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1)

1918年1月,一只通信犬越过战壕给前线传递信息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00年前,就是1914年七月份到1918年11月份之间的一场世界大混战,总共历时四年三个月零两周,也是人类首次全球范围的大规模混战,虽然主要战场是在欧洲,但是全世界范围很多国家都有参与,根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总共有将近7000万人参与战争,死亡人数达到1800万人,丧生者中一半是军人,一半是普通平民。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2)

咱们今天就重点介绍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其实在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那些国家之间的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经过长年的战争最终形成了几个比较大的国家,分别就是英国、法国、意大利、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我刚才说这几个国家都是100年前的,这些国家和现在的国家不完全一样,国家之间大部分都有矛盾,只要是接壤一般就有领土争端,没接壤的关系也不好。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3)

其中矛盾比较大的就是英法德三国,因为他们三个国家海军比较强,抢占殖民地的时候经常闹矛盾,特别是抢非洲的时候,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法国和德国首先就变成工业强国,他们发现非洲矿产资源丰富,所以都来抢资源。在瓜分的过程中,一碰着就打了起来。所以这三个国家的矛盾,不仅是因为他们交界或者离得近,主要还是利益上。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4)

德国和法国关系不好,德国就怕法国打过来,而且德国东边俄罗斯帝国一直也虎视眈眈,实力非常强,德国担心被俄罗斯和法国联手夹击,所以他首先就跟俄罗斯说:咱俩和平发育吧。这样的话,德国就可以安心看着法国,就算法国打过来,德国就可以应付。然后他向下面奥匈帝国提出结盟,这样就形成了德国、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三国联盟,之后德国就安心开始发展工业。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5)

当时正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代表能源就是电能和石油能源,代表的技术就是无线电技术,还有内燃机技术,代表的产物就是汽车,飞机、冰箱、电话都是那时候出现。德国没有战争,很快就变得非常强大,最早的汽车就是在19世纪末的时候在德国出现。那么德国在发展的时候,俄罗斯帝国在干什么呢?这个德国下面有个奥匈帝国,奥匈帝国下面有个奥斯曼帝国,当时奥斯曼帝国发生了内乱,因为奥斯曼帝国有很多民族组成,这些民族的要求自治,于是就内乱。俄罗斯帝国就趁他内乱已支持其中某一个民族为由就把它给分裂了,而且俄罗斯帝国也趁乱抢了一块土地,这个奥斯曼帝国北边儿就分裂出好几个小国家,比如说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这些都是在俄罗斯帝国的资助下出来。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6)

俄罗斯这个分裂其他国家的做法,突然就让德国有点儿紧张,其实不光德国紧张,周围的所有国家都紧张,其他国家就怕他继续打下去,于是在1878年的时候,在德国柏林开了个会,这个会议的目的就是要限制俄罗斯继续向西扩张,在这个会议上俄罗斯帝国就和其他所有欧洲国家就达成了共识不再向西扩张,但是俄罗斯心里是非常生气,尤其是对德国特别生气,他说咱俩是盟友,我也不打你,让你好好发展呢,我扩张我的,跟你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你反对我扩张呢?不讲义气。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7)

德国一看俄罗斯帝国怒了,马上就和奥匈帝国达成军事同盟,后来德国和奥匈帝国还是有点不放心,所以他们就把意大利也拉进来,就形成了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的三国同盟,就相当于把原先的俄罗斯踢掉了,换成意大利。意大利为什么愿意加入这个德国同盟,是因为意大利跟法国关系不好,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就是这个概念。在这个时间点,也就是188几年的时候,当时欧洲工业最强的三个国家分别是英国、法国,还有德国,这几个国家为了把这个大量的工产生产出来工业产品卖给别人,就不断的在海外扩张殖民地,因为他们工厂生产也需要原材料就从殖民地来做,好的东西就卖到殖民地去,英国在当时比较大的几个殖民地有印度、澳大利亚、南非,德国占了非洲几块地,还占了青岛和新几内亚,法国也占了非洲几块地,还有越南这些。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8)

