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中考必考名著考题(解读中考必考经典文学作品朝花夕拾)(1)

朝花夕拾中考必考名著考题(解读中考必考经典文学作品朝花夕拾)(2)

《朝花夕拾》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了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我们如何在这部散文集中找到共性的主题阅读?在阅读中我们该如何透过当今的视角去理解作品内涵?

朝花夕拾中考必考名著考题(解读中考必考经典文学作品朝花夕拾)(3)

解读名师:辛媛,北京广渠门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东城区骨干教师,多次参加中高考阅卷工作。

如何“品读”《朝花夕拾》

作者信息及写作背景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2月到11月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十篇,最初在《莽原》杂志发表时,总题目为“旧事重提”。1927年编辑成书,改为现在的《朝花夕拾》。

我们可以设想,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回忆往事呢?幸福快乐的时候一般不会。往往是正经历现实的不如意,才会从往事中寻求一丝安慰。——这时候的鲁迅先生正在北京教育部工作,还兼作北京大学和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在1925年的“女师大事件”和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中,鲁迅都坚决地站在学生一方,严厉抨击教育当局与北洋政府,因此被免去公职。后又遭北洋政府秘密通缉,不得不从他的居所(今天北京鲁迅故居阜成门西三条)躲避出去,在多家外国医院避难。1926年8月,鲁迅离开北京,赴厦门大学任教。

这十篇作品中,前五篇《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写于北京,后五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写于厦门。

朝花夕拾中考必考名著考题(解读中考必考经典文学作品朝花夕拾)(4)

作品内容介绍

这些短小的文章,既有作者对童年趣事的留恋与回味,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和思考,还有对当时社会理性的批判。如果你是初次阅读,感到有困难的话,老师建议可以采用“跳读”的方式,也就是直接筛选出与鲁迅童年生活有关的章节阅读,这样有助于和经典的亲近。以后,随着自己历史知识和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你也会对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

这十篇散文的内容分别是:表现鲁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的《狗·猫·鼠》;感激怀念儿时保姆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抨击封建家长制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玩耍学习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实质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纪念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前七篇作品,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后面的三篇作品,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巨大热情。

朝花夕拾中考必考名著考题(解读中考必考经典文学作品朝花夕拾)(5)

如何“思考”《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要求同学们整本书阅读的第一部名著。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对单篇散文的理解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和更广泛的探究。

阅读专题一:快乐的童年

童年时光的快乐,对人性美好的追求,构筑起鲁迅真实的心灵风景。那些由记忆凝结成的文字,慰藉了鲁迅的精神,同时温暖了我们的心灵。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里有灵动而神秘的小生命,每一个孩子都愿意成天浸泡在这里,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玩耍,玩到浑身是土,玩到天色已晚。这种生活像极了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童年。2016年6月,我曾带我的学生游学到过这里,园子不大,但的确承载了先生儿时无限的快乐。

阅读专题二:作品人物专题

作品中的人物:《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主要经历,追忆了多位家人、伙伴和亲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长妈妈、寿镜吾、藤野先生、范爱农等。比如保姆阿长,《狗·猫·鼠》中的她因踏死了“我”的小隐鼠,而遭到怨恨;《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她“切切察察”、立下诸多叫人生厌的规矩、睡成个“大”字挤得“我”没有地方睡,更加让人讨厌;直到她探亲回来,买了一本被“我”惦记了很久、可她自己都念不清名字的《山海经》,终于被“我”认定“确有伟大的神力”了;加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她,给我讲美女蛇的传说,使我心生好奇。于是一个性格饱满丰富的下层劳动妇女形象跃然纸上了,她简单、淳朴、善良、热情,“我”对她充满敬意。

朝花夕拾中考必考名著考题(解读中考必考经典文学作品朝花夕拾)(6)

作品中的“我”:文集虽然记叙了作者若干生活片段,但各篇联系起来看,始终贯穿着一个人物形象“我”——作者自己。从神往于“老鼠成亲”、享受百草园无忧无虑的快乐的“我”;到初入学堂提问惹恼老师、课上偷偷画画打发无聊时光感到被约束的“我”;到渴望看五猖会却被逼着背书时柔弱而无奈的“我”;到日本留学时,“看电影事件”受到刺激,弃医从文,确立人生目标的“我”和学医时得到藤野先生爱护,终身怀念恩师的“我”;再到对追求革命又备受打击迫害的正直倔强的好友范爱农无限同情和悼念的“我”。充满童心的孩提时代,到深受封建教育对心灵的损害而萌发叛逆思想,离家去异地走异路,最后成为爱国青年和革命民主主义者,其间的思想变迁、生活道路、性格兴趣,历历可见。

阅读专题三:鲁迅的儿童教育观

《朝花夕拾》中鲁迅试图在“闲静”中回忆童年旧事,而教育问题自古就是儿童成长之要务,因此其中也就蕴含了对儿童教育问题的深沉思考。相关情节包括“百草园里的童年”“雪地捕鸟”“心心念的《山海经》”“初入三味书屋”“盼望的五猖会”“原来这就是‘孝’”。《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反映了当时的教育磨灭孩子们的天性,逼迫他们做一些违背本心想法,却又必须做的事情。到今天,将近一百年过去了,保护孩子的天性,从兴趣出发,也是我们教育人不断追求的方向。鲁迅堪称教育大师啊!

朝花夕拾中考必考名著考题(解读中考必考经典文学作品朝花夕拾)(7)

阅读专题四:回忆和批判

整本书中《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是在讲述温馨的回忆。

阿长热心肠,喜欢小孩,淳朴善良,诚恳仁慈;寿镜吾老先生从不罚学生、投入而忘我的朗读;藤野先生关心鲁迅,不仅帮他改学术上的错误,还帮他改语法上的错误,对鲁迅先生没有民族歧视,还给了鲁迅先生心理和精神上的辅助与支持。

整本书中《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都有着理性的思考和批判。

《狗•猫•鼠》中,鲁迅先生借狗和猫比喻当时的那些“正人君子”,并对他们进行批判。《二十四孝图》中,作者用“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这几个典型的故事批判那些伤害儿童的人,指责这种违背人性的行为。《五猖会》中,作者用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为后文做了铺垫,可以看出当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束缚和对孩子天性的扼杀。《无常》中,通过白无常的故事,讽刺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连鬼都有情,人却没有。《父亲的病》中,那些医生明知道已经治不好病了,却还装作无所谓的样子,向病人要钱。《琐记》中,衍太太在父亲即将过世时,她让我大声喊父亲,让父亲不得安息,用正话反说的方法巧妙地讽刺了衍太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范爱农》中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革命者遭受打压的背景。

朝花夕拾中考必考名著考题(解读中考必考经典文学作品朝花夕拾)(8)

如何“考查”《朝花夕拾》

《中考说明》中对名著阅读有这样的要求:“了解作品的主体内容,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和价值取向。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语言等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从作品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根据以往的考题和我的经验看,通常有以下三种形式的考查方式:

(一)常识积累层面(创作背景、作家经历、作品概况等);

(二)读出作者层面(明确主要人物、事件,分析人物形象,感受语言风格,感知作者的情感态度,领悟作品的主题内涵等);

(三)读出自己层面(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或者与其他作品的对比阅读)。

现在的中考题目设置,首先一定会把读过作品与否考查出来,继而会把阅读时的精细与否考查出来。所以,只要同学们精心研读作品,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在考试时仔细审题,有条理的表达,题目都会迎刃而解。

朝花夕拾中考必考名著考题(解读中考必考经典文学作品朝花夕拾)(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