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绿色中国】

以绿水青山为依托打造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

绿色中国黑龙江方正8月18日电(融媒体记者卢燕 符超 张帆 毛轶新)“你看,这就是我的小卖店,我还办了一个民宿,这几天生意不错,我一会儿得赶紧去把退房游客的房间收拾好,有人预定了,下午就到了。”村民徐义堂带着记者来到了他收拾得干净利落的小院。“从前我们都在山上干活,后来为了保护森林,在领导的带动和帮助下,我就开起了小卖部,后来又办了民宿。现在收入比之前多多了。”说话间,徐义堂满面笑容,嘴就没合上过。看得出,他是打心眼儿里高兴。他指着旁边的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红旗林场场长、场级林长侯振洲说,“得感谢他,给我们想办法,不然我们也不知道咋整。”

村民朴实的话语道出了黑龙江省方林林业局有限公司全面推行林长制以后带给普通民众实实在在的实惠。更是实施林长制以来带动林区经济发展卓有成效的缩影。

1958年建局的方正林业局, 2019年8月改制为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森工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后,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近年来,着力在“新”上寻突破,在“实”上做文章,在产业发展上,立足寒地黑土,打好寒地、绿色、有机三张王牌,构建出了“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产业带基地,基地连万家”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同时,创新旅游发展思路,持续加强旅游设施投入,筑牢精品意识,不断推进林区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在发展森林旅游康养的同时,利用现有资源衍生出了青少年特色研学线路,为青少年自然教育摸索出独有的经验。方正特色,方林模式让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在多年发展,改制转型后持续发力,为国有林场的改革发展创出了一条新路。

以绿水青山为依托打造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

小音乐衬托大自然

白云飘,碧水流,青山葱翠,这是记者走进红旗林场见到的场景,参天大树高耸入云,瀑布溪流星罗棋布,小桥蜿蜒,流水潺潺,步步是景,处处动人,悠扬的背景音乐传来,深呼吸一下雨后清新的空气,泥土混合着草木的味道沁人心脾。山间小径上不仅苔藓湿滑,一个冷不防你就和野生动物来一次亲密接触。看,前面一条一米长的蛇正在悠闲地穿行在山间小路,毫不顾忌我们的惊呼,慢慢蠕动着。

侯振洲笑了笑告诉我们,不用怕,由于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在林子里遇上小动物是正常事。作为基层的场级林长,他亲历了林长制从推行到见成效的全过程。“红旗林场积极贯彻落实公司党委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的部署要求,在推行林长制的过程中,我场严格落实责任区域内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构建了党政同责的林长制组织责任体系,对施业区内34个林班、11213公顷的林地实行网格化管理,设立场级林长2人、副林长3人,专职管护员16人,按照管护责任区划分3个管护片区,每天坚持派出3支管护队伍,对所负责施业区森林资源进行巡护管护以及对森林培育、森林病虫鼠害防治、森林防灭火进行巡查。”

他指着路边高大的红松告诉记者,“这里的红松是一大特色,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很多古树全赖于多年来的保护措施,18日在我们林场将举行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方林暨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中就会在我们这里有认养红松的仪式。”

以绿水青山为依托打造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3)

据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辛文家介绍:自林长制实施以来,建立健全了局场两级责任体系,全局设立局级林长2人,局级副林长5人, 所属18个林场设立了场级林长,656个林班,全局600多个生态护林员,20万公顷林区全面落实了保护责任人。同时,建立了林长 警长,林长 检察长,林长 法院院长的工作机制,明确企业与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在森林、湿地、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等生态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和执法监督中的共同职责,全面构建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保护新格局。

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大好局面的实现,让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去年东北虎就在这里溜达了一圈。今年年初,这里又两次发现了“山大王”——野生东北虎的足迹,足以说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成效。

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总经理谌建华告诉记者,东北虎频繁现身也是多年来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结果。“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林业长期消耗森林资源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森林资源呈现恢复性增长,森林生态系统逐步稳定,特别是2014年全面禁止商业性采伐以来,森林资源得到抚育和修护,天然林系统自我修复功能增强,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以绿水青山为依托打造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4)

