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至【暖宝说】
小编解读:国动物学家霍斯特发现,鲦鱼个体弱小,是群居动物,当其中一条比较强壮的鲦鱼被割除控制行为的部分脑后,行动开始紊乱,而其他鲦鱼也跟着它到处乱跑。
所以,如果家长有情绪时,不能有效管理情绪,任意情绪爆发、失控,孩子很难做到利用健康方式控制情绪。
音乐是全世界的共同语言,是每个人都可以采用的放松方式,家长同样可以用音乐舒缓自己的情绪。
关注贝途无忧
专注幼儿,无忧成长
同事家的孩子今年中考,作为艺术特长生的她,本来都安排好专业与文化课的复习和冲刺,因为疫情的关系,只能在家上网课。
对疫情的担忧和复习计划被打乱的紧张,孩子学习经常心不在焉,动不动就生气发脾气。同事想了很多办法帮助孩子。
老师推荐她听下网课上的心理课程,同事发现关于音乐疗愈情绪的内容,跟女儿商量了一下,便每天开始尝试。
不同于其他情绪管理的方法,音乐的形式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在选择了孩子感觉舒畅的音乐后,孩子自己就坚持了下来。
现在,虽然困扰孩子的这些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但是孩子心态平和很多。有了平和的心态才能清晰地确定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付出行动。
音乐真的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吗?
一、音乐如何对人的生理、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关于音乐对健康的影响,早在《礼记·乐记》就有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这就是说音乐是人们情感的一种表达,好的音乐可以让人身心舒畅,给人们力量和启发。
1、音乐影响生理
近些年来,很多科学家通过科学研究发现,音乐除了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地作用,还有很多奇妙的功能。
美国科学家曾经统计了35名美国已故的著名音乐指挥家,发现他们的寿命高于美国男子平均寿命5年。
不仅如此,英国、日本等医院,采用了音乐治疗的方法,比如给受到惊吓的人听舒缓轻柔的音乐,可以使病人安静;每日饭后听3次音乐,能治疗神经性胃炎等等。
音乐是怎样影响人的健康呢?
医学界研究人士认为:这与人体细胞本身的节奏有关。
人听到音乐后,音乐的声波能够对体内器官产生“带走效应”或者细胞共振效应,从而调节人的生物节律。适当的声波可以帮助人的生理功能处于和谐的状态,比如:呼吸节奏、肠胃蠕动、心率节奏甚至是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其次,音乐还能刺激内分泌系统分泌有助于健康的激素、酶等物质,促使人类的新陈代谢。
2、音乐影响心理
20世纪初,音乐心理学逐渐分离出来,重点研究音乐与心理的关系。C·西肖尔提出如何测试音乐才能的问题,E·库特研究了音乐创造的心理过程与曲式之间的关系等等。
人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大脑和身体的某些机能就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出现生理的变化,这种变化被称为“情绪反映”。
音乐可以调节自律神经,激发对抗压力系统,如HPA,即下视丘、脑下垂体、肾上腺,能够引导出具有稳定情绪效果的a脑波,因而能够舒缓人的情绪。
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有被音乐治愈的时刻,比如做瑜伽时听到的冥想音乐;在喜庆的节日中听到欢快的音乐;在隆重的场合听到庄重典雅的音乐;在音乐会听到动感的音乐…...这些体验都是音乐对我们情绪的影响。
因此,音乐对人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对正在成长发育的孩子来说,音乐对其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更有着积极地意义。
二、常见的音乐疗法
1、奥尔夫音乐治疗
由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为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对世界音乐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
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
对于奥尔夫教学法,我们并不陌生,现在很多幼儿园和教育机构都在使用这套教学方法,他的主要内容就是节奏、旋律的练习和形体动作。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曾经上过李妲娜老师的公开课,我国的奥尔夫学会就是在李老师等人的努力下成立的。
