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论语故事(典故三人行)(1)

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论语故事(典故三人行)(2)

大教育家孔子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他勤思好学,不耻下问。

相传,一次孔子率弟子们东游,待车马行至齐地纪障城的时候,被路中间一群正在玩耍的小孩堵住了去路,子路见状,停车呵斥道:“小孩子怎么不让车呢?碰到你们怎么办?”其他孩子纷纷躲到路旁,只有项橐立于路中不动。项橐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通过?”孔子探身道:“城在何处?”项橐说:“筑于足下。”孔子下车观看,果然看见路中间摆着一些石子、瓦片。孔子问:“石子于路何也?”项橐答:“筑城耳。”孔子又问:“城之何用?”项橐曰:“以假乱真,戏耳。”孔子曰:“既然戏之,车至何不躲也?”项橐曰:“城高门关,焉能过乎?”孔子说:“我过又待如何?”项橐答曰:“城躲车马,车马躲城?”孔子见辩不过这个小孩,只好无奈地谓徒子曰:“绕城而走。”

车子绕过项橐的“城池”后,孔子越想越觉“挡道”的这个孩子非同寻常,十分感慨地对他的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孩子虽小,却懂礼仪,可以做我的老师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论语故事(典故三人行)(3)

转自:CCTV4国宝档案

,