那片苗圃很兴旺

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让响河林场因去年被东北虎光顾而出了名。响河林场生态护林员程忠强就是当时发现东北虎踪迹的见证者之一,提起这,他一脸兴奋:“那是2021年11月,我们在巡护过程中发现了野生东北虎的粪便与脚印,我们赶紧报告情况,当时更多的是兴奋和欣慰,这证明我们这里生态环境好啊,我们每天巡护是有用的。”

不仅被东北虎光顾,更让响河林场人高兴的是他们林场林下那一片苗圃的兴旺。“你看这些就是赤松茸,俗称‘大球盖儿’,是利用农作废弃物比如秸秆等再回收利用,经处理后发酵后来形成养分,促进赤松茸的生长。它的生长期在45天左右,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效益可观。”响河林场90后场长温洲光指着林下种植培养的赤松茸高兴地介绍着。

以绿水青山为依托打造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5)

△赤松茸

“我们这里不但有林下赤松茸,还有500亩银杏苗圃、20亩银杏采叶林种植基地,那才是真正的很壮观。走,我带你们看看去。”

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了,碧蓝的天空,朵朵白云,阳光普照的正午时分,一望无际的绿色苗圃,随手一拍就是大片儿,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实在想象不到银杏苗圃如此美丽。

开展这个项目之前,公司领导和相关人员对银杏苗圃进行了效益分析,按500斤种子70%的成活率算,这500亩的收益竟有千万元,而银杏采叶林的收益一年也有8万余元。

以绿水青山为依托打造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6)

△银杏苗圃

这么好的收益,多香。难怪从场长到种植户看着无边的苗圃忍不住地笑呢。

五加有刺很难栽 下得苦工效益来

特色林下经济正是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在国有林场改革中摸索出的“独门秘籍”,也正是这个秘籍富裕了一方百姓,也让企业得以更快速发展。而林下经济里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刺五加的培养和种植。

“这是我承包的400多亩山地,你看那些都是我种植的刺五加。”曙光林场刺五加种植户王斌拿着镰刀一边打理着杂草,一边给记者挑着可以“入眼”的刺五加苗。

以绿水青山为依托打造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7)

△已经打籽儿的刺五加

“来,这株好,都打籽儿了。”王斌在一颗粗壮的刺五加苗前停下了脚步,打开了话匣子:“我是2020年开始种植刺五加的。当时,公司为促进林区经济发展,让职工群众增加收入,号召我们进行林下栽植刺五加。我是第一个承包的,我承包了林场11林班431市亩林地栽植刺五加,已经3年了,目前已栽植352市亩,剩余79市亩预计今年秋就可以栽植完成。”

王斌告诉记者,他之所以认可林下栽植刺五加这个项目,是因为自小生长在林区,对森林里的野生中草药比较了解。作为“寒地龙药”之首的刺五加具有“补中益精、坚筋骨、强意志”的作用,林区人大都用它的果实来泡酒治疗神经衰弱,而且随着野生资源逐年减少市场需求逐年增加。刺五加浑身都是宝,叶片可以做成茶,根茎可以提纯做成膏,果实就用来泡酒,是失眠的终结者。王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市场价格每市斤鲜杆茎3元,每亩产鲜杆茎1500市斤,收入可达4-5千元。

“这些苗子都是公司免费提供给我们的,而且还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更有很多优惠政策,比如我们可以自行挑选适合栽植刺五加地块,林场还把森林抚育任务优先分配给我们刺五加栽植户。再过几年我的刺五加成熟了,也不用担心能不能卖出去,公司统一收购,到时候收入应该是可以的。”

刺五加要栽植5年方才成熟,由于栽植时间不同,最先栽植的成熟收获后,刺五加还会再生长,而且发芽多,长得更快。这片采完了,那片又成熟了,如此循环,经济效益是可以持续的。“这么一大片苗子,我一年至少要打理两次,春秋两季来打理就行了。这一片都是三年苗,很快就能有收成了。”

