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谢伟才和粟裕(1989年谢伟才饰演粟裕)(1)

图|华东海军大会上讲话的粟裕

1989年6月的一天,八一电影制片厂专程给山东省话剧团发去了一封电报。

电报的内容是,邀请剧团演员谢伟才前往北京试戏。

山东省话剧团领导接到这个消息后,赶紧通知了谢伟才。

谢伟才也一下子被这个天上掉下的馅饼砸得有些晕,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谢伟才总是在剧团里跑龙套,演一些“匪兵甲”、“匪兵乙”的角色,恍恍惚惚人生四十几年就过去了。

尽管当时电报里并没有说明要试什么角色,可谢伟才觉得,这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能不能把我好,就看命了。

他哪里知道,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便已经决定筹拍《大决战》,反应解放战争末期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局限于条件,电影筹备是一拖再拖,一直到1986年,中央才将拍摄的任务交托给了八一电影制片厂。

《大决战》的拍摄,不仅仅是体现在服化道具上,就连所有的演员都是精挑细选的,毛主席、周恩来、邓小平等均选用的是特型演员。

谢伟才到了北京以后,才知道自己是要试开国大将粟裕将军的形象。

而谢伟才,也是第一位饰演粟裕大将军的特型演员。

四十年前的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

以淮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为领导,指挥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大仗,粟裕将军作为这场旷世大战的主要指挥者,也就此创造了一个传奇。

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很清楚,粟裕将军在这场大决战中,是战役的主要指挥者,就连毛主席也评价:“淮海战役粟裕是立了第一功。”

也就是在中野、华野发起对国民党军摧枯拉朽的决战的时候,年仅7岁的谢伟才,正跟随着父母狼狈逃窜。

谢伟才的父亲谢德贵是国民党军一个少校军官,淮海战役时,他带着妻子以及四个孩子,没命的仓皇逃窜。

也许是兵荒马乱,也许是谢德贵粗心大意,7岁的谢伟才,不慎走失了。

谢伟才和粟裕(1989年谢伟才饰演粟裕)(2)

图|志愿军战士陈万才保存的与谢伟才(左一)合影

其实和大多数国民党军官一样,他们随军都是带着家属的,随着战场形势的溃败,大多数的国民党军家属也跟着一起被俘了。

谢德贵虽然带着家人逃出升天,但7岁的谢伟才却被解放军给俘虏了。

考虑到他只是个半大的孩子,解放军战士并没有为难他。

在收容所时,谢伟才十分清楚地对解放军战士说:“我外婆家是住在南京附近的句容县的。”

为安全起见,解放军战士将路条和银元托付给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士兵。

结果那人满口答应,半路上就把谢伟才丢在一边,独自离开了。

句容那么大,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外婆家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没办法,谢伟才只好凭着乞讨,一步步又回了南京。

在南京过了几天要饭的日子之后,解放军大军南下,南京获得了解放。

谢伟才稀里糊涂地上了一辆国民党军的军车,溃逃到了浙江义乌。

一场混战后,国民党军全军覆没,谢伟才二次被俘。

这一次,谢伟才没有离开部队。

1949年5月6日,谢伟才光荣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在二野12军文工团当了一名文艺兵,此时的谢伟才,年仅8岁。

部队的生活虽然辛苦,但毕竟不用再颠沛流离,对谢伟才而言,是一个好的归宿。

也就是从8岁这一年,谢伟才开始跟着文工团一起表演。

第一次上台表演,谢伟才演得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一个孩子,又如何懂得表演,哭戏时谢伟才就只能扯着嗓子干嚎,一点眼泪也流不出,班长耐心的教导他:

“小鬼,想想你自己的亲娘。”

谢伟才和粟裕(1989年谢伟才饰演粟裕)(3)

图|谢伟才饰演粟裕

谢伟才想到了自己在战场上与父母失散,很有可能今生也难以想见,内心深处不由得悲从中来,嚎啕大哭,一直到表演结束,谢伟才仍忍不住抽泣,首长表扬他:

“演的认真,真动心啊。”

因为年龄太小,谢伟才后来被分配到了12军京剧队,尽管是随军行动,却是隶属于二线部队。

那时候二野正进军大西南,谢伟才利用部队行军的间隙,读了不少的书,因为聪明好学,很快就认了不少字,一本字典也被他翻得稀烂,不仅能看得懂小说,后来还学会了写诗。

尽管谢伟才十分努力,也深受人们喜爱,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始终是默默无闻的状态。

谢伟才的父亲谢德贵是国民党军官,这一点也限制了他的发展,尽管他是一个8岁就参加了革命的老兵。

到《大决战》筹拍时,谢伟才已经年近五旬。

比当年指挥淮海战役的粟裕将军,还要大7岁。

谢伟才偶然间知道粟裕将军的缘分

谢伟才8岁时在淮海战役战场上与父母失散,而指挥这场战役的是粟裕将军。

1953年志愿军入朝参战,作为志愿军战士的谢伟才,碰上了周总理率团访问朝鲜,当时粟裕大将也一同跟随到了朝鲜,一次在台上表演的机会,谢伟才看到了在台下的粟裕将军,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而时隔30年,谢伟才再一次与粟裕将军联系起来,可这一次他接到的任务是,要演绎粟裕将军在淮海战役时期的形象。

谢伟才和粟裕(1989年谢伟才饰演粟裕)(4)

图|谢伟才

“我能抓住这个机会吗?”

谢伟才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试妆。

化妆师比着粟裕将军的照片,给谢伟才化妆,一边化妆一边啧啧称奇:

“老谢,你的条件很充分,和粟裕大将还是比较像的。”

谢伟才听人这么一说,心里略微感到有些踏实,但等到他真正化好妆,从屋子里走出来的时候,却立即感到有些不对劲。

当时从化妆间到录像室还有一段距离,谢伟才走出来的时候,迎面有一扇大玻璃。

谢伟才瞥了一眼,心里立刻凉了半截:

“眼前这人只是一个老兵,顶多是一个谢营长、谢团长,绝对不是什么指挥三十万大军的粟裕大将。”

谢伟才和粟裕(1989年谢伟才饰演粟裕)(5)

图|《大决战》中谢伟才饰演粟裕

过去的谢伟才,只是一名士兵,想要演绎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对他来说还是太难了。

谢伟才硬着头皮走到录像室,凭借深厚的台词功底,勉强演了一遍,但他知道,自己演得不够好。

尽管有着种种问题,但是导演对谢伟才还是比较满意的,表演结束后,导演将他单独叫到一边告诉他:

“你外形像粟裕,也会表演,但是气质不够。你要多看有关资料,丰富自己。”

说起来,谢伟才演绎粟裕,除了气质上的问题外,更为艰难的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资料搜集困难。

《大决战》影片之前,有关粟裕将军在台上的艺术形象很少。

唯一可供参考的,是上映于1985年的《黄桥决战》。

1940年10月,新四军在黄桥民众的支持下,以7000兵力,打退国民党军3万兵力的一次战役,不仅仅是打破了国民党军挑起的摩擦,还实现了我军以少胜多的一次经典战役。

整个战役的指挥者为陈毅、粟裕

谢伟才和粟裕(1989年谢伟才饰演粟裕)(6)

图|《大决战》中谢伟才饰演粟裕

影片虽然较为详实客观地反应了那个时代,但是剧中人物塑造主要倾向于陈毅,对粟裕的形象做了淡化处理。

为了能演好粟裕这一形象,谢伟才开始按照导演的吩咐,收集有关粟裕将军的各种资料。为了搜集到粟裕战争年代的照片,谢伟才跑到了军事博物馆,将所有能够复印的粟裕将军的照片,全部复印了一遍,挂在家里细细打磨角色形象。

仅仅是一个走路姿势,谢伟才就磨炼了许多遍,据说电影在西柏坡取景时,有一小块地方,被他踩得连草也长不起来了。

不仅如此,为了演好粟裕的形象,谢伟才还专程拜访了粟裕将军的夫人楚青。

楚青对粟裕标志性的形象和动作,给了不少的指导意见,粟裕将军的秘书也回忆起一件往事:

“粟司令员有时候把椅子倒过来骑坐,双手趴在椅背上。”

不过遗憾的是,因为《大决战》中先拍的是辽沈战役,这一标志性的动作,给马绍信老师用在了林彪身上。

谢伟才和粟裕(1989年谢伟才饰演粟裕)(7)

图|粟裕与妻子楚青合影

尽管如此,在影片中,谢伟才还是转换了一个思路,将板凳倒扣后,坐在上面。

当然作为一个军事题材的影片,着重表现的还是军事指挥的体现。

谢伟才为此找来了淮海战役所有的地图,全部都贴到自己房间里面,熟悉台词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在熟悉整个战役的经过,以便于养成对战役全局的谋略感、把握感。

尽管《大决战》作为一部军事题材的影片,着重体现的是整个战役的经过,对粟裕形象的体现较少,台词也不多,但谢伟才很多细节上的表演,还是吸引了无数观众。

淮海战役一开始,粟裕对张震说,黄百韬十万人马渡运河,居然没架浮桥时,说了一句十分生动有趣的话:

“除非他是昏了头。”

谢伟才一句话,也为他树立粟裕将军形象,奠定了基础。

也因为在《大决战》之中的精彩表现,1995年筹拍的《七战七捷》电视剧中,谢伟才再一次扮演了粟裕。

谢伟才和粟裕(1989年谢伟才饰演粟裕)(8)

七战七捷讲述的是解放战争初期,粟裕凭借手中3万多人的华中野战军,与李默庵率领的十多万国民党军优势兵力作战的经历。

七次作战中,华中野战军以1.6万余人的伤亡,歼灭国民党军5.3万人,是一次解放战争初期,一次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与《大决战》中侧写不同,七战七捷完全是以粟裕将军指挥作战为主,谢伟才饰演粟裕将军的能力,也通过这部电视剧,得以集中的体现出来。

由此谢伟才也成为了中国影视史上第一位粟裕的特型演员。

谢伟才扮演的粟裕,也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认可。

时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在《大决战》影片首映后对谢伟才说:

“你这个粟裕演得好。”

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瑞环在众多演员中,一眼便看到了谢伟才,他对谢伟才说:

“你是演粟裕的,演得好,演得好!”

原来粟裕将军的老部下、时任中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领导小组负责人丁峤,也对谢伟才说:

“我是粟裕的部下,我了解他,你想,你演出了他的风采。”

谢伟才和粟裕(1989年谢伟才饰演粟裕)(9)

图|楚青晚年

生活中的谢伟才,几次到粟裕将军夫人楚青家中拜访,因为气质形象的贴近,以至于让看到的很多人都失神。

有一次谢伟才到楚青家中拜访,开门的司机见到他猛然愣了一下,失声赞叹:

“呀,首长回家来了!”

楚青留谢伟才 在家中吃饭时,落座后两个小男孩眼神直勾勾地盯着他看,楚青告诉其中一个:“这位叔叔就是扮演你们爷爷的那一位。”

一个小男孩这才恍然大悟:“像!像!那眼神特别像。”

另外一个小男孩儿也说:“怪不得这么眼熟,像,像我外公!”

缘分天注定

1991年,《大决战》影片上映后,立即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一个水文站的技术员谢伟兴看了影片后,感觉影片里扮演粟裕的人有些像他失散的大哥谢伟才,为了避免麻烦,谢伟兴还专程买了电影票,又去看了一次,果然从字幕中发现,扮演粟裕将军的就是谢伟才。

“我找到阿哥了。”

谢伟才和粟裕(1989年谢伟才饰演粟裕)(10)

