猪,好玩年”,那是过去家家年年都想有的盛事。“年肉抵债,两心都喜欢”这是公平交易手段,“他不给钱,腊月三十下午去你家取年肉”这是旧时讨债最后一招。

宿松民谣二郎河(宿松过年民谣与习俗)(4)

腊月二十七:二十七做粑七。粑一般有糯米粑、籼米粑、高梁粑之分,里面有包心的、不包心的之别。做粑要用粑印,有喜字印——六边形、寿字印——桃子形。粑是农村打发送财神的、玩灯笼的、唱门戏的最好、最能“伸得出手”的回赠,也是走亲访友必备礼品。刚出蒸笼的年粑,一定要先给祖宗们吃,全家人才可食用。

宿松民谣二郎河(宿松过年民谣与习俗)(5)

腊月二十八:二十八杀鸡又杀鸭。鸡、鸭是年事之富人尊贵祭品和食品——肉多配味;穷人配属品——肉少凑数。特别是过去“儿多母苦”、“家穷底薄”的大家庭,四斤肉,几只鸡鸭也能过个年。这天也是富人家辞伙计、别长工所用的一年最丰盛,最后一餐早饭,俗称“二八玩早年”。现大多省去麻烦,天天过年,三十为重。但也有延用,表示他家曾是富家,炫耀其家过去曾请过伙计。有宗祠、有祖堂的也有提前在这些公共场所里集体玩年。

腊月二十九:二十九样样有。对富人来说:到了二十九年事几乎都置办齐全了。对穷人来说:不能办到的也无法办到,因这时店铺也几乎要关门过年了。过去店铺少,不像现在,东西随时随地可买。年事不够,也只有紧巴着过年。差债的人家,最怕的是这几天。“躲过了初一,难逃十五”照样可讨债。被债主取去了年肉的,那就更惨了,自己倒无所谓,一家老小过年怎么办?

宿松民谣二郎河(宿松过年民谣与习俗)(6)

三十夜:三十夜港好话。这天家家贴春联,预兆、预祝年尾年头欣欣向荣、好运常在。贴春联始于唐?始于后蜀?始于宋?不重要,重要的是宋朝王安石《元日》的一首“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对联那时应不流行,可换桃符辟邪疫、迎吉祥是人们的祷求是真。三十夜晚上一家人一定要齐备,谓之“团圆年”,团圆年前要做的事:“辞细”:“辞细”有祖坟山辞细和年夜饭后到本屋长辈们家辞细之习,后者谓之“某某慢慢的过细;前者,路远提前,路近当日下午上祖坟山辞细——“年尾最后一天了,带儿孙们向祖宗们辞细,望祖宗保佑!”上祖坟山辞细一般都备有“福事”——鸡公玩年、鲤鱼祝福。这时坟面前香都是三根,看到别的坟没有烧香迹印,也为之掛掛纸,但不烧香,谓之仁慈。“玩年”:玩年鸡要公鸡——举宰之意;鱼要鲤鱼——取祭之以礼;炮要用千编万响,放时不能断头。旧时年夜饭前,各村以姓氏为团体集居公祖堂祭拜。供品特别看重鸡的公、母。公鸡是男权的象征,如果某人家用母鸡,说明此家女掌男权——“鸡冒玩年,一年不如一年”。“

宿松民谣二郎河(宿松过年民谣与习俗)(7)

年夜饭”:三十晚上的饭叫“细饭”,做时要准备到能吃三天的,且都带夹生的。一可贡奉祖宗,二可后来吃时连水带菜锅里合饭烧火省事来得快。吃年夜饭不能有生人,家家关门闭户围在一桌。即使是某种原因出嫁的姑娘也要辟秽。

宿松民谣二郎河(宿松过年民谣与习俗)(8)

“压岁钱”:长辈对晚辈,晚辈对长辈;互敬酒、吉祥话、压岁钱互表尊敬。“躲猊”:这夜家家户户、各房各屋华灯通亮不熄灯,亮光能驱魔吓鬼。猊是一种魔兽,年末最后一天出现,怕光,所以民间就用这种方法治它。后又延伸穷人躲债——过了年关。

“接司命”:司命二十三送上天廷后,办完一切公务,玉帝年宴过后要接回过新年。“守岁”:这夜昼夜不眠,到零点出过天方才可睡觉。此夜也是麻娘娘生日——不捏针,为小孩顺利出麻疹之说。此夜一般避免炒花生、瓜子、豆,提前办好。“炒”谓之“吵架”之意。