这里像王斌这样的种植户不在少数,而且这是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开展林下经济的招牌项目。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森林经营管理部部长周乃君介绍:在发展北药产业上,他们立足林区林下资源优势,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将刺五加确定为北药重点产业项目之一。制定了一期16万亩刺五加发展规划,建成500亩育苗基地,可产苗2000万株,保障了栽植苗木自给自足。同时,公司大力扶持职工发展刺五加产业,与职工承包户合作经营,签订二八分成承包合同,按照公司20%,承包户80%的比例进行效益分配。共签订承包合同353份,地块分布在18个林场、189个林班。管理上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发包、统一栽植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建档立卡的五统一”管理,为种植户提供刺五加种苗和技术服务,降低了职工的经营风险,激发了职工参与热情,使刺五加产业扎实推进。

以绿水青山为依托打造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8)

△刺五加苗圃

如此大规模的种植力度和速度,刺五加苗是怎么解决的呢?为保证刺五加林下栽植苗木能够自给自足,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规划建设500亩刺五加苗圃,分布在4个林场。其中,红一苗圃有135亩育苗苗圃。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森林经营公司经理关健介绍, 红一林场刺五加育苗基地2021年建成,今年全部用于培育长梗刺五加苗木。为满足育苗需要,苗圃配备了新型多功能作床机、振动式起苗犁、自动喷灌等设备,现有自动喷灌设备一套,11千瓦电动机水泵4台、潜水泵4台、深水井2眼,大型晒水、储水池3处,喷灌管道14480延长米。另外,苗圃配备了具有林学专业中高级以上职称管理人员8人,技术员15人,熟练技术工人40名。在半个月的刺五加播种期间,公司组织基层单位干部职工400多人参加义务劳动,每天早3点出发,晚7点收工。自2021年10月种子处理到2022年5月22日播种结束,干部职工累计参加义务近1.4万人次。现圃内苗木长势良好,可产成苗2000万株,能满足秋季刺五加林下栽植需要。

小木耳 大情怀

木耳可是东北的特产,木耳种植也是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重点扶持的项目。在星火林场的木耳种植基地,记者见到了这里的食用菌种植大户相开亮,他从2013年转行开展黑木耳种植项目,至今已近10年。“种植黑木耳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见效快的好项目,我记得我刚开始做的时候每袋纯利润就在1元以上。当时,我就开始选地构建发菌大棚、晾晒大棚,第1年就做了7万袋菌包,挣了不少钱。”

尝到了甜头后的相开亮在随后的几年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现在经营15万袋菌包,从去年开始,随着小木耳大产业的迅速发展,木耳的价格和利润也提高了,现纯利润达到每袋2元以上,他一年纯收入达到35万元以上,成为这个林场的种植大户。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相开亮自己富了,不忘乡亲们,他积极帮助身边的职工群众,进行技术指导,把自己所知道好的技术与经验都无保留的告诉身边的做菌户,让大家把利润达到最大化。在他的带动下,加上公司领导和场领导的大力扶持,星火林场的木耳种植成为了这里的特色和致富法宝。

以绿水青山为依托打造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9)

△星火林场的木耳栽植基地

星火林场场长徐坤介绍,星火林场属中温带大陆性温润气候,雨水充足,昼夜差较大,是黑木耳生长最佳环境。“我们林场黑木耳产业兴起于2012年,我们多次带领做菌大户到苇河、亚布力等地考察学习黑木耳先进的栽培工艺和技术,建立了日产5千的家庭模式的菌包厂和大棚式钢架养菌棚。现在星火林场共有63家农户参与黑木耳种植,生产菌包厂有4个,日加工达5.3万袋,养菌大棚117个,挂袋棚24个,晾晒大棚43个,总摆放量390万袋,产值预计可达到1200万元,个别黑木耳种植户年纯收入可达30余万元。”