图|《红日》中谢伟才饰演粟裕

谢伟兴立即通知了几个弟弟妹妹,一家人全部买票,又到电影院中看了一次,这一次全家都肯定,影片中扮演粟裕的,就是他们失散了四十年的大哥。

1948年11月的淮海战场上,7岁的谢伟才走失之后,谢德贵夫妇心里也十分焦急。

当年谢伟才与父母失散后,一直滞留在南京,后来还在南京街头乞讨过一段时间,希望能够和父母再见面。

阴差阳错之下,当时谢德贵夫妇也身不由己,带着全家一起到了上海。

双方就这么擦肩而过。

解放后,谢德贵夫妇留在了上海定居,谢德贵在海港当修理工,母亲给人家做保姆维持生活,尽管夫妻俩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儿子的想法,但却始终没有机会。

谢伟兴记得很清楚,家里每次逢年过节,都会多摆上一个碗、一双筷子,每到这个时候,父母都会告诉他们:

“那是留给你大哥谢伟才的。”

尽管他们坚信谢伟才仍然活在世上,但由于那个年代消息流通不便,他们根本不知道谢伟才最后流落到了哪里?生活怎么样?

谢伟才和粟裕(1989年谢伟才饰演粟裕)(11)

图|《豫东之战》中谢伟才饰演粟裕

虽然谢德贵后来的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们也没有放弃寻找儿子的想法。

谢伟兴记得,母亲一直到临终之前,还拉着他们几个子女的手嘱咐:

“一定要想办法找到你们的大哥。”

谢伟才与家人失散时已经7岁,尽管年龄很小,但是他对父母的印象是很深刻的,特别是当初他还记得他外婆家的情况。

自从与家人失散以后,谢伟才无时无刻不再思念,后来成婚后,谢伟才将自己女儿取名叫做谢逢,希望未来能够与父母有重逢之日。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定,弟弟谢伟兴看了电影之后,认定出演粟裕的演员,是他们已经失散多年的大哥谢伟才。

《新民晚报》当年曾在上海采访过谢伟才,谢伟兴兄弟几人到上海去,没想到当时谢伟才已经回到了北京,兄弟几人又是擦肩而过,于是谢伟兴寄希望于报社,看能不能联系到哥哥。

双方取得联系后,一问乳名,都十分确定对方就是自己的亲人。并约定这年中秋节在济南会面。

谢伟才和粟裕(1989年谢伟才饰演粟裕)(12)

图|《谢伟才与他的表演艺术》

1991年中秋节,谢伟兴带着六个弟弟妹妹到了谢伟才家里,一家人十分激动,相拥而泣。

“哥,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弟弟谢伟兴也诉说了这些年来的辛酸,包括父母的一些情况,也告诉了谢伟才,这也让谢伟才有些感慨。

“如果当年不是与父母走散,进入了解放军的序列,他哪有机会演粟裕啊?这又是不幸中的幸运了。”

弟弟一席话,也让谢伟才有些感慨:

“有时候我常想,是否真的有命运或神秘的力量在操纵着人生。拿我来说吧,粟裕将军徐州一战,使我和父母失散。却又是我,在几十年后,将粟裕大将的英姿风采显现在银幕之上。更为神奇的是,由于在电影《大决战》中扮演粟裕,使我找到了失散几十年的兄弟姐妹!骨肉团聚使我知道了父母已经去世的讯息……我个人生活道路上的几个重大事件以及悲事快事,为什么总是与这位蜚声中外的神将紧密地联在一起呢?我不信命,但我讲缘,我觉得这就是缘分。”

谢伟才和粟裕(1989年谢伟才饰演粟裕)(13)

图|谢伟才饰演粟裕

谢伟才8岁便从军,尽管长达40多年的演绎生涯中始终默默无闻,却在年近半百的这个年纪,成功塑造了一代战神粟裕这样一个经典形象,在中国影史上留下了鲜明的痕迹。

除了在大决战、七战七捷、新四军等等影片中饰演粟裕,谢伟才的戏路也十分宽广,不仅仅是作为特型演员,还出演过很多其他的角色,同样非常成功。

老一辈儿的表演艺术家,在揣摩锤炼演技的同时,也在不断的磨炼着自己的人生,让人不禁由衷的钦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