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是这样的大学#

倏忽间,中师毕业已经三十余年,每每看到年轻人背起行囊,奔向自己就读的大学,艳羡之心就油然而出。

上世纪八十年代,考上小中专成为吃国库粮的国家人员,成为每个初中生最向往的事情。1988年,我成为全国上千万小中专生中的一名。如今闭上眼睛,想起三年中专学习生活,仿佛就在眼前。

我就读的莒南师范坐落在鲁东南莒南县城。80年代,学校招收的师范生来自山东省临沂九县三区。我们那一届——八八级总共招收了六个班级,每个班48名学生,总计288人。三届学生,全校不足800人。加上全体教师,也就千余人。一座四层的教学楼,涵盖了所有的功能室。

刚入校的时候,住宿条件非常拥挤,我们八八级六班的18名女生和五班的12名女生挤在先前做教室的三间宿舍里。15张上下铺的架子床,及其学生生活用品,把三间宿舍摆得满满的。我的床铺在东北角上的架子床上层,每次从教室回来,到自己床铺上,要通过长长的,狭窄的通道。一不小心,就会踢翻了舍友的脸盆,弄掉了挂在床边的毛巾。早晨洗漱要趁早,偌大个宿舍区,总共五个水管,如果起床晚了,六点半以后起床,干脆就不要洗漱了,长长的排队接水的队伍已经排了半里路了。我和同学霞,常常在晚上大家都入睡的时候接满一盆水,牙缸里也接的满满的,省去了第二天早上的排队之苦。后来,慢慢发现,高我们一级的师姐们都是这样做的[呲牙]

洗漱难是 小问题,最难的是入睡。晚自习后,回到宿舍,舍友们都要来个卧谈会,聊天、八卦之声此起彼伏。想清净的同学就找来大部头小说,琼瑶的《窗外》,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国外小说《红与黑》、《傲慢与偏见》、《战争与和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等小说,成为同学争相传阅的书籍。在嘈嘈杂杂中于一隅安静地读书,成为很多同学的首选。

条件虽然艰苦,我们却乐在其中。

忘不了和霞在一起在黑板练字的情景。为了错开吃饭高峰,我和霞相约,每天中午放学后,同学们都去打饭了,我们在教室多呆10分钟,在黑板上练字。

看我同学霞的字

怀念那时的青葱岁月(那些难以忘却的青葱岁月)(1)

同学霞,普通话说得特别流畅,字正腔圆,初中时候就曾做过学校播音员,为了跟她学好普通话,晚饭后,在教学楼后面操场上,我们每天至少要走五圈。霞成为我普通话学习的指导老师。

萍是我的同桌,她和我一样不喜欢数学课,每到数学课,她就掏出金庸的武侠小说看,遇到生僻的字,我就给她查字典。和她同桌的一年,一本新华字典都被我翻烂了。还好,在一次班级组织的趣味认字大赛中,我胜利夺魁。[呲牙][呲牙]

芳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姑娘,师范时候,就立下了宏愿。她读书范围广,无论哪种书籍都涉猎,兴趣爱好广泛,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关心时政,热心公益。和她在一起,往往被她浑身洋溢的对新鲜事物的热情所感染。

同学一峰,是我的初中同班同学,更是我师范的同班同学。记得师范第一年,我得了痢疾,非常严重,学校要求我回家治疗,一峰买了车票,陪我回家,一路上,我偎依在她身旁,下了车,她扶着我,把我送回了家。那一幕幕温情的镜头,没齿难忘。

同学二峰,是我学习诗词歌赋的好伙伴。每个周末,我们会带着一本诗词到扁山脚下,或者学校西北的天桥下的大片田地里,开展一周背诗汇报赛。我们遇水说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越山背诗,“五岭逶迤腾细浪”;闻花吟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岁月静好,我们寻诗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