在这个海外扩张过程中,法国就注意到德国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就觉得这个德国的威胁越来越大,本来他俩就是世仇,于是法国就暗中和俄罗斯帝国结盟,暗中的说如果德国不老实,还继续扩张下去,咱们就夹击他。同时法国还和意大利暗中结盟,说如果我收拾德国,你不要来帮忙,意大利说好。在这个地方其实就很奇怪,意大利和德国结盟,和法国也结了,意大利为什么会和法国结这个暗中的盟,是因为意大利另一端和奥匈帝国接壤也有领土争端。所以现在和奥匈帝国矛盾比较大的时候,他就和法国结盟,当和法国问题比较大的时候,就和奥匈帝国结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此一时彼一时,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9)

这个德国的高速发展还让一个国家非常的不自在,就是英国,英国为什么不喜欢德国是因为德国利用他下面的奥匈帝国,以及下面的奥斯曼帝国,向中东的地方修一条铁路,奥斯曼帝国的南端是阿拉伯,那个地方有石油,德国就修了铁路,经过他所有的盟国,到了这个出产石油的地方,不断往下送油,英国也看好这块儿石油,英国如果想拿到这个石油资源的话,就无法避免和德国产生冲突,所以这些矛盾其实要么是领土,要么是资源之间,并没有正义,都是为了自己发展。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10)

所以德国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实质上欧洲形成了两大势力,一大势力就是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形成了一个联盟,还有一方就是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形成的一个联盟。还有一个我们没说到,就是这个奥斯曼帝国,为什么没讲他,是因为他一直发生内乱,他发生内乱之后,奥匈帝国就趁乱占了奥斯曼帝国一块地,就是最北边这个塞尔维亚旁边的地,占了这块地其实就造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这块地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因为这块地上住着的都是塞尔维亚人,塞尔维亚这个独立出来的国家一直盯着这块地,就想把他给占了,结果没想到被北边奥匈帝国给占了,塞尔维亚特别的不满。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11)

1914年6月28日的时候,一个塞尔维亚族的青年叫普林西普,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开枪打死了奥匈帝国的皇储,然后这个奥匈帝国就怒了,要求塞尔维亚交出肇事者,或者至少惩罚肇事者,而塞尔维亚无视这个要求。塞尔维亚这个国家并不大,他为什么那么强硬呢?因为它后面有俄罗斯帝国,它有个老大罩着他,所以他不害怕,而奥匈帝国也知道俄罗斯帝国是他背后的这个强大的支撑,不过奥匈帝国后面也有强大军事强大的德国,所以双方谁也不肯让步,最终是在暗杀事件发生一个月后,在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从此拉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12)

这个事件在历史上叫做萨拉热窝暗杀事件,那么战争开始之后,由于自己的小弟被打了,俄罗斯帝国的马上出兵帮助了塞尔维亚,就卷入了这场战争,而德国也在第一时间向俄罗斯帝国宣战,而德国要和俄罗斯队刚的话,他就先要解决背后这个法国,所以德国实质上是同时向俄罗斯帝国和法国宣战,他是这么打算的,先解决了法国,再去打俄罗斯。但是这个德国和法国交界这个地方防御是非常强,德国直接打是打不过去,于是他想绕过去,从弱的地方进去打他,而法国比较弱的地方就是法国和比利时交界的地方,于是德国就先把比利时给占了,然后再从比利时打到法国,比利时当时是中立国,这个中立国被打,英国看不过去了,英国出手帮助法国和比利时反击,德国卷进来的国家越来越多了。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13)

法国当时真的打不过德国,德国很快就打到巴黎去了,法国的国王都跑了,要不是后来英国来帮忙,巴黎就被攻陷了,就这样欧洲所有大大小小的国家,就像连锁反应一样,都开始混战,不光在欧洲打,殖民地也打。

