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皮影的看法和探索中的收获(皮影文物的保护修复线上讲座在)(1)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馆内业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推动馆藏文物的科学保护和有效利用,12月8日上午,平凉市博物馆邀请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员张杨先生做客“平博讲堂”,为全馆职工作了题为“皮影文物的保护修复”线上讲座。

张杨先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研究生,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史和有机质文物保护基础理论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与国家文物局科研课题10项,主持完成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技术推广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皮革文物保护研究》专著1部,获专利2项,获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创新一等奖1项,湖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文物保护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深耕细作,成果丰硕。

皮影历史悠久,流传已近千年,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形成的独特艺术品种。皮影是平凉市博物馆第二大藏品门类,藏量多达2000余件,主要有人物造型、龙凤禽兽、花树虫鱼、亭台殿阁、军帐兵器、陈设用具、车船马轿等,其设计繁而不乱、纤巧有致,是“陇东皮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讲座,张老师通过大量详实的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皮影戏的历史、派系,皮影的传统制作工艺,皮影文物的病害、保护修复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皮影文物保护探讨了文物的预防性保护,使大家对皮影艺术、皮影文物的保护修复和文物的预防性保护等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系统地学习。讲座反响热烈,大家纷纷表示要将张老师讲授的知识很好地消化吸收,并在具体业务中加以运用,努力提升馆藏皮影文物的科学保护和研究利用水平。

对皮影的看法和探索中的收获(皮影文物的保护修复线上讲座在)(2)

千余年来,皮影为中华大地儿女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太多的喜悦和乐趣,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今天,皮影不再多以“演员”的价值存在,而是以中华民族的独特艺术品藏进了博物馆。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我们的民间艺术,如何保护和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是需要深思和研究的重大课题。正如所说,“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近年来,平凉市博物馆紧跟时代步伐,守正创新,不断致力于地方文化和馆藏文物保护研究和活化利用,通过“平博讲堂”平台,先后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具有较高专业水准和较大社会影响的专题学术讲座,不断促进文物考古研究成果转化利用和社会共享,为推动全社会共同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应有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