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谎言茶楼

中国历史上有两块奇特至极的石头,都跟屈原有交集,其中一块平常得连农夫都不会多看一眼;另一块则珍贵得帝王都想多看一眼。

屈原考古新消息(屈原与奇石)(1)

(一)文化之石

2022年是虎年。两千三百多年前,屈原出生于十分罕见的虎年虎月虎日,他爹根据易经给他取名屈灵均。屈原成长为大祭师,祭祀时唱着《九歌》。

秦昭王与楚国通婚,希望怀王可以到秦国共商大事,屈原劝谏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但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却力劝老爹前往秦国。

屈原考古新消息(屈原与奇石)(2)

楚怀王最终决定入秦,但一入秦境便被扣留,威胁他割让土地,怀王不从,死在秦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语的流传就是这么来的。

楚怀王死后,他的长子顷襄王继位,任用弟弟子兰为令尹。屈原因子兰劝怀王入秦而结怨,子兰令大臣们在顷襄王面前说尽了屈原的坏话,于是屈原被放逐汨罗。

屈原考古新消息(屈原与奇石)(3)

谎言茶楼藏汨罗江石

250公里长的汨罗江的下游罗渊这个地方,有一块石头,连农夫都不会多看一眼,因为它实在是太普通。在这里,流放的屈原写下了《离骚》。这块普通的石头在屈原怀里变成了奇特的纪念石——当楚国的国都被秦将白起攻破时,屈原抱着它投江了。

汉初贾谊、司马迁都来过罗渊,贾谊还把自己的书信投到江里纪念屈原。

屈原考古新消息(屈原与奇石)(4)

一块石头如果像人,可以值一百元;如果像历史人物,给一千元;如果像著名历史人物,可以评估五千元;如果像历史伟人,给一万元;如果再能传神,那么能值1万~5万元。罗渊这块石头是确实存在的,如果能找到它,该如何给它估价?

它自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开始,就奠基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传承。湖南为什么多烈士?文化造就!“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精神,是要死人的。

屈原考古新消息(屈原与奇石)(5)

每一次面临民族危亡,屈原都会成为一座灯塔,而这块石头,则是《离骚》《天问》《九歌》的塔基,它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化之石。

(二)帝王之石

春秋时期,楚文王以楚人卞和命名了一块天然奇石。

屈原考古新消息(屈原与奇石)(6)

地质学家章鸿钊在《石雅》中认为,这块奇石产在荆山地区的基性岩盆中心,应是拉长石。他主要根据唐末道士杜光庭在《录异记》中关于“和氏璧”色彩变化的记述:“‘和氏璧’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湖北的地质工作者果真在神农架发现了拉长石,该地区地貌特征与古文献记载相吻合。

屈原考古新消息(屈原与奇石)(7)

这块石头落入赵国惠文王之手后,秦昭王欲以“十五城易和氏璧”,由此引出了蔺相如使秦“完璧归赵”、不辱使命的故事。正是因为蔺相如,秦国才会和赵国结盟,然后去攻打楚国,蔺相如直接把战争祸水引向了楚国,间接逼死了屈原。

秦昭王曾孙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咸阳名玉工孙寿将和氏璧精雕细琢为传国皇帝玺——方圆四寸,上携五龙交纽,晶莹碧透,形同龙凤鸟之状;命丞相李斯在石头上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成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

屈原考古新消息(屈原与奇石)(8)

刘邦自投降的秦三世子婴手上喜获此印,号曰“汉传国玺”,并随身携带。得此玉玺,代表着“受命于天”,失去则意味着“气数已尽”。汉传国玺传遍西汉诸帝。西汉末年,玺由王莽姑母汉孝元太后王政君代管。

王莽篡位,派其弟北阳侯王舜进宫索玺,太后怒而将玺“投之地”。传国玺被摔缺一角,经黄金镶补,但终难天衣无缝,天下至宝从此留下瑕痕,后世“有眼不识金镶玉(荆山玉)”便是指此。

屈原考古新消息(屈原与奇石)(9)

玺从孙坚到袁术到曹操,曹丕得到传国玉玺之后,让人在玉玺上刻上“大魏受汉传国之玺”。晋统一三国,又归了司马炎。隋文帝灭陈,从陈后主处得传国玺。隋亡,萧后携太子元德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李世民龙颜大悦。传至后唐李从珂(废帝)时,因北京留守石敬瑭勾结契丹人耶律德光攻打洛阳,废帝抱传国玺登上玄武楼和薪自焚,后唐亡。流传贯穿中国历史长达1600多年的“传国玺”从此失去了踪迹。

屈原考古新消息(屈原与奇石)(10)

后晋、后周、宋、元、明、清皇帝所持玉玺全部都是另外刻制的。其中皇帝石友宋徽宗一口气连刻了十方皇帝印玺,把田黄玩成了石帝的乾隆爷更是出了名的“玉玺控”,一生拥有玺印1800多方,独冠帝王之首。

320年宋朝、80余年元朝、277年明朝、268年清朝期间,均有原版“传国玺”不断问世的事发生。其中,明初朱元璋以布衣而得天下,他听说传国玉玺被元顺帝携逃大漠时,不惜遣徐达带兵数十万入漠北,以期夺回此宝。

屈原考古新消息(屈原与奇石)(11)

1962年1月31日,毛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宴请末代皇帝溥仪。闲聊之时,毛主席问溥仪:“传国玉玺放哪里了?”“我也不知道传国玉玺在哪里。”溥仪此话一出,顿时满座哗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