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影《情书》的画面随着淡淡乐音缓缓落幕时,当女版藤井树局促不安地找衣服口袋放那张画着她面容卡片,捂着鼻子潸然泪下时,我心同是戚戚焉。时间从来不如水,而是如狼虎般吞没了我们曾经的青春时代。全片没有一句“我爱你”,更没有一个关于已亡人成年后的镜头,但是前妻渡边博子对亡夫的相思却苦涩如枳般酸涩,让我阅片过程中痴痴不能自已。

我们总是欣于相遇,憾于别离,内心深处如怨如仇的永远是对已逝过去的反复祭奠。这部电影是一封所有人对不能挽回的过去的情书,无论是女版藤井树对爷爷、父亲、母亲的骨肉亲情,渡边博子对亡人悲痛欲绝的思念,还是男版藤井树青春时悄无声息的暗恋,我想,但凡有情人,终会为这个动情的故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相思,伤神落泪。

你的陪伴是最美的情书(人生是一场与过去纠缠的旅途)(1)

电影《情书》拍摄于1995年,那年我刚1岁,那个时代虽然我从未经历,但时隔二十多年翻起这部老片,浓情依旧。金庸先生曾经评价他的作品,称虽然时代不同,但是情感却是相似的。科技、文化、艺术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化改变,但是那些播种于人类心底的深情却从来不会因为时代浪潮的退去或涌来有所失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未有如今这般高科技、智能化,但是片中传统寄信的淳朴却让人十分触动。如今通讯发达,我们已经忘记了信件,也几乎不再给所爱之人寄写情书,高科技带给我们的是前所未有的便利,可同时也逐渐让我们躁动不已,忘记在缓慢时光中静坐待夕阳的深情。

你的陪伴是最美的情书(人生是一场与过去纠缠的旅途)(2)

电影上映之后引起强烈反响,不仅在整个东南亚传播甚广,连欧美也为之动容。有人说,这部电影是日本新电影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电影之一。直到如今,《情书》这部电影仍旧没有褪色,当人们心灵疲惫时,总会静坐下来随着电影中柔缓的音符沉浸于主人公层层涟漪的单纯时光里,修复在世俗社会中的创伤。于是,我们看到电影不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受到颇多电影展的关注(如日本电影学院奖、蒙特利尔国际影展等),二十多年的历程中,香港、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在不同的年代回顾这部作品(如2005和2011年香港展映过,2013年韩国在情人节特别展映)。

悲痛是一种生活的余欢

你的陪伴是最美的情书(人生是一场与过去纠缠的旅途)(3)

故事开启于一次对已亡人的周年祭奠,白雪如絮,墓碑冰冷,而那些来此祭奠的人们,衣着黑白相间,一切都看似肃穆,但他们酗酒调笑,与漫天皑皑的庄重极不相称。这是渡边博子丈夫藤井的三周年祭日,时光易逝,这些当初为已亡人落泪的人们已经没有了难过之情。过去真的能够如此轻易忘却?在藤井树母亲和前妻渡边微笑的脸庞之下,实则暗藏着一颗不愿触碰亡人的心灵。这次祭奠是一场例行公事的生活余欢,曾经过度的悲痛终究变得淡然,人们宁愿醉酒寻乐,在亡人碑前麻痹自己,也不愿再度勾起曾经有关于亡人的记忆,令自己神伤不已。

你的陪伴是最美的情书(人生是一场与过去纠缠的旅途)(4)

悲伤让人疲惫不堪,大家聚在一起,总还是喜欢娱乐人生。思念是一个人的事情,于是,藤井母亲和渡边博子远离人群,回到家里,翻起藤井树旧时相册,一解相思苦。这些都只是导演为电影铺垫的感情基调,而与过去的情书从此刻打开。

你的陪伴是最美的情书(人生是一场与过去纠缠的旅途)(5)

全片中涉及的人物主要有三人,分别是男女版的藤井树和渡边博子,而秋叶和女版藤井树的家人,只不过起到了对这三个主人衬托解疑的作用。有趣的是,全片虽然可分为现实与过去两个时间段,但主人公男版藤井树却没有出现一次成人之后的画面,全部是中学时代的形象,但是作为观众的我们却为男版藤井树与渡边博子的情感纠缠动容不已,由此见得导演功力一斑。全片营造的氛围都是沉浸在过去的神伤,而三个主人公都各自对过去有着一段不可割舍的情愫,这种情愫在很多年之后仍旧是痴心念念,所以我愿意将这部电影主旨解读成,人生是一场与过去纠缠的旅途。

祭奠中的自我麻痹

电影中藤井树已经死亡三周年,可以想到,每年大家都会有一次这样的祭奠。其实在任何国家,都有这样类似的祭奠先人的传统。不分肤色,不分国家地区,所有的人类对已逝过去有着先天的敏感。可是亡人已去,面对已经不可挽回的过去,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于墓碑前叩拜上香,或对着冰凉的空气,说几句空空荡荡的思念,于是,生人继续苟活于人世间,辛苦打拼,期望有钱有闲推杯换盏,尽得余欢。在祭奠的日子里,也不过如此,亡人成了吃酒间的谈资,聊聊他的癖好过往,几句感慨,凭添酒兴。

你的陪伴是最美的情书(人生是一场与过去纠缠的旅途)(6)