另一侧俄罗斯也没有顶住德国的进攻,不过俄罗斯,把奥匈帝国打下了一块儿,那么战斗不仅在陆地上进行,海上空中也有大规模战争爆发,英国海军实力比较强大,但是德国的潜艇比较强大,所以在海上就形成了英国和德国的制衡,而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出现了空军作战,德国的空军实力也非常强大,它不仅飞机厉害,而且德国的设计师齐柏林设计出非常优秀的飞艇,叫齐柏林飞艇,这种飞艇在战争开始之前就已经有了,主要用作航空运输的。战争爆发之后德国把它用于侦察和轰炸任务非常厉害。这飞艇对伦敦进行过50次轰炸,当时的情况基本上就是不论任何一个国家,只要退一步就有亡国的危险。所以所有这些国家都把全国的力量集中在战争,全都到工厂去生产子弹和炮弹去了,就这样足足打了三个月。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14)

本来中立的奥斯曼帝国突然也作为德国奥匈帝国的盟国参战,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有仇,所以他肯定会帮助德国,奥斯曼帝国卷入战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英国,刚才说了,英国一直对于奥斯曼帝国南端的这些中东地区的石油有兴趣,所以在战争开始之后,英国就派了部队到南端去,想把这个地方给占下来,就和奥斯曼帝国打起来,所以不得已奥斯曼帝国卷入这场战争,就这样又打了半年多,也没分出胜负。但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有一个庞大的中立国被拉入了战争,就是美国。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15)

他怎么被拖入这场战争呢?就是在1915年5月7号的时候,英国皇家游轮卢西塔尼亚号在爱尔兰附近海域被德国潜艇击沉,当时船上总共有将近2000人,死了将近1200人,而这死亡的1200人当中,有198名是美国乘客,这个船就是从美国去往英国,德国在很早以前已经警告过美国了,说你那边的船不要往我这儿开,不管是你美国的船也好,英国的船也好,到了我这儿,我潜艇发现一定会打你。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16)

那么英国为什么敢把这个船从美国开过来呢?是因为这个卢西塔尼亚号跑得非常的快,说是潜艇追不上,事实上潜艇真的追不上,那为什么这个船被潜艇击沉呢?是因为当天有雾,这个船开的速度就减慢了一点,被潜艇发现了,一个鱼雷过去给他打沉了,由于死了198名美国乘客,美国政府向德国提出强烈抗议,这个时候国际舆论也开始谴责德国,因为德国这次攻击杀死平民,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美国开始秘密的组织军力,准备收拾德国,那么看到德国这边形势不妙,原本中立的意大利突然解除了中立地位,向奥匈帝国发起攻击,他当时和法国联盟也是因为他和奥匈帝国有矛盾,现在舆论都倒向了英法这一侧,说德国那边不好,意大利马上就明示了说我就是跟英法一伙的,来打这个奥匈帝国。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17)

英国为了石油资源,在南侧和奥斯曼帝国作战,但是奥斯曼帝国在中东地区的兵力相当强大,英国打不过,于是英国想了一招,这招特别厉害,就是首先它联合法国一起打奥特曼,但是你要联合法国,就必须给法国好处,所以英国跟法国就秘密达成个协议,说如果我们把这个奥斯曼打掉之后,我们怎么分,先给他分好,虽然还没打呢,我们先把它分了,分好了之后,咱们就打他,然后到时候按照约定来把它分掉,有了这样明确利益的话,法国就愿意出兵。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18)

后来英国又出了一招,就是奥斯曼帝国他确实很强大,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就是他对外特别的强,但是对内特别的弱,国家内部经常出现暴动,因为民族太多了,于是英国就抓住这一点,奥斯曼帝国在中东这块土地上住的其实都是阿拉伯人,于是英国就跟阿拉伯人说,如果你们帮我把奥斯曼帝国推翻的话,这块地就归你了,阿拉伯人觉得挺好,于是就帮助英国的国内起义,阿拉伯人这一造反,原本优势的奥斯曼帝国突然就转向劣势。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19)

