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刀工的意义与基本要求

一、刀工的意义

刀工就是根据烹调或食用的要求,使用各种不同的运刀方法,将烹饪原料或食物加工成一定形状的操作过程。菜肴的花色品种繁多,烹调方法也因品种不同而各异,这就需要采用不同的刀法将原料加工成一定的规格、形状以符合烹调的要求或食用风格的需要。

随着烹饪技艺的发展,刀工已不局限于改变原料的形状和满足食用的要求,而是进一步美化原料或食物的形状,使制成的菜肴不仅滋味可口,而且形象美观,绚丽多彩,更具艺术性。

我国古时就把刀工与烹调合称为“割烹”。常称:“七分墩子,三分锅匠;三分墩子,七分锅匠”,都说明刀工与烹调的辩证关系。历来厨师对刀工极大重视,都当作必须练习的一项基本功。我国厨师经过长期的实践,运用了整理了一套适应各种黑调要求和食用需要的刀法,创造了很多精巧的刀工技艺,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使刀工不仅具有技术性,而且还有较高的艺术性。

一、刀工的基本要求

万工是烹调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原料在烹饪前都必须经过特定的刀工处理,使其具有各种形状,如丁、丝、片、块等。有时对已烹制成熟的某些成菜,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刀工处理才便于食用。

刀工处理要满足以下要求:

1适应烹调的需要由于菜肴有多种烹调方法,这就要求原料的形状也要适应烹调方法的需要。因此,烹调前要用不同的刀法对原料进行刀工处理。

2.规格整齐均匀 原料经刀工处理后,不论是丝、丁、片、条、块、粒、颗等形状都应做到粗细均匀、长短相等,厚薄一致、大小相称。而且丝与丝、丁与丁、片与片、条与条、块与块、粒与粒、颗与颗之间又要互不牵连,截然断开。

3.掌握质地,因料而异、烹饪原料有老、嫩、软、硬、脆、韧之分,有带骨、无骨、肉多、骨少或骨多肉少之别。刀工处理时,必须根据原料质地的不同运用不同的刀法处理。

4.原料形式美观 同一原料,运用不同的刀法,加工成不同的形状,就会使菜肴形式多样。在不影响烹调效果的前提下,应讲究原料的形态美观。

5.同一菜肴中各种原料间形状的配合、每种菜肴基本由主料与辅料配合组成。进行刀工处理时,辅料形状应服从主料形状,并以加工成同一形状为宜,而且辅料应略小于主料。

6·合理使用原料 合理使用原料是整个烹调工艺过程中一个重要原则。刀工对于这一原则的贯彻,更具重要的意义。刀工处理时,必须注意计划用料,量材使用,做到大材大用,小材小用,落刀成材,综合利用,物尽其用。

刀工基础技能(第五章刀工技术)(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