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相信“相由心生”,认为一个人的相貌,往往反映着他的性格、气质和人品,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观人术”。

十句俗语句句扎心(两腮无肉不可交)(1)

早在战国时期,鬼谷子就提出了一些识人用人的原则和方法,到了三国时期出现了《观人经》,再到近代名臣曾国藩的《冰鉴》,这些都是观人术的精华之作,直至今天,在心理学、管理学方面仍然发挥重要的参考作用。

此外,几千年来流传下来大量的观人谚语,往往一语中的,更生动也更实用,比如我们常见的有一句话,叫“两腮无肉不可交”。

“两腮无肉”,就是腮部比较清瘦,说得难听点叫“尖嘴猴腮”。这样的人,不建议和他交往过深。为什么呢?

十句俗语句句扎心(两腮无肉不可交)(2)

这里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说“两腮无肉”的人,长期肝气郁滞,做事容易心浮气躁,似乎总是一肚子的怨气,待人则偏于尖酸刻薄。

与之相反,整个面部显得饱满、协调的人,如所谓的“国字脸”,一看就是厚道之人。

另一种说法是,“两腮无肉”的人,往往生活环境不太理想,这样的人容易把利益看着比较重,偏向于斤斤计较,一点小事就有可能导致关系紧张。

不管以上哪一种,都是有比较明显性格缺陷,交往起来会非常累,所以有“两腮无肉不可交”的说法。

十句俗语句句扎心(两腮无肉不可交)(3)

其实,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一句话,说得更直白,叫做“满脸横肉是凶相”。

需要注意,“满脸横肉”不仅仅是胖,有些人的脸长得胖嘟嘟的,像弥勒佛一样,很可爱,这个可不叫“满脸横肉”。

那什么叫“满脸横肉”呢?就是脸上有那种比较深的横纹,或者一道道褶子的,有些老人家会形象地称之为“凶纹”。

十句俗语句句扎心(两腮无肉不可交)(4)

我们在影视作品中常看到一些恶霸、打手,很多都是这样的“满脸横肉”。

为什么有这种面部特征的人比较霸道,习惯逞凶斗狠呢?

其实这也有一定根据,就是人在平常生活中如果总是“疾言厉色”,很少给人好脸色,也就是“戾气”很重的话,那久而久之,他的脸上就会形成大量的这种横纹,成了一副凶相。


十句俗语句句扎心(两腮无肉不可交)(5)

不管是“两腮无肉”还是“满脸横肉”,讲的都是一个概率问题,我们不要把它们绝对化。就像孔子有个弟子叫子羽,孔子一看这人相貌不好,很不喜欢,最后才发现自己走了眼,所以留下一句话叫“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但不管怎样,这些俗语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经验当中总结出来的,就像老农看看云霞或露水,就知道明天是晴天还是下雨一样,都是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很有实用价值。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转发!

相关文章:

每天学点《鬼谷子》:做人不能没点城府,否则吃亏的是自己

《易经》:把握6大节点、18字密钥,人生从此顺风顺水

《道德经》奥秘:老子眼中的世界,到底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