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断机制,也叫股票自动停盘机制,是指当股指或者个股股价波动幅度达到规定的熔断点时,交易所为了控制跟风交易的风险而采取的暂停交易措施,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涨跌停板和熔断制度的区别?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涨跌停板和熔断制度的区别(涨跌停板和熔断机制的区别在哪)

涨跌停板和熔断制度的区别

熔断机制,也叫股票自动停盘机制,是指当股指或者个股股价波动幅度达到规定的熔断点时,交易所为了控制跟风交易的风险而采取的暂停交易措施。

具体来说是对某一合约在达到涨(跌)停板之前,设置一个熔断价格,使这个合约买卖报价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在这一限定的价格范围内交易的机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指数熔断机制的特点:

当沪深300指数日内涨(跌)幅达到一定阈值时,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全部股票、可转债、可分离债、股票期权等股票相关品种都要暂停交易,中金所的所有股指期货合约也要暂停交易,暂停交易的时间段结束后,视情况恢复交易或者直接收盘。

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的熔断价格为前一交易日结算价的±5%:当市场价格触及5%,熔断机制启动。在随后的五分钟内,买、卖申报价格只能在5%之内,可以继续成交。超过5%的申报会被拒绝。十分钟后,价格限制放大到7%。设置熔断机制的目的是让投资者在价格发生突然变化的时候有一个冷静期,防止做出过度反应。

2015年12月4日,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发布指数熔断相关规定,熔断基准指数为沪深300指数,采用5%和7%两档阈值。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并于2016年1月8日暂停。

二、涨(跌)停板的特点:

涨(跌)停板指当某一期货合约在某一交易日收盘前5分钟内,出现只有停板价位的买入(卖出)申报、没有停板价位的卖出(买入)申报,或者一有卖出(买入)申报就成交、但未打开停板价位的情况。

在涨(跌)停板制度下,前交易日结算价加上允许的最大涨幅构成当日价格上涨的上限,称为涨停板;前一交易日结算价减去允许的最大跌幅构成价格下跌的下限,称为跌停板。

因此,涨(跌)停板又叫每日价格最大波动幅度限制。涨(跌)停板的幅度有百分比和固定数量两种形式。

三、熔断机制和涨(跌)停板的区别在哪里呢?

熔断机制是暂停交易的缓冲机制,暂停时间过后可以继续交易;涨(跌)停板制度,涨停封死之后投资者就没法继续单边成交,也就是彻底断了,除非反向挂单。这种机制比较死板,不利于交易连续性。

熔断机制的缺点是,暂停交易是对市场的直接干预,诸多投资者并不希望牺牲自己的自由买卖权利。

涨(跌)停板限制对市场影响远大于熔断机制,而熔断机制又是直接干预,因此在涨(跌)停限制的基础上引入熔断机制,会进一步影响市场的自由度,对市场长期发展不利。

四、熔断机制和涨(跌)停板的区别:

区别一:中国的涨(跌)停指标是个股,而美国的交易所则是根据大盘的指数,因此熔断出现的频率低得多。

区别二:中国的涨(跌)停是只要达到10%,就不能再以更高或更低的价格进行交易了。美国的交易所则有不同的熔断层(比如纽约交易所就是根据标准普尔指数的7%、13%、20%,有三个层级),每个层级的熔断机制不同(比如纽约交易所的机机制是出现第一层和第二层,暂停交易15分钟,出现第三层则是整个交易日都停止交易)。另外,美国的熔断只关心跌幅,涨多少他们是不会管的。

区别三:熔断机制是停止交易,给投资者以时间来消化价格剧烈变动过程中所带来的所有信息。涨停板并没有暂停交易,而是在强制限制了价格的单日变动区间。从市场公平的角度上来说,熔断机制会好一些。最近的A股就是很好的例子,一个票跌停以后丧失流动性,会迫使大家转而卖出别的票。在高杠杆环境下就开始多米诺骨牌了。拥有资金优势的前提下,涨(跌)停对普通散户更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