奥尔夫的课堂非常有魅力,他关注着孩子的内心世界的探索,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平等地、自然地、投入地享受音乐。
课堂没有固定座位,孩子们与老师围坐在一起,像好朋友之间的聚会。
《你好吗》音乐开始,老师会跟着音乐一起做肢体的拍打动作,比如拍拍腿,拍拍手,摸摸头,拍拍肩,孩子们会跟着老师,跟着音乐一起做动作。
同时,老师还会用不同的声音和节奏,问候大家“你好吗?”。老师此时不仅是老师,还是用音乐、激情带动孩子抒发情感的榜样。
热身活动结束,老师会拿着乐器比如非洲鼓、摇铃、沙锤等打击乐器,同样重复刚才的旋律,带着孩子们一起动起来,跟着节奏、鼓点。
这时,你会发现有些胆小,内向的孩子,随着音乐的律动和周围孩子的影响,也开始慢慢融入大家,随着音乐的变化,孩子们的投入,她越来越大胆。
奥尔夫音乐教学,不仅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到音符的强弱、音值的长短、节奏的变化,还能用灵活的、生动的、可操作性的音乐引导孩子抒发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需求。
奥尔夫音乐教育作为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有着丰富的内含和灵活的形式,教育机构和幼儿园都需要专业的学习、长期的实践才能用于教学。
我们家长,可以用奥尔夫这样的音乐形式带动孩子释放情绪,感受音乐,那家长如何在家中利用奥尔夫音乐引导孩子呢,我们下面会具体来说。
2、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
鲁道夫是美国的一位作曲家和钢琴家,罗宾斯是一位具有音乐学习背景的英国特殊教育专家,两人共同创建了“创造性音乐治疗”,主要通过即兴演奏的创造性过程达到治疗的目的。
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作为创造性的音乐治疗方法基于这样一个理念:每一个人都具有先天的音乐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这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治疗而被激发出来。
这种自我实现的潜力会通过使用即兴演奏音乐最有效地唤醒,而这种人类本能的创造力也会有助于情绪、生理和认知方面的困难得到克服。
创造性音乐治疗的方式有儿童音乐剧、小乐队等五种方式,我们这里介绍两种比较容易操作的方式。
a、儿童音乐剧
把经典童话故事编配成儿童音乐剧。一方面,音乐剧有情节、有冲突,另一方面,他很接近音乐心理剧在音乐治疗活动中的作用。
音乐心理剧:将音乐即兴创作、音乐想象及其他音乐治疗技术与传统的心理剧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 通过生动的形式,让参与者在“此时此地”的真实体验中得到人格成长的机会,并最终通过泛化作用调整生活中不良的行为模式。
儿童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和情节中的道具,完成故事表演,这样可以避免儿童因为害怕或者内向而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礼堂里,曾经上演了一部音乐剧《魔盒》,演员是来自“微光剧团”的特殊儿童,其中有9岁还不会说话的自闭症儿童,唐氏综合征患儿、不同程度的脑瘫儿。
在普通人眼里,这是一些不能正常生活的孩子,也许在父母眼里他们情绪无常,对事过分敏感,但是,经过音乐治疗,他们能勇敢的走上舞台,并且始终微笑着,随着音乐律动。
微光中心创办人、《魔盒》的总导演王凯说:“我们从不‘训练’孩子,我们只用情感来传导和连接特殊孩子的内心,把传统康复训练中枯燥的运动、语言、感官发展练习,用愉快的方式在艺术活动中实施,给孩子们带来阳光,让他们也有机会实现个人价值,并最大程度地融入社会。”
b、小乐队
鲁道夫的即兴钢琴伴奏激发孩子的表现欲,孩子们通过简单打击乐的演奏,与之配合,这个过程中,通过听觉、触觉、视觉的刺激,让孩子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力量。
曾经鲁道夫用强烈的钢琴演奏和鼓等打击乐器,帮助一个孤独症儿童发泄情绪。
他通过音乐,引导孩子打击鼓或者镲,让孩子尽可能的把内心的情绪发泄出来,钢琴的伴奏也随着孩子的情绪强弱起伏,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钢琴声与孩子的敲打声的节奏慢慢走向一致。
于是,音乐治疗师与儿童产生了友好和谐的“音乐对话”,孩子的情绪也慢慢缓和。
奥尔夫音乐治疗和鲁道夫的创造性音乐治疗,不仅对一些特殊儿童有很大的心理治疗作用,对我们普通的健康儿童的心理梳理、情绪管理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如何让音乐帮助孩子梳理情绪
美国音乐治疗之父Gaston说的:“音乐是一个人类必不可少和有效的功能,它在几千年中影响着人类的行为和自身条件。”
