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讲富春山居图完整版(春江水暖导演顾晓刚)(1)

《春江水暖》海报

法国当地时间5月22日,2019戛纳电影节第58届“影评人周”闭幕影片《春江水暖》举行了世界首映。这部由中国青年新锐导演顾晓刚执导的长片处女作,是“影评人周”单元创立以来首部获选为闭幕影片的华语电影。

《春江水暖》以中国杭州富春江畔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人情冷暖。片中,年迈的母亲在寿宴上意外中风后失智,四个儿子轮流照顾她, 而他们各自的家庭也面临着亲情与现实的考验。代际差异,人情冷暖,个体困境,时代共性在四季的更迭中交融展现,当代中国的人文景观与市井风貌随着故事的展开被娓娓道来。

在电影正式首映之前,本届“影片人周”总监查尔斯·泰松向到场的观众介绍说,“《春江水暖》绝对是一部会留下强烈印记并且无法被冲淡的电影。”在他看来,这部电影具有宽广、庄严的温柔和叙事性的结构,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气韵生动的电影化表达。

对于更加注重电影美学的“影评人周”来说,顾晓刚的《春江水暖》带来了一种新的电影语汇构建的样式和不同于以往的观影体验。学美术出身的顾晓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绘画的美学注入电影中,随着影片如中国传统画卷一般在银幕上徐徐展开,两个半小时的观影过程中,人们仿佛置身于诗意的山水之中,随时间流淌。

老梁讲富春山居图完整版(春江水暖导演顾晓刚)(2)

从左至右依次为剪辑指导刘新竹,饰演顾喜的演员彭璐琦,饰演三伯的演员孙章建,导演顾晓刚,出品人、工厂大门影业CEO黄旭峰,大地电影总经理张群,制片人珈菲,联合监制周健森,制片人陈思羽

无论是过去并没有相关经验的新人身份,还是毫无明星阵容的文艺类型,加上跨越四季的超长拍摄周期,以及尚在导演脑海中并没有人见过到底是什么的实验概念,一切关于这部电影“初始形态”的样子看起来都是那么的不讨好。以至于在写完剧本一年后,顾晓刚依然找不到投资。

《春江水暖》中的故事发生地杭州富阳,是顾晓刚生长的家乡。富阳通上铁路后在短短几年之内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做过纪录片的顾晓刚意识到这场记录的刻不容缓,在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先自行贷款开始了创作。影片以四季更迭作为故事的脉络,为了能够呈现富春江畔山水草木在时间之中的真实变化,顾晓刚选择了按照季节流转的顺序来拍摄创作这部电影,历经两年方才完成前期工作。

出现在《春江水暖》中的绝大多数演员,都是顾晓刚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其中一些演员甚至将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关系也带到了电影之中。因为故事的许多灵感也来自于导演自身和家庭成员的经历,以此作为“亲历者”的亲人们演绎起来倒是毫不违和。影片中饰演顾家老三一角的孙章建,现实生活中的身份是顾晓刚的叔叔。提到此次参与电影拍摄的体会,他表示“我演的是我自己,感觉自己和电影里的那个人是一样真实的”。

并非科班出身的顾晓刚,童年在小城生活并没有什么看电影的概念,是上了大学之后才开始对电影产生兴趣。大学毕业后,顾晓刚参与了一些独立电影方面的培训和进修,更多的是自学成才。但自学的过程中,他也注重系统的培训和实践性的创作。虽然在外界看来,他是明不见经传的刚刚拍摄完长片处女作的新人,但顾晓刚自己却说经历了足够量的积累,“是有系统、有方法、有目标的过程。”

老梁讲富春山居图完整版(春江水暖导演顾晓刚)(3)

电影《春江水暖》主创团队出席第72届戛纳电影节官方红毯仪式。饰演顾喜的演员彭璐琦(左一),饰演江一的演员庄一(左二),饰演露露的演员章露露,执行制片人杜欣科(右三),导演顾晓刚(右二),监制李嘉(右一)。摄影:张铖

新人有新人的“野心”,创作《春江水暖》的过程中,顾晓刚有意识地将传统绘画的艺术理念嫁接于光影之中,试图以此发现全新的电影语言。在横移与竖移的运镜过程中,呈现出如山水画中移步换景、俯仰自得的“散点透视”效果。身为富阳人的顾晓刚从小习惯着《富春山居图》像一个“文化IP”般存在生活中,并未真正思考过它的意义,直到决定拍电影,他突然觉得某些伴随着成长的美学观念对于创作者必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始终在思考把中国山水画的视觉美学转化成电影语言的可能性。”顾晓刚说。

在他看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电影艺术的美学观念具有颇为契合之处,同时还蕴藏着深沉的东方哲学意念,是对宇宙观和时空观的塑造与阐述。特别是山水长卷作品,在视觉的平面上营造出无限的时间感和空间感,观众仿佛进入风景之中,参与了一场“时间的游戏”,而其本质是精神世界的自我观照。

老梁讲富春山居图完整版(春江水暖导演顾晓刚)(4)

《春江水暖》剧照

《春江水暖》中所展现的诸多当代中国的市井风情,与黄公望的画有颇为神似之处,从人们的婚丧嫁娶到营生琐事,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渗透在点滴细节之中。与其说这是一个“故事”,的确更像一幅“图景”。

也正是因为如此,影片的人物众多,生活的流动又可以无限绵延。顾晓刚说最初自己一年埋头写剧本,对剧本也没有具体的概念,直到有一天梅峰看到剧本告诉他,“这是五个小时电影的剧作量”。

生活和时间“无尽”,按照顾晓刚的创作计划,此次面世的《春江水暖》是其长卷电影三部曲《千里江东图》中的卷一部分。《春江水暖》中的部分角色未来也将在卷二和卷三作品中现身,但后续两部作品将会讲述的是全新的故事,和《春江水暖》形成若有似无的互文和对照。虽然影片中发生的都是十分生活化的小事,但顾晓刚也希望,当他记录下足够多的“小事”组合在一幅画卷中的时候,也许就能够构建出某种“宏大”来。

亮相影评人周后,顾晓刚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的专访。

老梁讲富春山居图完整版(春江水暖导演顾晓刚)(5)

《春江水暖》剧照

【对话】

电影的“画卷”,可以展现时空的“无限”

澎湃新闻:大部分电影会选择一些代表性的人物和代表性的时间讲述集中事件,但你的电影人物非常多,怎么考虑这些人物的分布?

