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前半周刚趁着出太阳,晾晒完阳台上积压的衣服被单,昨日又迎来了新一轮的阴雨天气。

据成都市气象台预报,未来三天成都继续阴天主场,还没没来得及洗晒的,只能感叹一声了。

22日又是冬至节气了,它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一个重要节点,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后即开始“数九”,意味进入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

未来三天阴雨氛围浓

就说昨天,没有雨,更没有阳光,雾蒙蒙的天空实在让人看着难受。虽然昨日零时四川盆地解除了持续了5日的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不过眼下只有弱弱的西北风吹着,不少市民表示,空气质量依旧没有很好。

重度污染时,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普遍易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肺病患者应停留在室内,停止户外活动,一般人群适量减少户外活动。

冬至过了什么时候白天变长 明日冬至开始数九(1)

本周后半周,成都会一直保持着阴雨反反复复的节奏。据成都市气象台,未来三天成都又会陷入新一轮阴雨天气氛围当中。好在虽然有零星小雨,但不至于太冷,最高气温保持在10-12℃。

根据空气质量预报,12月21-23日,成都市天气以阴天天气为主,西部地区有零星小雨,近地面逆温层存在的可能性较小,大气层结稳定,21-22日地面风速有所增大,气象扩散条件由中等偏好转为中等。也就是说,未来三天大气扩散条件一般,仍然较容易出现雨雾等低能见度天气,出行还要特别留意。

迎来全年最短的白天

22日,冬至节气到。作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的一个重要节点,冬至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古代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这一天是个吉祥喜庆的日子,预示否极泰来,时来运转,值得庆贺,因此,冬至又称“冬节”“亚岁”“一阳节”等。

你知道吗?从古至今,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冬至非常重视。商周和秦代,将冬至作为一年的岁首,相当于新年元旦,是一个很热闹的日子。

汉代之后,确立冬至为“冬节”,官府有一套隆重的祝贺仪式,叫“贺冬”。到了宋代,冬至被定为“法定节日”,例行放假。宋代童谣说:“冬至大似年,家家吃汤圆。老师不放假,学生不把钱。”明清时代,民间有“肥冬瘦年”之说。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吃汤圆、喝羊肉汤驱寒

冬至后即开始“数九”,俗称“交九”,意味进入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所谓“数九”,是指从“冬至”当天算起,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天文专家表示,民间广为流传的冬至“九九消寒歌”,俗称“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同时也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

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咱们成都,除了要吃汤圆,还有喝简阳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