河蟹味美很出名 只是未到上岸时

沙河蟹近年名气越来越大,想要买到不容易,就连看人家一眼都很难,我们来的就不是时候,未到上岸时,人家不露面。

在沙河子林场的河蟹养殖区,池塘里很平静,哪里有蟹的影子。沙河子林场河蟹养殖户李振建告诉记者,得再过一阵才行,他们的蟹不到成熟之时是不会上岸的。

河蟹养殖是沙河子林场历经20多年的保留项目,河蟹也成为他们的“拳头产品“,由于沙河蟹味道鲜美,常年供不应求,而且价格不菲。

以绿水青山为依托打造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0)

△沙河子林场河蟹养殖池塘

沙河子林场河蟹养殖始于2000年春季,当时这可是一件新鲜事,大家都抱着怀疑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项目。养殖户李振建经过连续两年地审慎观察和考证,在2002年加入到了河蟹养殖行列中。

“经过20年的经营,我的河蟹养殖规模由当初的3市亩发展到如今的16市亩。现在每年投放蟹苗270斤,平均每年产商品蟹960斤左右,年销售额大约4.8万元,平均售价50.00元/市斤,纯利润3.9万。每年不到中秋节就卖完了。”

在20年的河蟹养殖过程中,李振建也经历了很多困难,从最初缺乏养殖经验不足,导致河蟹病死率高成活率低产量低,到后期随着林场河蟹养殖规模的迅速发展壮大,商品蟹产量急剧增加,销售压力大增。“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林业局、林场各级领导都给与了河蟹养殖户及时地帮助和支持,从河蟹养殖技术的培训、商品蟹的包装、宣传、销售等各个环节予以指导,最终使我们的‘沙河蟹’由普普通通的‘统货’变成了地方名品,中秋佳节高端礼品蟹。”

沙河蟹质好价高,得益于他们自己独特的养殖技术,林场在饮食上下足了功夫,河蟹的饮食粗细搭配,荤素都有,生熟分开。喂小鱼,吃粗粮,坚决不用抗生素和饲料。河蟹吃的这么讲究自然长得肥美鲜嫩。李振建告诉记者,他把沙河蟹寄给在上海的亲戚,人家品尝后特意打电话,说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香的河蟹,对此赞不绝口。因为是纯天然自然生长,只有到了季节,它们才会自然上岸,养殖户把他们从池塘岸边检出来就行了。

沙河子林场党支部书记张国同介绍,仅林场养殖业年产值就有175万元,利润达87.5万元。

鸳鸯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周末早上九点,通往红旗林场的山间公路上,大巴车来来往往,停车场上已经没有多少空位了,大人孩子们拿着游泳圈,穿好泳衣,奔向响水河,跑向鸳鸯峰。这是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着力打造的国家4A景区鸳鸯峰繁忙周末的场景。

以绿水青山为依托打造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1)

△鸳鸯峰和玻璃栈道

鸳鸯峰景区位于石河与红旗两个林场,景区内山高林密,奇石秀丽,水流潺潺,山、水、林、石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幅“奇、秀、幽、险、神”的隽美画卷。2016年12月,这里被国家旅游质量评定委员会评定为4A级旅游景区。景区总面积3000多公顷,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响水河漂流景区、鸳鸯峰景区和鸳鸯峰景区旅游度假中心, “动、缓、静”三合一是景区的一大特色。动感游响水河,响水河漂流被誉为“龙江第一漂”,舒缓游鸳鸯峰,鸳鸯峰被称为“仙境第一峰”,最高处海拔1357米,体验静生活,鸳鸯峰森林康养中心被誉为“生态度假胜地”。

其中,网红打卡地鸳鸯峰玻璃栈道于2017年8月建成, 2018年9月16日正式面向游客开放,是黑龙江省内最长的高空玻璃鹊桥。鹊桥架设于鸳峰和鸯峰之间,全长214米,构成了情侣“爱一世”的意向,桥面距地面垂直高度292米,这是有情人“爱就爱”的誓言和承诺。桥身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89块钢化玻璃铺设而成,全桥承重50吨,给游客带来刺激体验的同时也保证了安全。鹊桥的建成,使千百年来隔空相望的鸳鸯双峰执手相连,从此天堑变通途,堪称现代工程与大自然奇景的完美结合。站在鹊桥之上,俯瞰脚下,不仅可以将壮美秀色尽收眼底,感受水墨写意的大气之美,还可体验漫步空中,脚踩白雲,腾云驾雾,凌空千米的神奇,挑战脚踏悬空,步步惊心的刺激。