音乐作为人们表达情绪的重要媒介,比语言更有力量,家长利用音乐帮助孩子梳理情绪,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正式开启音乐体验之前,家长首先要了解几个定律,它能让我们更有效、更自然地享受并且利用音乐,而不仅仅把音乐作为手段。
1、布利斯定理:准备很重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想让音乐对于孩子的启发与治愈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们需要提前做些详细的准备工作。
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斯曾提出一个万能公式
成功=明确的目标 详细的计划 马上行动 检查修正 坚持到底
孩子前一段时间因为疫情报道和网课作业的不适应,出现过紧张的情绪,我跟他一起制定了一个“音乐嗨生活”的计划。
孩子已经上四年级,对音乐的选择有了自己的想法,值得高兴地是,当他坐在阳台,望着窗外的农田,听着乡村音乐时,他说:妈妈,我感觉心都静下来了,太舒服了。
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可以跟他一起选择音乐,主旨是他喜欢,感到愉悦的音乐,对于小一点的孩子,可能不会自主选择,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提供一些备选曲目,在孩子听的过程中,调整顺序或曲目。
还要注意,小一点的孩子注意力时间短,原则上不要选择太长的曲目,听的方式、时间都跟孩子一起商量决定,并且在做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
2、马蝇效应:奖励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美国前总统林肯说:再懒惰的马,只要有马蝇的叮咬,它也会精神抖擞,飞快奔跑。
这就是说,有正确的引导和刺激,才会有正确的反应。
用音乐疏导情绪是非常有效,并且不会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健康方式,家长应该鼓励和支持。
上高三的时候,班上很多同学随身携带CD唱片,只要不是上课时间,CD似乎长在了他们身上,下课、食堂、卫生间如影相随。
后来有隔壁班的老师问班主任:他们天天听音乐,你不管吗?
班主任说:他们压力大,只要没有占用太多时间,缓解下紧张情绪很正常,总好过他们做极端的事情吧。
情绪问题人人都有,无关乎年龄、阅历、职业,只是有些人能利用运动、音乐、冥想等方式很快从情绪里出来,而有些人可能因为缺乏正确梳理情绪的方法,而深陷其中。
当我们不断的认可、强化孩子用音乐梳理情绪的做法,孩子今后遇到情绪问题,采用极端方式处理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这里有一些乐曲可以选择:
- 烦躁时:琴曲《阳关三叠》、贝多芬《致爱丽丝》、肖邦《a小调钢琴协奏曲》
- 抑郁时:舒伯特《圣母颂》、维瓦尔第《四季》、贝多芬《第二浪漫曲》
- 焦虑时:《百鸟朝凤》、《雨中旋律》、莫扎特《第一长笛四重奏》
- 失眠时:贝多芬《浪漫曲》、德彪西《梦》、福莱《月光》
3、鲦鱼效应:言传不如身教
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发现,鲦鱼个体弱小,是群居动物,当其中一条比较强壮的鲦鱼被割除控制行为的部分脑后,行动开始紊乱,而其他鲦鱼也跟着它到处乱跑。
所以,如果家长有情绪时,不能有效管理情绪,任意情绪爆发、失控,孩子很难做到利用健康方式控制情绪。
音乐是全世界的共同语言,是每个人都可以采用的放松方式,家长同样可以用音乐舒缓自己的情绪。
我的同学,从初中起,音乐就成为她无处不在的伙伴,如今她除了有一间自己的音乐工作室,在家的阳台上也有一个专属的音乐空间,她说这是她的清雅之地,只要有音乐陪着,她就能忘记所有不快乐。
80年代的黑胶唱片,非洲鼓、尤克里里,这些都是她的宝贝,开心就打起非洲鼓跟孩子们唱歌;疲劳就放上黑胶唱片,独自享受音乐时光……
受她的影响,孩子在几个月的时候,在听到莫扎特的弦乐小夜曲就会停止哭闹。现在孩子3岁了,依然跟妈妈一起享受音乐。
4、适合幼儿的音乐情绪梳理
a、音乐小故事
我们用《森林狂想曲》做一个森林之旅的小故事。
这首音乐是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
制作过程耗时5年,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猕猴、飞鼠、溪流…...等100多种自然声音。
倾听前,家长要做好功课,把《森林狂欢曲》的故事讲给孩子,里面会出现的小动物也提前告知孩子。
然后跟着孩子一起聆听,听音乐中大自然的声音,听音乐情绪的变化。
- 宝贝,跟妈妈一起去森林里玩啦,闭上眼睛,森林之旅开始啦!(孩子闭上眼睛,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身体的律动,只要保证孩子安全即可,不要安安静静坐着听)
- 哇,森林好大啊!你听,这是溪水的声音,还有其他声音吗?前面绿色的是什么啊?