到这里战争已经开始了两年多了,大家本应该都进入疲惫期了,打了这么长时间,粮食也都吃得差不多了,弹药也快用尽了,按理来说应该打不下去了,但事实上完全相反,越打越激烈,一个是因为加入了国家越来越多,情况越来越复杂,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科技的发展,在一战过程中科技不断的进步,发明出来各种各样新式的杀人武器,比如说坦克,钢铁战舰,机关枪,在一战之前有抢,但打一枪就得换一下子弹,射程也不是很远,结果一战打着打着就开始出现机关枪了,所以这个战争越来越惨烈。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20)

那么在这个时候,德国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他没有补给,因为它被英法俄罗斯包围着。他外边的殖民地都被人打掉了,所以没有任何补给,但是英国有补给,美国源源不断地给他送粮食,给他送武器或者送钱之类的,所以德国想我必须得找到外围的一个盟友来帮助我截断这条道,或者从外面攻击英法,他想到了墨西哥,为什么想到墨西哥?是因为墨西哥和美国一直有领土争议,于是德国在1917年一月份的时候,给墨西哥发一个电报,这个电报呢叫齐默尔曼电报,说咱们要不要结盟,我在大西洋上有强大的潜艇,可以阻断英国的物资补给,逼迫英国在几个月内求和,但是前提是美国不参战,一旦美国参战,那么我们可以向墨西哥提供大量的资金,帮助你们攻打美国,收回失去的国土。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21)

其实美国南部的新墨西哥州,德克萨斯州和亚利桑那州原先都是墨西哥的土地,就说你可以把这些地方夺回去,咱们里应外合但是这个电报的内容,被英国窃听到了,英国就把这事儿告诉美国,这美国又怒了,美国就开始准备军备要参战。当时准备军备一部分就派到墨西哥边境的地方,一部分就要派到英国那边,当兵派到墨西哥附近的时候,墨西哥发现了,马上发个电报拒绝了德国的要求。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22)

但是仅仅过了一个月,俄罗斯帝国由于常年征战,经济严重破坏,人民苦不堪言,所以爆发了二月革命,就老百姓暴动了,说咱不要再打仗了,这打下去我们就没有饭吃了。最终呢,导致俄罗斯皇帝被迫退位,建立了临时政府。俄罗斯挺不住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个国家太大了,和太多敌国接壤,所以俄罗斯是相当痛苦的。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23)

二人革命虽然把这个皇帝推翻,但是很遗憾临时政府仍然坚持要战斗,由于民生没有改善,仅仅过了九个月,又发生了十月革命,这个十月革命就建立了苏联的前任叫苏俄政府,不过这个苏俄政府由于没有得到俄国原先那个权贵还有广大地区的支持,就是说这个苏俄政府实质上就是把政府干掉了,但是周围老百姓都不知道这事儿,就是老百姓没有支持,所以很快俄国内部各地就发生内战,俄罗斯发生内战,实质上就提前退出了一战的战场。这个时候其实对德国是有利的,因为俄罗斯退出去了。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24)

但是英国人在希腊人和塞尔维亚人的帮助之下,把奥匈帝国打退了,奥匈帝国内部也出现了严重的分裂,奥匈帝国也有很多民族组成,这些人都纷纷要求独立,结果这个国家就无法运营下去,所以在1918年的11月份的时候奥匈帝国也向英法联盟提出了停战协定。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25)

看到奥匈帝国退出之后,德国海军就拒绝作战,要求和平,既然咱们内蒙古都完了,都不行的话,那咱们还打什么呀,不要打了,最后逼迫德国皇帝退位。1918年11月11日,德国向英法同盟求和,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26)

