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日军侵入灌云县境内,古老的运盐河就成了日军在苏北东部沿海地区的水上交通线,为了确保这条南北水上交通线的畅通,日军相继在运盐河沿线各城镇建立了据点,并在盐河东侧、北起新浦、南至淮阴筑起了一条近300华里的公路。水陆两条交通线犹如两道封锁线,把灌云县一分为二,盐河东称“灌东”,盐河西“灌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了保卫灌东地区丰富的粮食、棉花、食盐资源,同时牵制敌人,巩固我淮海、盐阜根据地。淮海区党委决定加强对灌东地区抗日斗争的领导。1942年6月,中共淮海地委、东灌沭中心县委决定成立灌东办事处(县级),管辖南到新响公路、东到黄海边、西到盐河,北到灌云的东门河之间的广大区域。任命原涟灌阜边区办事处工委书记陈少新为灌东办事处主任。灌东办事处办公地点设在北陈集镇境内的毗芦庵、淋河、封庄一带。

灌阳抗日历史(抗战中建立的灌东办事处)(1)

灌东办事处下辖三个联防区、共23个乡1个镇。

第一联防区,南到新响公路,北到义则河,东到小潮河,西到盐河,后来扩大到响水口。驻武小园(今大圈)、宋集一带,下辖张湾、合兴、姚湾、刘码、北固、大港、南华、北华、延平、三口等乡镇。1944年改为第一区,1945年5月改为张湾区。

第二联防区,南到义则河,北到岑池河,东到小潮河,西到盐河。驻北陈集。下辖岑池、梓安、梓乐、上淋、陈集、马台、张店、龙武、泽龙等乡镇。1944年改为第二区,1945年5月改为陈集区。

第三联防区,现地域均在灌云境内,南到岑池河,东到东门河,东到小潮河,西到盐河。驻王集,1944年改为第三区,1945年5月改为王集区。

灌阳抗日历史(抗战中建立的灌东办事处)(2)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5月,淮海行署改组灌东办事处,陈少新调离,淮海军分区1支队3团团长孙良浩继任灌东办事处主任。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灌东办事处并回灌云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由于斗争新形势的需要,灌云县又设置了灌东战略区(副县级),仍为原灌东办事处所辖区域,历时一年半,‘灌云县副县长何春台任灌东工委书记兼办事处主任。

1957年12月21日,江苏省人民委员会苏民委字2126号文发出关于设置四个新县的通知,文曰:“关于设置灌南、通如、沙洲、黄桥等四县一案,经国务院批准,现作如下通知,希遵照执行:一、设置灌南县,......,合计31个乡1个镇,296,640人,县人民委员会驻新安镇”。1958年3月,灌南县正式成立。原灌东办事处所辖的3个联防区有2个划属灌南县管辖。

灌阳抗日历史(抗战中建立的灌东办事处)(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