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几个细节叫人细思极恐(这片不能看说是虚构)(1)

2016年夏天,西宁一家电影院外,排着几十米长的队伍…这样的阵仗,令刚读完研的张涛惊呆了。

他没想到,自己一边读书一边拍的电影会这么火。

他更没想到,这部低成本、制作粗糙、全片山东话的电影,一举获得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奖:《喜丧》

这部电影几个细节叫人细思极恐(这片不能看说是虚构)(2)

山东枣庄,一个土不拉几的村庄里,有一栋小小的黄泥炕房。

这里住着一个老太太,86岁,用她的话来说:半个身子躺进了棺材。

这部电影几个细节叫人细思极恐(这片不能看说是虚构)(3)

这部电影几个细节叫人细思极恐(这片不能看说是虚构)(4)

老太35岁就守了寡,那时,她最大的孩子13岁,最小的才9个月。

她咬咬牙,一个人把四子两女拉扯大,她种过地、讨过饭、挑过粪…为了养家,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

她说:把孩子养大,是我这辈子最成功的事。

每晚睡前,她都要跪在地上向观音磕三个头,求菩萨保佑孩子们平平安安。

这部电影几个细节叫人细思极恐(这片不能看说是虚构)(5)

现在,最小的孩子也四十多岁了,他们买了房,结了婚,生了娃,娃又生了娃,有的就留在了城里、镇上。

曾经热闹的大家庭,如今只剩下老太一个人住。

这部电影几个细节叫人细思极恐(这片不能看说是虚构)(6)

有一天,老太摔了一跤,身体不利索了。

由于儿女们各有各的忙,一合计,决定把老太送去敬老院。老太不想去,大家一起给她做思想工作。

老三说:娘,你别给大家添乱了,大家都忙,你不去,谁伺候你?

老五说:娘,你还记得隔壁疯子大娘吗?死了好几天才被人发现,满身是蛆。

老二说:钱交了,表也填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好不容易说服了老太,敬老院又没床位了,住得近的三个儿女,只好轮番接老太到自己家住。

这部电影几个细节叫人细思极恐(这片不能看说是虚构)(7)

老太先去了老二家。

老二的儿女都进城打工了,留了几个孙子孙女给老两口带,老二两口子每天忙得团团转。最小的孙子刚断奶,儿媳妇就急着要回城赚钱。

老二媳妇不乐意了:这怎么行?本来家里孩子都带不过来了,现在倒好,又添个老的。这上有老、下有小的,你叫我怎么弄?

这部电影几个细节叫人细思极恐(这片不能看说是虚构)(8)

这部电影几个细节叫人细思极恐(这片不能看说是虚构)(9)

识趣的老太只好离开老二家,搬到老三家。

老三家在县城里,媳妇嫌乡下人脏,老太刚进门,就把她的行李全部扔到了仓库。老太用过的手绢,她用夹子夹着送回去。老太用过的东西,她当着老太的面,扔进垃圾桶…

老三看在眼里,却一句话都没说。

这部电影几个细节叫人细思极恐(这片不能看说是虚构)(10)

这部电影几个细节叫人细思极恐(这片不能看说是虚构)(11)

这部电影几个细节叫人细思极恐(这片不能看说是虚构)(12)

老太又搬到了小女儿家,小女儿给她买肉买菜,给她洗澡擦屁股,空了还陪她聊天…老太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安定下来了。

没想到,跑运输的外孙,突然车祸死了,女儿家陷入了混乱…

这部电影几个细节叫人细思极恐(这片不能看说是虚构)(13)

这部电影几个细节叫人细思极恐(这片不能看说是虚构)(14)

这部《喜丧》,于2015年拍摄完成,是导演张涛的处女作长片。拍摄成本只有150万,因预算不足,电影没有精美的画面,所有的演员都是普通村民,有的人甚至之前连照片都没拍过几张...

可就是这部电影,在FIRST青年电影展上斩获最佳影片奖,还入选了戛纳,豆瓣得分7.9。

引起了不少媒体关注,记者们都惊呆了:这些老人群演太棒了,导演是怎么调教的?