结束之后,所有战胜国都到了巴黎去开会,叫巴黎和会,决定如何处理战败国。战胜国包括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和日本,日本虽然没怎么打,但是他也算战胜国。战败国就是德国,奥匈帝国,还有奥斯曼帝国,这个巴黎和会也开了半年,最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后正好五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1914年的6月28日开始,在1919年的6月28日,战败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那么这个凡尔赛合约就是战胜国无情瓜分战败国的这么一个合约,而且战胜国也不是人人都有份,小国家靠边儿站,大国家才有的分,那么最大的赢家就是英国、法国、美国。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27)

这个凡尔赛合约迫使德国承认对一战负全部责任,就说整个一战所有损失都由德国承担,要求德国割让领土,实际上德国在这个凡尔赛合约中割让了20%的领土,然后德国很多矿产的地区都被英法还有美国控制,说从此就挖出来的矿都归我们所有,作为你的战争赔款,而战争赔款高达1320亿德国马克,大概相当于现在两兆美元,在当时绝对是个天价。德国这个赔款总共还了92年才全部还完,一直还到了2010年的十月份,最后一笔赔款是赔给法国,赔了6000多万欧元,当然德国的所有海外殖民地呢,也被其他国家所瓜分,并且对德国的军事进行了非常复杂和严格的限制。除了德国之外奥匈帝国也被完全解体,解体成现在的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维尼亚,克罗地亚等这些国家,奥斯曼帝国在之后也解体了,形成了现在的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阿拉伯国家也确实获得了独立。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28)

一战能够结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国家发生内乱打不下去。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一战后期的时候发生的西班牙流感,这个西班牙流感杀死人的数量远远多于战争杀死人数,一战死了1800万人,而这个西班牙流感据说最多可能死了一亿人。那么在一战结束后很多年欧洲大部分国家都很难从战争和瘟疫的重创中走出来,只有美国因为没有怎么参与战斗,这个战争也没有发生在自己的国家,而在战胜国之中获得了较多的好处,得以迅速发展。在一战中受到最大打击就是德国,各地巨额赔款都让德国人倍感屈辱,这种屈辱感就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一个种子。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29)

虽说德国很惨,但其实任何参与战争的国家没有不惨的。在一战中英国死了100万人,法国死了170万人,意大利死了124万人,俄罗斯死了330万人,就连参与很少的美国也死了12万人,战胜国总共死了1000万人,战败国就更不用说了,德国死250万人,奥斯曼帝国死了300万人,奥匈帝国死了150多万人,战败国合集死了将近800万人。所以不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没有得到什么好处。而且不会因为战争结束了,人们就变得和和气气,只会留下更多仇恨的种子,而这些仇恨最终会引发更多的战争。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30)

其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发生了一个事情,就可以证明没有人想要战争,就是在1914年的12月7号的时候,正好是德国和英国打得最激烈的时候,双方都挖了战壕,也因为是12月份,所以特别冷,很多人都冻死在战壕里边,所有人也不肯退让一步,这时候罗马教皇向德国和英国喊话说马上就要到圣诞节了,要不咱们休战一下,过个节吧。但是英国和德国都拒绝罗马教皇。

10分钟看懂一战(科普一战始末知识点较多)(31)

不过在战场上发生了一个非常感人的事情,就是12月25号圣诞节这一天,一名德国士兵慢慢走向英国的战壕,并大喊圣诞快乐。一开始英国这边以为对面有什么目的,在确认对方无害之后,这个英国的士兵就爬出战壕与德国士兵握手,并将配给的巧克力送给了德国士兵,也说了句圣诞快乐,德国士兵将配给的香烟返还给英国士兵作为圣诞礼物。后来越来越多的英国士兵和德国士兵都从战壕中爬出来,并握手交谈,相互赠送食物和饮料。最后,德国士兵和英国士兵还踢了场足球赛,那场足球赛最终是德国3 : 2战胜。 事实证明他们之间是没有任何矛盾的,如果没有这场战争的话,他们可能都是非常好的。但这种朋友的关系仅仅持续了一周,双方的士兵不得不又重新返回战火,不得不为杀死自己的朋友而开枪。而这样的战争整整持续了四年。

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