- 小鸟她现在是开心的还是难过的呢?
- 你听,小青蛙是怎样叫的,她想干什么呢?
- ......
- 森林之旅结束啦,我们回家喽!
这样的引导有什么好处呢?
她可以丰富孩子对声音的感性经验,感受音乐的语言和情绪。而且,我们可以通过她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孩子情绪的表达方式。
除了《森林狂想曲》,还有《木偶进行曲》、《骑马去郊外》、《小狗圆舞曲》等音乐,家长可以在一些音乐平台搜索“奥尔夫音乐”,有很多相关纯音乐和歌曲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奥尔夫的音乐理念就是“本土化”,也就是适合我们孩子就是最好的。一定要让孩子主动地跟着音乐动起来,有歌词的可以让孩子跟着节奏一起唱出来。
不管是纯音乐还是儿歌,家长的作用就是让孩子主动参与到音乐中,通过视、听、触、嗅觉,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
b、心情天气预报
在孩子幼儿阶段,有时候不能用语言准确的描绘出此时的心情,更多的时候他们发脾气是因为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
我们可以用音乐帮助孩子画出情绪。
比如维瓦尔第的《春》,描绘了春机盎然的景象。
妈妈可以先给宝宝讲关于《春》的故事,然后一起画乐曲中表现的场景和现象,太阳、乌云、雨水、小鸟、闪电等,边欣赏边让宝宝看图。
鸟儿欢快的迎接春天,泉水潺潺细语,乌云遮住天空,电闪雷鸣,云散雨止,小鸟又开始唱歌,牧场上,野草沙沙作响,牧童和狗狗一起睡着了,阳光下,应着笛声,牧童和仙女偏偏起舞。
音乐结束后,我们可以让宝宝画出自己感受到的音乐,并且用颜色把情绪融入画中。
比如雷雨天,孩子可能用黑色等深色系,代表她可能会想到害怕、紧张;而小雨淅淅沥沥,可能用灰色、墨绿等,代表孩子会想到伤心等等,当然要以孩子的感受为主,家长不要用自己的感受纠正孩子。
慢慢的孩子通过音乐和颜色能够表达自己的情绪。
《春》是维瓦尔第《四季》中的一部分,还有《夏》、《秋》、《冬》,我们都可以跟孩子一起欣赏。 除此之外,海顿的《惊愕》、贝多芬的《田园》、舒曼《快乐的农夫》等一些世界名曲都可以让孩子在聆听中感受情绪变化。
这些名曲很多都有自己的故事,欣赏之前,家长可以在网络上搜索相关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更容易理解乐曲。
我们还可以用家里的任何东西给宝宝做成打击乐器,比如废弃的酸奶盒子里装上豆子做沙锤,家里不用的盆、废弃的饮料瓶等等,孩子用这些“打击乐器”跟随音乐一起律动,从平缓进入高潮再回到平和,孩子的情绪也会随着音乐的变化,得到释放和舒缓。
四、结尾
柏拉图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
我们生活中,有好的情绪,也有坏的情绪;会经历好的事情,也会经历伤心的事情。正是这些起伏,创造了多彩的生活。
没有人会每天保持开心、积极地状态,包括我们的孩子,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用科学有效、健康智慧的方法梳理、发泄情绪。
而音乐恰恰是那个最天然、最自由、最美妙的治愈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