这部电影几个细节叫人细思极恐(这片不能看说是虚构)(15)

这部电影几个细节叫人细思极恐(这片不能看说是虚构)(16)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喜丧》,啥叫“喜丧”?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死者德高望重,福寿双全,家族兴旺,年纪八九十岁,寿终正寝,儿孙们那么悲伤,停灵三至五日,大摆宴席,招待亲朋好友。

这部电影几个细节叫人细思极恐(这片不能看说是虚构)(17)

电影的片名,剧透了故事的结局:老太死了。

而我们观众,则亲眼目睹她一步步被逼上绝境的全过程。电影后半部分,老太的病越来越严重,一天会尿好几次裤子。

看病就要花钱,儿女们为了谁出钱的事,在老太面前争执不休,有人甚至大吼:娘在谁家有病,谁就掏钱看!

这部电影几个细节叫人细思极恐(这片不能看说是虚构)(18)

为了不连累儿女,老太只好搬到牛棚里住。

有一天晚上,她择了个时辰,梳洗打扮,穿戴整齐,揣着一张老旧的全家福,咽下了一包老鼠药…

这部电影几个细节叫人细思极恐(这片不能看说是虚构)(19)

这部电影几个细节叫人细思极恐(这片不能看说是虚构)(20)

随后,全片最讽刺的一幕出现了:儿女们兴高采烈的给老人举办了一场盛大喜丧。

他们搭起了戏台,请来了乐队,唱歌唱戏,还有美女跳艳舞。一个男人跑了上去,一边跳舞一边脱衣服,和舞女近身肉搏…台下成年人乐呵呵,小孩子一脸茫然。

老人的黑白照片就放在舞台下,静静的看着这一切…

这部电影几个细节叫人细思极恐(这片不能看说是虚构)(21)

这部电影几个细节叫人细思极恐(这片不能看说是虚构)(22)

电影虽是虚构,却来自残酷的现实。

导演说:我的外婆和奶奶,老了以后也是被这样“扔来扔去”。在很多农村人看来,解决养老问题的其中一种方法是干掉老人。我觉得这很可怕。

这部电影几个细节叫人细思极恐(这片不能看说是虚构)(23)

近几年,中国农村老人自杀率上升到了世界之最。

新京报曾做过统计,在2009到2013年期间,农村的自杀率是城市的2.7倍,而其中绝大部分自杀的是老人…

由于贫困、子女拒绝赡养等原因,许多老人被迫独居,几乎得不到照顾,假如失去行动能力,就只能等死。

更可怕的是,现在很多村子里,大家已经对老人自杀见怪不怪了,甚至觉得这属于“正常死亡”。老无所依,在一些农村里,成了最正常不过的事。

这部电影几个细节叫人细思极恐(这片不能看说是虚构)(24)

曾经有这么一个新闻,一个外出打工的儿子听说父亲病重,请了7天假回家,结果父亲看见他,病情缓解了。

他却问父亲:你到底死不死啊,我只请了7天假,还包括了帮你办葬礼的时间!

老人一听,当天晚上就自杀了。

儿子办完丧礼,第二天又回到厂里工作。

难怪有老人在谈论自杀时幽默地说:药儿子(喝农药)、绳儿子(上吊)、水儿子(投水),这三个儿子比亲儿子可靠。

这部电影几个细节叫人细思极恐(这片不能看说是虚构)(25)

2014年,中青报一则报道震惊全国。一个69岁老人仔细沐浴,换上一身干净衣服,在客厅里一边为自己烧纸钱,一边喝下半瓶农药。纸钱烧到一半,就断了气。

相熟的邻居说:他怕活着给孩子们添负担,于是决定安排自己死去。

在老人的葬礼上,村人和亲戚几乎都没有感到惊奇和悲哀,大家谈笑风生。记者问及老人的儿子时,他笑着说:人总是要与活人过的,难道还与死人过日子不成?

这部电影几个细节叫人细思极恐(这片不能看说是虚构)(26)

还有一对患癌的夫妇,受不了病痛的折磨和高昂的治疗费用,打算一起自杀,又怕孩子受到不好的影响,于是相约一个死完另一个再死,还刚好踩在对方的葬礼上,这样就能给孩子省下一笔殡葬费。

这部电影几个细节叫人细思极恐(这片不能看说是虚构)(27)

导演说:可能是我们太关注生活本身,忽略了我们家庭的老人,我们的母爱,我们的亲情。

在电影结尾,老太丧礼后没多久,老二媳妇也在家摔倒了。有人说:谁让你不孝顺,这是恶有恶报啊!

可我却觉得,这是导演想告诉我们,老太的悲剧,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这仿佛是一个循环的魔咒,怎么也冲不破。

这部电影几个细节叫人细思极恐(这片不能看说是虚构)(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