鸳鸯峰高空玻璃漂流于2020年7月正式面向游客开放,是黑龙江省内首创的高空玻璃漂流项目。整条玻璃滑道为纯玻璃结构,全长1314米,也巧妙的呼应了情侣们“一生一世”相爱的美好夙愿,多处S型转弯设计,由4000余块钢化玻璃铺设而成,安全系数极高。把高空玻璃速滑与水中激情冲浪融为一体,绝对是一场速度与激情完美结合的非凡体验。

同时,响水河漂流被誉为“龙江第一漂”,红旗森林康养中心被誉为“生态度假胜地”。在传统项目的基础上,近年来景区又陆续开发了特色体验项目森林极速滑道等。

以绿水青山为依托打造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2)

△密林水边的康养别墅

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旅游管理部部长徐丛亮介绍,自森工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后,他们就积极探索转型发展,在 “两山”理念指导下,力争靠山吃山念好“山字经”、做活“林文章”、打好“生态牌”。当地森林旅游业通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一到多样持续稳步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鸳鸯峰景区为代表,以响水河漂流、红旗森林康养中心为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格局。

多彩森林 花样研学

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鲜明的旅游特色以及优质的旅游服务,方正林区深受广大旅游爱好者喜爱,景区品牌影响力、游客满意度显著提升,先后获得了 “黑龙江省自驾车友最喜爱的旅游景区” “中国森林体验基地” 中国森林体验基地”等称号,还入选“百姓心目中最美景区”“2018品牌价值黑龙江省旅游品牌前十强”“全国生态旅游康养最佳目的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这里被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组委会办公室评定为“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基地”。

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桂安介绍,他们在发展森林旅游的同时开发了多条特色研学线路,深受青少年喜爱。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鸳鸯峰景区的多彩森林研学线路,从进入林区,青少年就会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线路设计得错落有致。在爬山过程中,青少年可以看到不同海拔上的不同植被。在上山之后的一线天站点,由于多年地质变迁形成了的千奇百怪的石阵,不但让人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对青少年了解地质地貌很有帮助。之后就进入了一条原始森林步道,为了充分展示原始森林的原真性,除了铺设的步道,这里几乎没有其他人为干扰,原始韵味浓,穿行其间,乔木、灌木错落、野花摇曳,地衣苔藓遍布其间,还有各种小动物,能深切地感知原始森林的样貌。

以绿水青山为依托打造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3)

△扫一下二维码冷杉的介绍就出来了,随时随地涨姿势

和它相邻的响水河漂流研学项目先是数公里的自然河道漂流,青少年可以了解两岸水文地理的特点和知识。到了下游,有一段是水利发电站的人工渠,水流平稳,这条线路的亮点是到终点后可以去参观水利发电站,见证从水流到电流的全过程。

而陈家亮子林场茁壮成长的原木培育研学线路中一个点就是400亩原林业部部级苗圃,这里为林区绿化造林提供苗木,在这里可以看到从种子播种到出苗到管理育苗全过程。第二个站点便是著名的刺五加林下种植基地。从育苗到栽植再到加工厂出成品,青少年可以参观这一循环经济链的全过程。

另外,另一条原始森林的研学线路里,一颗千年树王能让青少年体验树木的伟岸和自然的力量;而在防火基地的研学项目里,登上瞭望塔体验是一大特色,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见20公里以外的场景,同时,还能全程了解防火队员一天的工作流程。

以绿水青山为依托打造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4)

△林场一望无际的绿色

多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导下,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不断探索发展路径,以森工集团党委“28”字建企方针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结合公司实际,经过不断积累、摸索和创新,找准产业发展新定位,确定了“168”产业发展布局,打造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生态产业体系,推进了“一带、六园区、八大产业”体系建设,为“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破解国有林场改制后,企业发展的现实难题,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提供了方正样本。

本文来自【绿色中国】,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