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老中医吴中朝传承工作室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 吴中朝

北京佑春康医学研究院国医名师大讲堂

手抖的病因都有哪些(手抖病因分析)(1)

患者问: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左手及左臂麻木,左手发抖,已有十多年。近一年来,右手也有些发抖。多次检查,未确定病因。 曾被疑为颈椎影响,或者神经性的。没有很具体的治疗。 请您帮助确定病因,推荐治疗方法。

答:现将本病病因概析及中西医治法要略简述如下:

一、病因概析

手抖、麻木是一种难治的症状。此种症状,一旦发生,就难以去掉。

本病的发生,从病因学上考虑,从症状出现到完全确诊,需要一段时间,甚至是相当长的时间。这是因为要待诸多症状或病理充分产生后才能进行或有较充分的诊断依据。

手抖,从现有临床病例来看,主要病种的可能性如:

1、增强的生理性震颤:正常人的四肢、头部、舌、躯干都存在着震颤动作。年轻时这种震颤动作快速而细微,不易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抖动的幅度增大而频率减慢,尤其在一定姿势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2、“特发性震颤” 属于原发性震颤:有50%~70%的患者有家族史。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姿势性震颤或意向性震颤,无其他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在静止时一般不抖动,在运动时才出现,特别是在某一肢体对抗重力维持某一姿势时更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不断升高,发病原因无性别差异。女性主要表现为头部震颤;男性主要表现为手的震颤。起初表现为间歇性震颤,只有在精神紧张、恐惧时诱发。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表现为持续性震颤。

本病有姿势性震颤,是指肢体维持一定姿势时引发的震颤,在肢体完全放松时震颤自然消失。

本病的震颤常见于手;

其次为头部震颤;

极少的病人出现下肢震颤。本病的震颤,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这也是特发性震颤的特征。

部分病人由于长期精神紧张,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可伴有心慌的症状。

手抖的病因都有哪些(手抖病因分析)(2)

3、紧张性(恐惧悲哀性)手抖。人紧张或恐惧时,手抖,此为一种肌肉、神经的应激运动状况。

4、运动性震颤的一种。多见于上肢和头部。特点是在从事某种目的性运动或维持某种姿势时出现,静止时消失。如指震试验。

5、帕金森氏病: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50~70 岁)的慢性进行性加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静止性震颤、强直和运动迟缓是帕金森病的三大症状。

6、其他疾病性手抖:

如甲亢。手抖是甲亢症状之一。手抖心慌、怕热多汗、多食易饥、体重减轻是甲亢常见的四大症状。

颈椎病,手抖,麻木,是其症状之一。

以上种种,究竟是何种疾病,都要经过详诊以后才能确定。

二、中西医治法要略

中医认为,无论是何种手抖,都与肝风有所联系。实证属于风火上扰,肝风内动;虚证属于肝肾不足,虚风内动。

何实何虚,主要从病史的长短,年齡的大小,症状的表现,手抖的程度等进行鉴别或辨证。

病史短,年龄轻,手抖重,幅度大,频率快,舌红苔黄者,多为实证;反之,病史长,年龄大,手抖轻,幅度小,频率慢,舌红少苔者,多为虚证;

中医治疗的原则主要是平肝熄风潜阳为主,兼顾化痰通络化瘀等。

目前临床多以针灸配合中药方法治疗。

针灸:

1、 针刺治疗 多取肝、肾经穴、督脉穴位及四关穴治疗。

2、 头针治疗

3、 艾灸治疗

4、 火针治疗

5、 刺络放血治疗

6、 埋线治疗

7、 罐法治疗

8、 穴位注射治疗

9、 耳针治疗

10、杂合以治,即综合治疗。

中药治疗:

1、 化痰熄风法 半夏白术天麻汤出入;

2、 平肝熄风法:羚角钩藤汤化裁;

3、 滋阴熄风法:杞菊地黄汤出入等。

西药治疗:目前西药治疗方法也较多,但多有明显的副作用。如果症状严重,可以配合西药或以西药为主治疗。

临床更多的是要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