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论语》提升高中生写作能力的教学研究课题组 王东杰,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你应该找到适合你的学习方法?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你应该找到适合你的学习方法(兴趣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你应该找到适合你的学习方法

利用《论语》提升高中生写作能力的教学研究课题组 王东杰

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最好的方法。尤其是读书学习,没有兴趣,真的是味同嚼蜡,索然无味,难以为继。但若有兴趣作引子,那就另当别论了。特别是读古人文章,曲折拗口晦涩难懂,更是令学生望文兴叹、望而却步,但是文言文尤其是论语更是我们高中学习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因此学习《论语》势在必行。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

所以,如果我们把《论语》中讲封建等级观念的一些糟粕屏除,就能发现孔子讲的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因此学习《论语》对我们当代社会的人文思想道德建设会有很大帮助的。

但是,我们现在说的写的都是白话文,而且怎样方便怎么2来,却让我们的孩子去阅读背诵晦涩难懂的文言文,真的有点强人所难啊!可如果我们只学习白话翻译的文字,又无法真正领会个中真谛,所以培养学生对《论语》的阅读兴趣就迫在眉睫了。

下面,我谈几点培养学生阅读《论语》兴趣的方法,希望能帮到学生学习《论语》。

第一,可以引导学生从孔子的凡人情怀入手,以拉近学生与孔夫子之间的时空距离,引起学生对其人其事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阅读《论语》的兴趣。

首先,认知孔子的生活经历,以拉近学生与孔子的时空距离。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三岁时父亲不幸去世,孀居的母亲与年幼的孔子相依为命。但孔子自幼发奋学习,他在为政中这样概括自己的一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三十岁办起私学,先后学生大干三千多人,弟子中精通六艺的门生有七十二人之多。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总结积累许多有益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比如他提倡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由于鲁定公不理朝政,孔子感到不能继续施展政治抱负,于公元前497年,五十四岁的孔子开始了为期十四年的周游列国的漫长旅程。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 回到家乡的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的工作,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孔子患病而卒,终年七十三岁,不少弟子为其守墓三年,唯独子贡为孔子守墓六年。

所以虽然被尊为至圣先师,给人敬而远之的感觉,但通过孔子的这些生活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越挫越勇,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的教育者。

其次,我们在论语中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幽默风趣的部分,而且孔子对学习和生活都是乐在其中,可以说他是在快乐中学习和生活的。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其在学习中寻得乐趣之所在。

孔子又言“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见夫子不但追求精神上的乐,且视金钱如浮云,夫子胸怀可见一斑。

在雍也第六中,赞叹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虽然我们不推崇苛待自己以求名,但他们那种专心治学、不求名利的精神,还是很值得当代人学习的。

《论语》中讲乐的有八处之多,有学习上、生活上,精神上、物质上,凡此种种无形中拉近了学生与孔夫子之间的时空和情感距离,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有血有肉,喜形于色,平易近人,一身儒雅的长者乐呵呵地向我们走来。

另外,孔子周游列国时期发生的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也可以讲给学生听,激发他们对《论语》的阅读兴趣。

第二点,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比于《论语》的拗口,小学阶段的唐诗、宋词,更具有音乐性和趣味性,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论语》的兴趣,就应该从阅读古诗词开始,因为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更简明扼要,且词语富有韵律感和优美的意境,比如《咏鹅》《咏柳》词语色彩对比强烈简明扼要,言简意赅,明白易懂;再如胡令能的《小儿垂钓》既形象逼真,又充满童趣。

如果说这些都太简单了,那么八年级语文选用白居易的《卖炭翁》,九年级李白的《行路难》,这些充满坎坷心路历程的诗歌,亦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当这种学习形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能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认知水平的提高,人的求知欲会被激发出来。

并且在学习《论语》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诗经》、《离骚》、《左传》乃至《史记》,即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好地去适应文言形式,多读这些诗歌、文章,既能增强语感,又能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论语》的兴趣。

说到这里,有个问题就浮现出来,学生可能对孔子的名人轶事,也可能对论语的某些内容感兴趣,但是《论语》二十则之间,基本没有什么连贯,甚至有些都风马牛不相及,所以我的第三个方法就是: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就这个问题我特地调研了一些中学生,很多学生就提高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