正月初一初二:初一初二不驮骂。这两天是小孩子最自由之日——尽可玩,大人不会因为某种事没做而受其责怪。拜年、这是大人小孩最起码的礼节,即使平时无暇顾及的人家,初一初二一定要家家都到,否则就是不懂事、不礼貌。正月初一初二起,农村有玩狮子、游龙灯、送财神、唱门戏之习,一直可延伸到元宵节,这天更热闹。

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鸡生日。鸡是农户人家天天有进入的最好伙伴,所以排第一。这天绝不会忘记喂鸡食。自这天起“垃圾三天不出门”谓之积财。这天零点“出天方”:新年以零点为界,谁惊动夜空点响第一炮声,谓之吉祥。“抢头香”:附近有庙堂、公祖堂,谁能上上头柱香,谓之平安。

正月初二:正月初二是狗的生日。犬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儿不嫌母丑、狗不弃家穷”至理名言。

正月初三:正月初三猪的生日。猪乃农户人家集财活宝。“穷不丢猪——集财路;富不丢书——更门庭”就是这道理。

正月初四:正月初四是羊的生日。这天也是“送祖宗日”,有接有送,合乎人间正道。也有说这天接司命,把祖宗送走,把司命请回来。司命和祖宗不能同时在家里。

宿松民谣二郎河(宿松过年民谣与习俗)(9)

正月初五初六:正月初五迎财神。正月初五初六又是牛、马生日。牛、马是为人干力气活的最好搭档。有时也使性子,不服人调,所以就有“你这个土牛肉马的银”之骂来形容不孝之人。但马总要比牛幸运许多,如“牛耕田,马吃谷,他人看儿你享福”来形容戴了绿帽子或真正有福之人。

正月初七: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人是动物训服、制服之神,放置禽畜之后,是因为人类要管制它们,对它们生存的重要——“畜生靠人,人靠天”。人又是植物种植、培养之神,放置植被之前,是因为人能改变世界。相传,新年伊始,女蜗娘娘在造人之前、之后,为活跃大地的生气,就先创造了“六畜”,谓之“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为改善自然生机,就后又创造了“六谷”,谓之“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所以民间自秦、汉就依此排为: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油十麦等来纪念它们为人类的贡献。这一天,才真正是宿松“过小年”的日子。谓之“大年”三十起,“小年”随尾后。这天,宿松习俗:过小年,赶毛狗。宿松县志(1990年版)(卷二十三 风俗)过小年:正月初七日,俗称“上七日”的晚餐,各家各户摆设新宴,丰盛仅次除夕,称过小年。黄昏时分,有驱毛狗的习惯,以自然村为单位,组织一班人,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逐户驱赶“毛狗”,最后将扎好的稻草毛狗投放火中焚化。意在祈求消灾除祸,六畜兴旺,人寿年丰。宿松关于小年之其它说法完全源于几种误导。

如:朱元璋年轻时是一穷光蛋。一年过年,他身无分文,想在肉铺里賖几斤肉过年,老板不肯,他说那就賖一个猪头吧(古代猪头很便宜),老板说猪头也不赊。朱无可奈何,随手在街道墙壁上写上一首打游诗:”可怜可怜真可怜!别人有年我无年,赊个猪头要现钱,有朝一日当皇上,老子要过二个年”。想不到朱后来真当上了皇帝。这一年快过年了,他想起曾经写在墙上的打游诗,为了自己的金口玉言,他颁旨,从今年起过二个年,一个小年,一个大年。当时已是腊月二十二了,就定在明天腊月二十三是小年。由于交通不便,圣旨传到南方迟了一天。所以就有了北方人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南方人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后来又有了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之说。

初七也是老鼠”嫁女日“不宜捏剪刀,惹恼老鼠,衣物受损。

正月初八:正月初八谷生日。稻谷是农村农人主食,应该敬重。正月初九初十:正月初九初十是油菜、小麦生日。油菜、小麦是农村农人副食。俗称“庄稼一技花,全靠肥当家”也就是全靠人管理。“九油十麦”还有另一层意思——“油菜黄到九成就当收,小麦熟到十成收不迟”之说。

宿松民谣二郎河(宿松过年民谣与习俗)(10)

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也作全部消食之说。这时过去农村置办的年事全部用完,剩菜剩食也寥寥无几。这天晚上不留剩菜剩饭全部“宵”食掉。正月拜年迟过十五,也就没有好的招待了。预示一年的过年就算真正过完,大家各谋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