时间能够摧毁许许多多的执念,何况生人于世间亦诸多烦恼,只能罔顾亡人。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年年祭奠?我想,祭奠是麻痹自己,逃离虚无人生的一剂良药。在电影中,藤井树的三周年祭奠上,每个人都意兴甚好,调侃说笑,纵然脸上有伤神之色,也稍纵即逝。这样的情绪并非出于对亡者的不敬,而正是上面所提到的自我麻痹意味,很难说他们对亡人的伤怀完全消散,只是藏于潜意识中不愿表露。人对娱乐有着特殊的癖好,纵然一件令人伤感的事情,也总能以伪装的愉悦掩盖起来。人物已逝成了既定的事实,生人无法改变什么,于是,祭奠成了一种刻意的纠缠。

寄亡者如寄生

你的陪伴是最美的情书(人生是一场与过去纠缠的旅途)(7)

因此,我们看到当渡边博子将信件寄往藤井树故居时,竟然收到回信,纵然她明知道那不是天国来信,可也宁愿自我麻痹,相信这真是亡夫藤井树所写。这同样也是一种对过去的自我纠缠。在渡边博子与女版藤井树寄信的那几日,她脸上的阴沉消失不见,多了些许发自内心的微笑。假作真时真亦假,面对人生的虚无,有时候真假并不是那么重要。可现在的恋人秋叶并不这么看,当他看到渡边博子为这件事情笑容满面时,显得不知所措,因为他明白,渡边心中对藤井树的依恋仍旧很深,这代表与自己的爱恋不能继续发展。

你的陪伴是最美的情书(人生是一场与过去纠缠的旅途)(8)

对于渡边博子来说,如果把藤井树看作是过去的纠缠,那么秋叶就是她现在要面对的人生。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渡边钟情于过去的缠绵,当她收到藤井树的回信时,她宁愿就此下去,就像是对亡人祭奠那般,用一种仪式来将自己与亡者构建起联系。可是,如果如此下去的话,渡边将永远逃离不了亡人对她的牵绊。

割舍是痛苦的,但人生就是如此,纵然过去诸般不舍,我们也总要面对现实。当秋叶把渡边给天国写信的意念一次又一次破坏时,令人怜惜的渡边虽然心有不快,可她亦明白,忘记藤井树是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死者已逝,生人总该面对新的生活。

只有相思苦

渡边博子对藤井树一腔相思,到最后却发现,自己很可能是藤井树心中所爱女孩的替代品。原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相思的人。相比于渡边博子对亡人的相思,藤井树对同名女孩的相思其实也是一种不可挽回的爱情。只不过,渡边博子将这份相思寄托于自己幻想的书信,而藤井树将这份相思寄托于与那个同名女孩长相相似的渡边博子。

你的陪伴是最美的情书(人生是一场与过去纠缠的旅途)(9)

那段年少时的记忆,时隔数年,男生藤井长大成人,却对那个青春时候暗恋的人儿仍旧痴心不忘。或许他无数个夜晚懊悔没有向那个同名女孩表白,只是在书架上借阅那些无人关注的书籍,写上“藤井树”这个名字,以此来作为永恒的纪念。于是,从渡边博子与秋叶的对话中我们得知,藤井树在刚刚见到渡边博子时,便迅速主动出手。面对一向不善接触女孩的藤井树,好友秋叶诧异不已。秋叶不知道,眼前渡边博子这副面容,让藤井树无数个夜晚思念伤怀,也让他时常懊悔当时没能说出“我爱你”。当藤井树第一次看到渡边时,所有青春时候的记忆再度浮现他的脑海之中,曾经的千般后悔,现在终于有机会弥补过往,他再也不能让这张脸轻易溜走。

你的陪伴是最美的情书(人生是一场与过去纠缠的旅途)(10)

有人或许为渡边博子可惜,这个深爱的男人到后来却把她当作一种替代品。可我并不这么认为。爱情貌似是两个人的事情,但是更多情况下,爱情所带给我们的愉悦和悲伤实则是一个人的事情。渡边博子爱着藤井树,无论藤井树出于怎样的诉求,只要二人曾经在一起快乐过、幸福过,我想这就够了。对于藤井树来说,就算把渡边当作那个同名女孩,只要和眼前人开心,这份感情也就够了。由于渡边博子与女版藤井树相似面孔,让两个人的恋爱成为了三个人的恋爱。不过我们不能否认,于渡边也好,于男版藤井树也罢,这段感情确确实实就是爱情。

你的陪伴是最美的情书(人生是一场与过去纠缠的旅途)(11)

​导演站在现实与过去的角度,以一条亡人与生人纠缠的线索,将故事娓娓道来。电影中其实不仅仅有渡边博子与男版藤井树对过去的依恋,也有女版藤井树一家人对已逝父亲无法忘怀的伤痛。导演把握着“侍死者如侍生”这一论调,全片虽然没有过度的悲伤,但在电影结尾处——将同名藤井树二人的故事讲述完之后,已经将故事中涉及的角色情感揉碎,落在了观众柔软心田。人类这一物种对“消逝”异常敏感,所以我们总有各种节日来纪念或者祭奠,一生蹉跎只是相思苦。如果把人生看作一场旅途,那么我们有一天老死时,回顾一生,其实拥有过许许多多的感动都是对于过去的纠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