顾晓刚:其实我就是想拍一个家庭的故事,像大家熟悉的那些最优秀的家庭电影,比如《一一》,是照着这个标准在做。一开始是想表现老家的故事,这是我父母的经历,但因为第一次写剧本,就会把整个城市感兴趣的部分都放进去,意思就是其实是可以无限写下去的。这个片子的核心是要去架构一个时代,它需要获得一个所谓的时代版图。最开始的动机就是基于这个时代的这种冲击感。

澎湃新闻:为什么会想到用国画的概念去拍电影,是不是参考了国画的“散点透视”所以电影里的情节也是“散落”的?

顾晓刚:我们想做一个电影美学的革新。所以我们没有把它当成电影的概念,包括里面所有的艺术语言都是来自于绘画的。这种散点透视,准确点说叫“非消失点散点透视”,是中国绘画非常独有的一种透视。来自于东方的哲学观念,中国画里的山水没有消失点,其实电影里最大的主题是时空的无限。

澎湃新闻:未来在国内上映的话,会担心这样非常规的叙事造成的观影门槛吗?

顾晓刚:只要是有一些电影经验,会有看电影习惯的观众,我觉得还是能理解的,因为本身我们这部电影还是面向观众的,基于一个普世的故事,就里面很多都是非常世俗的生活,和现代人的情感和观点。但你还是要有杆秤,你要去完成一个美学的给予,这其实是一个引导工作。你相当于是一个导游,如何把游客带到这种审美系统当中去。因为我们自己得到了滋养,也希望给带给大家有一些启迪和启发。这个感动,不仅仅是一些具体的情节和情感故事,还有一种审美的自觉。

澎湃新闻:这是单次实验性的尝试,还是你希望这套源于绘画的语言体系,成为你未来探索的方向并成为一种风格?

顾晓刚:我们现在才刚刚进入了一条很长的路。我希望自己的作品未来可以类似《清明上河图》,它作于宋朝宋徽宗时期,但一幅画流传到至今,成为今天最著名的画卷之一,不仅是在技巧上的呈现,还有某种文献性。我想把杭州这十年的变化呈现在一个电影的媒介中,电影应该也可以是当代的一种画卷。

老梁讲富春山居图完整版(春江水暖导演顾晓刚)(6)

《春江水暖》剧照

家乡在变化,记录刻不容缓

澎湃新闻:为什么有这样的创作冲动,即便借钱也要开始拍这部电影?

顾晓刚:因为这个时代太快,城市每天都在拆迁,在发生变革,我片子本身的周期又长,我想去关注过去,但现代的改造已经在进行了,我们不能再等。还有我自己的状态,剧本已经写了很久,也很充足,之前的整整一年我是把自己关在家里只做写剧本这一件事,每天都在写。

但之后也是好在我先拍了那些样片的部分,才能让我在后来比较直观地跟别人解释我到底要做什么东西,也才能比较顺利得到一些艺术上的指导和资金上的帮助。

澎湃新闻:电影中的年轻人面临的种种问题,比如大城市还是小地方的选择,比如房价、相亲,这些问题都是你个人的困惑吗?

顾晓刚:这个应该同龄人都能感同身受吧,大家都面临同样的问题。电影里的三个年轻人就是探讨三种当代年轻人的样本,比如在根深蒂固的人情世故体系里成为其中一份子的经验,或者能够完成自己经济的独立和建设,但是又会被另一个系统给束缚。还有一种是顾喜和姜老师这对CP,他们是偏向创作者的一个理想主义的状态。

澎湃新闻:这些年涌现出的青年导演的作品,家乡好像在青年导演的创作中总是要扮演尤为重要的角色,你怎么看这样的共性。

顾晓刚:像我们都属于作者电影,必须基于生命经验。在自己生长环境的土壤中创作,汲取到的力量是不一样的。因为艺术电影有一个核心的命题,就是电影语言。这个语言包括了本身你创作中的所有演员,风土人情,民俗,这都会是构建你语言的一部分。

老梁讲富春山居图完整版(春江水暖导演顾晓刚)(7)

《春江水暖》剧照

澎湃新闻:第一部作品有很高的起点,未来的创作会有压力吗?

顾晓刚:还是挺平常心的,但是我们也需要这种压力和这样的舞台。这世上所有珍贵的东西都是人为定义的,荣誉和宝石一样,是别人定义的。重要的是自己的初心和真诚。但还是很开心在这里,即便有着这样遥远的物理距离,这里的观众也完全懂得这个电影在说什么。之前我会怀疑,我们做那么久,花那么多时间,好像做一个菜,从什么时候开始种植,怎么种,背后有些东西不会有人看到。有时候也会问自己,为什么要花那么心思去半夜在月光下给植物放个歌。那个人在吃的时候是真的能感受出来吗?原来真的能感觉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