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春日月夜,如此美好岂能辜负?即使独酌也要乐趣无穷!身在繁花盛开中的孤独者,是谁?醉醒之间看人生。

讨厌一个人到极致的古诗说说(内卷严重懒得找人倾诉)(1)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数。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诗脱口而出,纯乎天籁,几乎没有规则,是生命最自然的状态,是生命直接爆发出来的力量。

李白的名字也来得充满浪漫诗意。李白的父亲是一个读书人,酝酿七年才取得。中国自古以来有“抓周”的传统习俗,在周围摆放几样具有象征性的物品,让孩子抓取来预示以后的兴趣爱好和前程。李白周岁时抓了一本《诗经》,家里人欢天喜地,高兴之余,父亲又发起愁来,儿子将来真成了大诗人,但没有一个高雅的名字相匹配,被人取笑可不行。

于是冥思苦想一直到李白七岁时,父亲带他到郊外踏青赏春,看到眼前春日盛景,触景生情便想趁机考考儿子的才学,吟诗道:“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李白不等提醒便脱口而出:“火烧杏林红霞落,李花怒放一树白。”父亲听完非常惊喜,“李花怒放一树白”的第一字正是自家姓氏,白字也道出了李花纯洁如雪,父亲便将李白诗里的头尾二字“李”“白”选作名字,这便是李白名字的由来,也预示了李白的未来与诗挂钩,浪漫飘逸。

讨厌一个人到极致的古诗说说(内卷严重懒得找人倾诉)(2)

《月下独酌》可能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所写的是一个天才在寂寞之中飞扬的挣扎。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李白在长安做翰林供奉之际。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畅想干一番大事业,但翰林供奉是一个虚职,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现实太过遥远,最初的那种春风得意也不见了踪影。这让李白心情十分苦闷,一种怀才不遇,不为人知的孤独感涌上心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