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创制于1725年,乌龙茶的品种与名称自古以来就极为繁杂。上世纪就有人做过统计,品种与产品的花名有上千多种。

福建乌龙茶老枞怎么样 乌龙茶中老丛和(1)

而“老丛”、“名丛”、“单丛”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词汇。在学茶过程中,小编听到不少关于“老丛”和“老枞”的争辩,也有问“丛味”的说法。

就如“老丛水仙”来说,有一些茶客反馈几乎家家的水仙都有其滋味。每一次喝的老丛,香气滋味都略微带来感受不同,因此也带来了不少的疑惑,今天小编来给大家做个总结:

福建乌龙茶老枞怎么样 乌龙茶中老丛和(2)

多少年才称得上老丛?

老丛之所以称老,指的是树龄老。然而究竟多少年的树龄才称得上“老”呢?有的说30年以上,有的说50年以上,有的说至少要100年以上。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福建乌龙茶老枞怎么样 乌龙茶中老丛和(3)

事实上,所谓的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儿童的眼中,30岁就算老了,可在老人眼里,30岁就是个青年;在过去,到了50岁就可自称“老夫”,“老朽”。但按目前时尚的观念,50岁还正是壮年未老;似乎只有到了70岁,才算得上老。而一颗茶树的寿命很长,但要称老丛,从概念上回答至少也应要50年以上。

福建乌龙茶老枞怎么样 乌龙茶中老丛和(4)

若从2020年逆推,只有60年代以前种植的茶树可算得上“老丛”,这实则不多;再往前推,按“百年老丛”的说话,要在上世纪初期的茶树才能够有资格这么称呼。可是,这样的老茶树极少。真正有数量时期是在80年代末期,时代经济大发展,后茶园发展也增多。

那么再回到最初的问题,三十年的茶真的能称之为老丛吗?当然,没有固定一说!

福建乌龙茶老枞怎么样 乌龙茶中老丛和(5)

“老丛”还是 “老枞”

丛与枞有否不同呢?查阅了《辞海》及有关字典,发现枞与丛是两个概念:

枞字义一义为木名;二义为耸峙;三义为姓氏。

丛字义一义为聚集;二义为细碎;三义为姓氏。

福建乌龙茶老枞怎么样 乌龙茶中老丛和(6)

我们在武夷茶的外包装上,常看到“丛”与“枞”两字混用。查阅有关茶书,也有这个现象,如华夏出版社《中国茶事大典》,就用“枞”,有凤凰单枞,武夷名枞等。而在武夷山,茶文化专家林冶和赵大炎的茶书中则用“丛”:名丛,老丛水仙。

就方言来说,闽北方言读音近丛,但不能读葱。在字义上,闽北方言中是一种量词,指聚生在一起的草或树木如一丛稻,一丛茶,一丛树。水仙茶树多为丛生,这样看来,准确的应为 “老丛”,而不是“老枞”。

福建乌龙茶老枞怎么样 乌龙茶中老丛和(7)

丛味是什么味?

但是对于茶客来说,更多人关注的是所谓的“丛味”。可是丛味究竟是什么味?

收集了很多的资料,绝大部分人都说“丛味”是一种“青苔”味,口感滋味较一般水仙更粘稠;也有人说是木质味、陈茶味等等。

听一大师曾说老丛水仙所谓木质味,实际上是一种茶叶本身的自然味道,这在晒青茶中最常见,特别是生普与陈年白茶的木质味非常明显。但作为乌龙茶的武夷岩茶中,如果出现这种味道,很可能是加工不到位。

福建乌龙茶老枞怎么样 乌龙茶中老丛和(8)

至于陈茶味,顾名思义,只能出现在多年陈放的茶中;所以,木质味,陈茶味我们可以暂且先排除在外。

青苔味呢?这是老丛的最大亮点。青苔本身的味道,是一种清新的青草味;这种青草味像干草、岩石等,具有干净的穿透力。

而这一滋味也是评判武夷岩茶“岩韵”标准之一,有时甚至可以判别是否“正岩”茶的一个标准。但如果是上品岩茶,岩韵的最主要特征,一是花香,二是岩骨—茶汤的滋味。在品鉴外岩茶时虽然没有武夷正岩茶特有的 “岩韵”。主要是茶汤缺少“骨感”,并不等于没有好茶。

福建乌龙茶老枞怎么样 乌龙茶中老丛和(9)

除此外,不少茶客品过有青苔味的“老丛”,多数感受上是花香极弱,苔味浓重,感觉并不好。为此,很多茶人这么解释,这种青苔味有可能是茶叶没焙透的“返青味”,可能是储存不当造成茶叶防潮现象。若返青味不严重,可再把茶叶复焙即可。但无论何种方式,终不能把“返青味”当作“丛味”,不然就是概念混着了。

福建乌龙茶老枞怎么样 乌龙茶中老丛和(10)

总结

乌龙茶在中国几大茶类中,使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具有稳定的性状特征,其合格产品也具有明显的品种特征,尽管由于茶树生长地域和树龄有所区别,但在鉴赏时首先要判别其是否具备茶的基本感官特征;其次才确定所谓的 “丛味”——青苔味是否出于自然,以及程度的轻重。

不过对于一个理性的茶客来说,应更多关注的是茶叶的本质。人不能倚老卖老,茶也一样,关键在于品质。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看法,若大家还有补充,欢迎评论互动、只有互相交流才能一起进步。若大家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分享给自己的朋友,让茶文化给更多的人知道!您的支持就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